APP下载

云南档案工作亮点纷呈,凝心聚力奏响强音

2019-01-10苏晓霞

云南档案 2019年3期
关键词:国家档案局档案局云南省

■ 苏晓霞 邓 琳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档案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发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牢牢把握档案工作的关键核心问题,结合云南实际着力抓好特色工作,努力补短板,奋力转型升级,档案工作亮点纷呈,在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文献申遗保护、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科研工作等方面取得新发展。

上下合力,县级综合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实力推进

档案馆库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作为档案事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直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主要场所的县级综合档案馆库,一直是制约云南档案事业发展的短板。2010年国家开始实施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乘着这一东风,云南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迎来了崭新的春天。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130个县级馆全部列入国家建设规划,截至2018年底,101个县级馆建成并投入使用,17个县级馆即将建成,平均面积5162平方米,是实施项目前平均面积的8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座座富有地方特色、具备现代公共服务功能的档案馆拔地而起,不少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档案馆库建设,在云南档案事业史上尚属第一次,创下了县级馆列入国家规划占比第一、获中央资金支持居涉及该项目的26个省(市、区)第一的纪录,县级馆库面积达标率亦居全国前列。诸多数字的背后,凝聚了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在争取项目支持、规范项目管理、推进项目建设等工作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得到了国家档案局的充分肯定。2011年在项目实施之初,国家档案局即把全国县级综合档案馆现场会放到昆明召开,组织参会的中西部各省市区档案局领导实地到安宁市、楚雄市馆参观学习;安排云南把县级档案馆建设做法作为内容之一向中办领导汇报,并安排云南多次在专题会议上交流发言。云南省档案局研究制定的《云南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6项规章制度,被国家档案局《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实用手册》采用并向全国推广。

挖掘资源,申报档案遗产项目持续发力

开展档案申遗工作,是提升国际影响力,扩大申遗档案和申遗单位、地区在一定范围内的知名度,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云南省档案局馆高度重视档案申遗工作,广泛组织各级档案部门梳理馆藏档案资源,深入挖掘档案信息,以建立“云南省珍贵档案文献”资源库为重要抓手,全面了解掌握全省珍贵档案,在此基础上大力申报记忆遗产项目。通过多年的储备和努力,云南省“纳西族东巴古籍”于2003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云南省档案馆馆藏“南侨机工档案”于2018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1915年云南护国首义档案文献”“抗战时期华侨机工支援抗战运输档案文献”“昆明教案与云南七府矿权的丧失及其收回档案文献”“清末民初云南禁种大烟倡种桑棉档案文献”“卡瓦山佤族酋长印谱”“纳西族东巴古籍”“彝族文献档案”等7组档案文献先后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从世界级、亚太级、国家级三个层面,构建起完整的记忆工程工作体系,为全国在三个层面都有入选项目的4个省区之一。尤其在2018年云南省档案馆馆藏“南侨机工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博采众长,口述历史档案采集独树一帜

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是开展散存社会珍贵档案抢救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云南以构建具有云南边疆民族特色多领域全覆盖的档案资源体系为目标,开展不同群体多层次的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工作,更全面地记录和保存地方文化记忆。2010年,国家档案局批准将云南省作为开展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试点地区,与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在昆明联合举办了抢救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培训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与新加坡同行深度合作的开展,云南省档案局两次派员赴新加坡接受口述历史访谈、采集专业培训。在学习和吸收了新加坡在口述历史采集方面的方法、技术经验以后,云南省档案馆陆续对阿昌族、布朗族等18个云南境内少数民族近200位代表人物、100名中国远征军军人、部分南侨机工及滇缅公路筑路人、抗战老兵等进行口述历史访谈,对900名大学生开展大学生梦想采集,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云南历史记忆。通过口述历史访谈的专业培训,加上工作中的不断摸索、总结,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重要手段的口述历史采集工作逐渐成为了全国的典范,2012年、2013年在台湾、哈尔滨召开的“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及2017年方言建档研讨会上,云南省档案局就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方法作交流发言。

提质创新,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是提升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档案工作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自2010年以来,云南省深入落实“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信息化战略,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云南省数字档案馆已完成应用平台9期建设和基础支撑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接收进馆,建立了一套规范、科学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其中由云南省档案局和云南省国家保密局联合制定的《档案数字化工作安全保密管理办法》在国家保密局内部刊物上全文刊载推广。州、县级数字档案馆建设有序推进,16个州市数字档案馆建设规划审核备案工作已全部完成,楚雄州档案馆成为西部地区首家、全国第16家示范数字档案馆。截至2018年底,云南省各级综合档案馆累计拥有数字档案3.6亿画幅,其中云南省档案馆9800万画幅,数字档案量居全国省级综合档案馆第二位,文书档案数字化率达83%,位居全国前列。立足馆藏数字档案资源,云南省档案馆大力开展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已建成7个专题数据库,正在建设全省馆藏婚姻档案共享专题数据库和民国档案人名专题数据库,为实现资源共享和促进便捷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合优势,大力开展档案科研工作

自2011年起,云南省档案局主动作为,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开展档案科研并申报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每年均有课题获得国家档案局立项及奖励,科技项目研究已成为常态工作。在申报的27个科技项目中,先后有19个项目获国家档案局立项,10个项目获奖,其中3个获国家档案局优秀档案科技项目二等奖,7个获三等奖,立项率和获奖率均居西南地区前列。尤其结合云南在县级档案馆建设、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数字档案馆建设等优势工作,有针对性的总结、提炼工作经验,组织开展科研工作,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建筑功能规划方法研究》科研课题获得2014年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并向全国推广,《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与保护方法研究》《少数民族口述历史采集与整理方法研究》科研课题分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并向全国推广,《纸质档案数字化验收标准体系研究》《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制作方法研究》科研课题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并向全国推广,《数字档案馆多平台档案数据同步管理研究》科研课题获三等奖。在科研工作中逐渐培养起了一批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优、创新意识强的档案专业人才,省档案馆两位同志分别被选为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信息化方面的专家,为全省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回顾成绩倍感振奋,展望未来依然任重道远。纵向比较,云南省档案事业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横向比较,我们与沿海地区、发达省份相比,在档案法制化建设、档案开发利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即使面对我们的优势工作,仍存在设施设备配备不足、制度管理有待完善、信息化应用层次不够高、科研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思危方能居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能裹足不前。下一步,云南省各级档案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根本政治任务为前提,继续围绕中心加强档案服务能力水平提升、着力档案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抓重点、强优项、补短板,奋力推动云南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再现新亮点。

猜你喜欢

国家档案局档案局云南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雷厉风行 立即落实已蔚然成风
——省档案局馆及时传达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
陕西省档案局关于表彰陕西省首届“解读档案传播文化”优秀征文的通报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石家庄市档案局开展第二批次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
唐山市档案局荣获国家档案局“2014‘走进档案’征文活动组织奖”
党领导下的档案工作发展历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