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格里拉尼西藏族民居建筑室内空间结构研究

2019-01-09杨金虎

艺术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香格里拉室内空间

杨金虎

摘 要:香格里拉尼西藏族民居建筑属较好地延续继承了古羌族建筑基因,但因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物候等,逐步形成了"琼笼”系民居建筑演变而来的具有典型性的“土库房”碉楼形制的双坡屋顶,建筑环境又表现出共性设计和共性功能的聚落设计。本文以尼西藏族民居建筑室内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数据测量收集、文献分析,从室内空间分割、结构功能区分、纹样符号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尼西藏族民居建筑物态化的展现蕴含了藏族人独有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内涵。

关键词:香格里拉 民居建筑 室内空间 纹样符号

尼西距离香格里拉市约为32公里的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温暖,是被雪山和森林包围的平坝,地形平缓开阔、交通便利。民居建筑形态呈L形、回字形、凹字形三种,在规模、功能、装饰等方面基本稳定。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尼西藏族民居建筑室内装饰纹样丰富多样,承载着藏民的感情、祈福和向往,反映了尼西藏族人的民族信仰和精神追求。

一、室内空间结构分析

香格里拉尼西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汉藏建筑文化在空间和结构技术方面的嫁接和融合,是井干结构和夯土墙的混合形式。以砌石筑成为基,立面墙壁底部夯土厚1米,顶部0.8米,由下至上采用倾斜15度的收分,有着帐篷硬化的效果,这是藏式民居建筑式样与其他民族民居建筑最重要的区分,楼层间采用藏语叫“阿嘎土”的黏性极强的土夯实抹平即可,可以很好的起到保暖的优势功能。屋顶双坡出檐深远,坡度平缓以"闪片”木板作瓦面并压以大石以防滑动和被大风吹翻。外墙漆成白色,反映了藏族白石崇拜和白色民俗风情。

尼西藏族建筑形态一般为三层,朝向南方、东西北三面封闭。次要房间和储藏室通常设置在北方,房间开设1米见方低窗台的梯形点窗,东西方向几乎不开窗。一楼造型是井干式建筑框架,但有约1米厚的夯土墙三面围合,主要用于牲畜的放養;二楼是厅堂与厨房共同组成大空间形制,中间是一根直径不低于50厘米的云南松原木贯通3层楼高,小空间的工作室和卧室组成;三楼是藏族民居建筑每家每户都必设一大开间的经房和喇嘛净室,其余空间是储藏室和客房。二楼和一楼一般采用错一层布局,楼层在大梁上放置椽木展开排列,房前采用土墙围护。

一楼的夯土层常采用一顺一丁的方法,立面墙壁部分间隔4米嵌入直径不低于30厘米的云南松实木方格网状排列为承重框架结构。柱间距通常为9尺,当地工匠用9尺×9尺的方格控制建筑平面图和建筑规模,构成标准系列,如12柱、20柱、60柱等。建筑的层高一般为:一层8.5尺,二层9.5尺,三层7.5—8尺。由于尼西藏族民居建筑形制规模大,占地面积基本在300平米,根据数据统计,一幢尼西藏族民居建筑需消耗木材约30吨,消耗沙土约500方,必然给脆弱的高原森林植被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和水土的流失,部分过度砍伐的地方已逐步显露了荒漠趋势。换来了尼西藏族民居建筑室内承重框架结构传统的梁架和榫卯,有效地保障了抗震性。

