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中的『偶然性』思考

2019-01-09吴慎峰

艺术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偶然性画家个体

吴慎峰

摘 要:本文通过从情感上的偶然性的产生的阐述和绘画过程中偶然性的产生以及如何把控的分析,旨在强调绘画中保持鲜活而微妙的偶然性在绘画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绘画 偶然性

绘画中的偶然性因素太多了,它某种角度上往往决定着一幅作品的好坏,有时我们也很难说清楚是哪个环节的阴差阳错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绘画本身就是充满了偶然性的一件事情。

目前学术界有关偶然性的界定:指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过程中非必定发生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此处讲的偶然性,并非那种完全无目的的、不假思索的临时产生的偶然性。 而是那种看似不用心、不刻意,但却存在于感情中、直觉中、画面上的偶然,是那种画家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及绘画的把控中的偶然,那种是看似是必然,却偶然得之的偶然。

一件能打动人的、优质的绘画作品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的修养和技巧的高度,但一定程度上也在于绘画过程中的那种稍纵即逝、但却充满艺术魅力的偶然性的把握。从一开始选择画什么时的偶然念头到中间的创作过程的偶然动作,再到最后的作品完成的偶然结果,无不充满了偶然性。

一、 情感上的偶然性

斯芬达·科兰奈在《偶然造就一切》书中所说:“我们的大脑是一台出色的简化器,因此,我们原则上低估了与世界的联系规模——由此也低估了作为每一种行为结果的多种可能性。”{1}从事绘画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艺术作品的产生不完全都是思辨的产物。不仅仅包含着绘画者之间的差异性还包含着个体自身不同阶段的差异性。

1.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绘画创作很大程度跟个人的气质、直觉、情感、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什么他感兴趣这个题材、而你感兴趣那个;为什么他欣赏这个画家的风格,而你却欣赏那个;为什么你习惯这个色调,而他更倾向那个;为什么你强化这个绘画语言,而他却恰恰弱化这个。

2.个体自身不同阶段的差异性

我们个体在作画的过程中,面对同一个熟悉的对象时,为什么不同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情绪变化,使你采取不同的构图、色调、笔触来表现(莫兰迪一生中大多数的静物画、毕加索一生多变的艺术风格都是从不同的视角给我们思考的例证);为什么今天有所谓的绘画状态,明天就感觉毫无画意;为什么有时画时很激动的作品后来看看却没那么激动,反而画时很反复的作品后来看看却反而容易打动自己。

绘画中的偶然性并不是绘画中才有得,而是在绘画外,藏于绘画者的生活、生命中的点滴。情感上的偶然性也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是随着绘画者的经历、感受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是不可以计划的,也是不可以逾越的,只有绘画者亲身经历了才能感受到,越是情感上执着的投入,越能体会到其中偶然性的滋味之甘苦。

绘画的魅力就在于是比较难以说清楚的,但同时又具有一定判断标准的。它不同于科学和学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被人们所认识和检验,绘画的感悟是一种因人而异的个体心灵的感受,绘画者情感不同,作品的也大不相同,欣赏者情感的不同,作品体会也大不相同。此处单独把情感上的偶然性单独出来,其实情感上的偶然性也是包含在繪画过程的始终的。

二、 绘画过程中的偶然性

绘画创作不能和照相一样。正如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罗瓦所说的“照相充满了惊人的不合理性”,绘画不能看到什么就表现什么、也不能单纯机械地照搬。客观的自然本身不是艺术,绘画过程需要一种碰撞、巧遇的偶然性。正如戴士和先生所说:“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编排自己的绘画语言,在画室里关上门自成一统,可以在自己的画家前调兵遣将、称王称霸、为所欲为,难怪有人把艺术家当作绝对自由精神的化身,在艺术活动中寻求对于社会桎梏的逃避。”{2}每个具有探索精神的画家都期待着一瞬间偶然性的突现,能给自身的创作带来新的生机。

绘画者在绘画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验感觉画的自己满意的作品,有时是一上手画就顺手的,有时是歪打正着,有时是反复涂改、拧巴而产生的。正是这种不确定的偶然性,有时给画面带来另一种面貌、另一种选择。绘画过程中大到绘画者个体的差异性,题材的选取,表现手法的不同;小到天气的因素、心情的好坏、视力的情况等偶然性因素都能影响画面的效果。“这个显现过程充满了奇妙的经历,你的意志会在兴奋和沮丧、自信和自卑的相互交织中,在必然和偶然、理智和直觉相互叠加的情境中得以体现。”{3}

