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伯勤陶艺:继承与创新的艺术之路

2019-01-09阿秋

天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制壶大生陶艺

阿秋

范伯勤老师自幼成长于紫砂世家中,祖辈范大生是民国时期著名制壶大家。他在家族的紫砂艺术熏陶下长大,酷爱陶艺。薪火相传,独具风范,范伯勤继承了大生制壶的绝技,并在获得真传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力求创新,将紫砂艺术的精髓发扬光大,走上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艺术路。

20世纪70年代,其创办的伯勤陶艺工作室专注于从事紫砂陶艺造型设计与创作,在范伯勤的苦心探索和努力创新下,工作室名声大起,其作品更是深得陶艺界和收藏界的厚爱。范伯勤的作品风格深得范家先人的真传,作品色泽深沉典雅庄重,工艺精巧、以浑然大气为上境,对细节的处理更是精巧入微,加上新颖的创新元素和概念,使得作品整体更有神韵,极富内涵。

作品《天鸡》壶是以雄鸡造型为切入点,运用雕塑技艺与壶艺相结合来探索紫砂设计的创新与研究,充分发挥紫砂泥的朴雅、本质之美。此壶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取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空中闻天鸡”。古往今来关于“天鸡”的典故也颇多。“天鸡”是传说中的神鸡,代表吉祥与如意。南朝梁·任防《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在古人的心中,“天鸡”是能够呼唤光明的。

所以,制作这把壶的喻义也呼之欲出,以雄鸡高鸣牵引万物苏醒,开始崭新的一面,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而壶底的三足鼎立则象征着在崭新的同时也牢牢抓住根本不放松,以造型写意主体的情感,品读它的美,引发人们对这一艺术作品的思考与感悟。

作品《中华至尊》展现出“天宇唯我独尊”“珠光玉色宝气”,整体造型简洁明快,线条挺劲而不失和润,刚健中又带柔和,过渡自然,把“宝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气魄融在整体造型之中,形成了紫砂壶艺内在的永恒主题和不朽生命。

作品《鸿运当头》壶泥料采用原矿老紫泥,颗粒大,泡茶时颗粒会显现出来,效果相当的好。刻字是紫砂届徐秀堂大师的徒弟周丽华所刻,周丽华现在已是国家级工艺师。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随着范伯勤在紫砂艺术上的不懈努力和不断追求,其作品在各大赛事和展会上屡获殊荣,同时,被多家专業的报刊专题报道,有些经典之作还远销港台地区和东南亚等地。范伯勤本人也受邀被多家电视媒体访问。2006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定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这些荣誉和奖项不仅是范伯勤为紫砂艺术付出所应有的回报,更是紫砂界对范伯勤在艺术道路上的认可和激励。

范伯勤

1957年生于陶都宜兴,成长于紫砂世家中,祖辈范大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制壶大家。自幼在家族的紫砂艺术熏陶下长大,酷爱陶艺。薪火相传,独具风范,范伯勤继承了大生制壶的绝技,并在获得真传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力求创新,将紫砂艺术的精髓发扬光大,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艺术路。

20世纪70年代,其创办的伯勤陶艺工作室专注于从事紫砂陶艺造型设计与创作,在范伯勤的苦心探索和努力创新下,工作室名声大起,其作品更是深得陶艺界和收藏界的厚爱。范伯勤的作品风格深得范家先人的真传,作品色泽深沉典雅庄重,工艺精巧、以浑然大气为上境,对细节的处理更是精巧入微,加上新颖的创新元素和概念,使得作品整体更有神韵,极富内涵。

猜你喜欢

制壶大生陶艺
小酸浆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祖传的舌头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平安电话
手机惹祸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