二楼为了保证获得大空间,室内中央采用1根直径不低于50厘米的实木从底层贯穿至3楼顶部的中柱,一般具有地位和受人尊敬的的家庭,都非常重视中心柱的象征意义。中柱越大越显示出对神的虔诚和家庭社会地位,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因此部分家庭的中柱直径都在0.8至1米左右,是信奉藏传佛教的尼西藏族家庭生活的核心空间,中柱的意味已远远超过工程结构需要。围绕中柱空间是厨房和厅堂构成的大空间,尼西藏族民居建筑尤为注重厨房空间的分割,因为火塘神衍生的火塘文化在藏族人心中有很高的地位,现在依然是围火而居的形式。火塘一般是终年不熄灭,火塘中间是藏族特有的三口锅,各有其功能。火塘四周用于烤制有一定水份的黑陶的泥胎,火塘上面横放条木,用于放置较干的泥胎黑陶。火塘靠墙两侧是低矮长条桌凳,今天的尼西藏族仍然有着严格的火塘就座位置等级秩序,桌凳最右边是主人家中最受尊敬的男主人,依次向左排列,最受尊敬的客人通常是安排在男主人左侧,是在火塘旁是没有女人的位置。火塘另一侧一般是设置带有高浮雕装饰隐藏式可容2方水的大容量铜质水缸,因尼西藏族民居建筑室内材料基本全是富含油性的松木,是有效预防火灾发生的措施,同时采用多层雕刻装饰制作隐藏水缸空间,浮雕纹样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三楼是经房和喇嘛净室。装饰最为华美,用于宗教虔诚祈祷的空间。布局规整,比例均衡,左右对称。尼西藏族依据家庭条件选择朝向南方的大空间房作为经堂,装饰华丽、肃穆,天顶、四面墙壁全部描成彩绘,北面整壁墙装有佛龛,采用镂空装饰技术。佛像位于佛龛内,供奉释迦牟尼和塔拉,金刚等,在佛像前,放置点亮的酥油灯、水碗、转经筒等。在佛龛下的壁橱放香供、法器、经卷等。在经堂两侧墙壁上,还有唐卡、法器或者信物。这个经堂通常不住人,但当喇嘛到家里背诵经文时,喇嘛可以住在经堂里。

二、室内空间纹样符号分析

尼西藏族民居建筑外墙均以白色浆料粉刷,在大门、堂屋或者山面的板壁上,用白粉圈涂画出一些太阳、月亮、星星之类的图案,玛尼堆、烧香台、白塔也涂成白色。有的人家直接把白石供在屋顶上,这些皆与白石崇拜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羌族民族崇拜信仰的白石,实质上是对整个是对自然为崇拜、鬼魂崇拜和灵物崇拜。在日常的生活中,藏族都视白色为吉祥如意之色,故其穿着的衣帽内里,喇嘛"净水”,接人待物用的酥油茶、哈达皆为白色,白色成为洁净、善良、友爱的象征。在藏族的信仰中,"白色为神之色”。这种文化倾向或审美追求,在民居建筑相应的空间部位体现出现。

尼西藏族村落是依靠黑陶手工艺生产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70%的家庭完全依靠制作藏式黑陶为产业发展,尼西黑陶根据出图文物来看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纹样有一百多种。大多数的纹样都是藏族传统纹样,尤其是建筑的室内空间纹样较集中体现出与藏式黑陶三大核心造型火盆、酥油壶、煨茶壶的纹样的高度共性。

一楼空间主要圈养牲口,光线阴暗,一般不着装饰符号。二楼空间纹样集中在过道端头墙壁,厅堂。三楼空间纹样集中在经房和梁柱部分。尼西藏族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建筑中蕴藏的藏文化可以有力地呈现和诠释宗教的内涵。室内空间材料是实木装饰,又有火塘,所以室内空间很多装饰纹样都习惯性的采用黑陶火盆造型顶部,在藏语中水里最大的神"泽西”兽首纹样,暗喻房屋不会引起火灾。并伴有酥油茶壶传统宗教题材"紧孤神”一致的主体装饰纹样,“紧”为名,“孤”为头。大意是在湖泊里面生长着一种巴松神树,"紧孤神”吃了巴松神树以后,抬起头用眼睛看着寺庙,制陶艺人根据这一场景绘制而来的图案。大部分的酥油茶壶壶盖采用同一装饰纹样荷花,寓意酥油茶壶壶中装满酥油茶(水),盖子上的荷花纹样就像水中盛开的荷花。