好的绘画作品大多都是在绘画者“玩味”的心态下产生的,不是说苦心经营不重要,更强调的是种绘画状态层面的。画家们凭着他们的气质、天性、学养、经历的不同,来更为主观的驾驭着各自的画面。当自己的思想、风格和面对自然对象的感受后,面对画布的瞬间迸发出来的感受,这种感受随着绘画过程的进行而微妙的产生着调整和变化。在进行绘画创作时,无论什么风格的绘画形式,都不应该刻意的去过多追寻客观对象相似、技巧的娴熟、绘制的精妙。成熟的画家是能够把握绘画过程中有意却无意带进来的偶然性的东西。这种下意识带进来的东西,也不是画家盲目的状态,而是画家心中有道,体现在技上的偶然,正如庖丁解牛一般。画面上有魅力,能打动观者的部分恰恰是那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逸品和妙品的部分,而非能品和神品的部分。

提倡画面的偶然性的把握,是提倡一种相对没有约定俗成的套路化和一招鲜的绘画方式,提倡一种绘画过程中的相对自由、保持自己感受的绘画状态,是一种个体情感和表现对象的真实流露。这里讲的“偶然性”并不是忽略绘画上的基本功的任意自由的偶然性,我们的学院和学校的艺术教育是必须的,但可贵的是在熟练掌握一套手法时,再面对对象时和自己的内心是,那种可贵的碰撞出来偶然性如何去把握。我们目前的现状,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主题性的展览上,大幅精心制作精良的作品过多,那些偶然得之、灵光一现的作品相对较少。这就好比为何陈丹青一直说梵高的作品能打动他的并非那种色彩灿烂的排名世界前十里的他的艺术品,而是梵高相对苦涩生活的早期那些表现底层劳动人民的绘画。正是画家们通过一次次的探索、钻研、不满、打破,不断尝试新的偶然性的出现,新的表现语言的出现,这个语言产生的可能性和偶然性要正好和画家的内心需要相吻合。正如贡布里希所说:“在发现事物形象的过程中,更加重要的因素是若干绘画效果的发明而不是对自然的认真观察。”{4}这种绘画效果的发明,常常伴随着大量绘画过程中偶然性的实践。艺术毕竟是情感的产物,艺术品必定需要一定的偶然性。正如黄菁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所说“绘画的秩序总是在馄饨中建立的。‘必然总是通过‘偶然来显现。每一笔都是已知的,同时也是未知的,下一步的道理是由上一步的结果所引发出来的。”{5}

结语

个人对绘画中的偶然性是比较看重的,这种对偶然性理解伴随着自己认识和经历而逐渐成长的。这种偶然性不是事先可以设定好做出来的,而是伴随着很多主客观因素而变化的。偶然性的产生又是不可以复制的,有些绘画的想法和画面的感觉是放松时或者是自己也说不清的状态时蹦出来和带进来的,恰恰这种不可复制性增加了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绘画作为一门技艺,无论什么风格、什么题材的表现都离不开画家良好的技艺,但绘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精致的描绘刻画对象,而在于画时我们真挚的情感看似偶然却必然的流露。在自己的作品中,希望能够真实的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个性、性情和爱好,寻找一个切入點去逐渐找自己和完善自己。因为生命不是可以谋划的,艺术的成长也是一个生命的过程,它像一颗种子一样,必须经历自然而然的成长过程,自然而然中伴随着天时、地利等偶然性。这些偶然性恰恰是种子最后能否成长成为一颗树的重要成因。

绘画本身是件比较特殊的工作,绘画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决绝与对偶然性的理解和把握,当形成一种风格时,又不能阻止对绘画中偶然性的尝试、探索和追求,绘画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正如赵无极先生1985年中国教学的笔录上所说:“画中没有意外,那就没有意思。如果每张画有个成见,那画出来的一定和你以前的画一样。”{6}

因此,个人觉得,绘画艺术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不可预知但又深入骨髓的偶然性的把控上。绘画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偶然性,重视偶然性,因为偶然性包含了可能的出现的灵动、可能的绘画语言上的升华和创新。能使绘画者更好的追寻自我和个体的艺术和生命的感悟。绘画本身就是一项充满了偶然性的行业。

注释:

{1}斯芬达·科兰奈.偶然造就一切[M].刁晓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29.

{2}戴士和.画布上的创造[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62.

{3}黄菁.平常谈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02.

{4}贡布里希. 艺术与错觉[M].范景中,林夕,李本正,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401.

{5}黄菁.平常谈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02.

{6}孙建平. 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M].中华书局,2016:45.

猜你喜欢

偶然性画家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偶然性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Unit 15—16易混词语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