由于尼西藏族对大自然的崇敬热爱之情,无论是黑陶器型纹样还是二楼走廊端头墙壁或是梁柱,都体现了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使用构图规则和美学思想,如平衡、对比、和谐、统一和节奏。梁柱上的装饰有规律的重复出现莲花图案、卷草纹等二方、四方纹样,并颜色鲜艳。椽头表面饰有花卉图案或其他图案。但整体喜欢用鲜艳的色彩与藏八宝佛教八瑞相图案纹样以及"六字真言”天成体文字进行装饰。经常直接采用红、蓝、黄、绿、黑、白等高纯度颜色及补色进行装饰,从而达到明快、干净、视觉冲击强的效果。藏八宝是藏传佛教最著名的象征符号,其传统顺序是宝伞、金鱼、宝瓶、妙莲、法螺、吉祥结、胜利幢、金轮。

宝伞象征物和保护伞,是佛陀教诲的权威。金鱼代表着幸福和自主,喻示超越世间、自由豁达。宝瓶象征吉祥、清净和财运。妙莲象征纯净、性情温和。法螺宣告骄勇和胜利,圆满。吉祥结象征着大圆满思想。胜利幢象征蓬勃发展,修成正果。金轮象征着佛陀之足,统治、保护和创生。现在也出现了将单八宝图案进行组合创造而成的组合八宝图案,在一个纹样下展示八宝含义,也是一種创造力的发挥和智慧总结。尼西藏族人民善于取材并创造出这类纹样来装饰室内空间,与其生活的地区环境、宗教文化是不可分离,是艺术创作的根源。八宝纹样、神话纹样、故事纹样、生活题材纹样、动植物纹样等起到美化室内的作用,并诠释了藏文化的历史和内涵,反映出尼西藏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和对美的追求。

尼西藏族家庭的经房是室内空间装饰的核心,室内几乎一致性的采用鲜艳的色彩进行绘画、雕刻装饰。在墙壁,天花板的背景下,装饰着用金粉、矿物质材料的绘画,雕刻等,整个空间宏伟,装饰的细节与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家具,灯光和其他元素相匹配,营造了幽深、迷离的神圣宗教。经房不能受到世俗污染,每天都要擦拭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外人未经许可一般不准入内,进入经房必须脱鞋,保持严肃,不可拍照,高声说话等。经房室内布置、装饰色彩与其他生活空间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和反差,营造令人敬畏的宗教氛围。不仅仅是一种符合自然体系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与藏族的宗教心理结构契合的佐证形态。尼西藏族人充分利用各种色彩之间的搭配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感受,极具审美意蕴。

结语

在全球经济和互联网的当下,各民族文化深度交融,汉文化的锐不可当。尼西藏族民居建筑确能在现代建筑理念的侵入下坚守住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气息,承载着别样美感。藏族人民是最典型的宗教与生活不可分离,浑然一体,自然形成了藏族民居独特的建筑文化“土库房”碉楼形制的双坡屋顶建筑形态,室内绚丽的色彩和纹样符号的延续,是人神共居的空间,反应了对文脉的延续,对历史文化传承,也突显了尼西藏族民居建筑发展过程中地域文化的特质与魅力,更地域、更人文。它承载着尼西藏族人民的感情、祝福和向往,反映了尼西藏族人民的民族信仰和精神追求,为今后藏族民居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大禹,朱良文.云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12).

[2]格桑扎西,索朗白姆.浅谈藏族民居建筑文化[J].城市地理,2016(5).

[3]李静,刘加平.高原地域因素财藏族民居室内窒间影响探究[J].华中建筑,2009(10).

[4]杨金虎.香格里拉尼西藏式黑陶制作工艺分析研究[J].大众文艺,2013(9).

[5]李闪,强明礼.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室内空间艺术特征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

[6]盛亮.迪庆香格里拉地区藏族民居中的檐、梁、柱装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注:本文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名称:滇西北少数民族民居数据搭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JS806。

猜你喜欢

香格里拉室内空间
香格里拉(三首)
冰雪谧境酒店室内空间设计
香格里拉行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香格里拉
寻找香格里拉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
迷行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