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规培住院医师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调查及分析

2019-01-09刘小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儿科规范化

何 敏,张 珊,徐 曼,刘小红

(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陕西 西安 710061;2.陕西省华县人民医院儿科,陕西 华县 714100)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1],要求医学毕业生必须在经过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习得相应的临床技能并合格通过相关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而且对于提高临床医师队伍整体水平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2013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带教意见》,指出影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培训基地、专业基地与带教教师,其中带教教师是培训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3-4]。全国多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场评估的结果也反映出师资问题是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研究通过儿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对带教教师的职业素质、带教能力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进行分析,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47名。

1.2调查方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分析,与专家、学生专题访谈,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构建《儿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对临床带教教师评价表》,在征求专家、同行、学生意见后,对评价条目进行修改,形成正式调查问卷,采取集体发放当场填写回收的方式采集信息。调查问卷分别由带教教师的职业素质、带教质量2个维度构成,设23个问题进行评价,内容评价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分别赋值5、4、3、2、1分,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和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或多样本的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内容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做Chronbach’α信度系数分析。

2结果

2.1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样本量为47,项目数为23,信度系数α=0.968,测量工具内部一致性较高。

2.2基本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49份,有效回收47份,有效回收率95.9%。在47名调查对象中,参加规范化培训者学历以本科为主,占61.7%;学科以儿科为主,占51.1%;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37名,占78.7%。调查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项目 人数(n) 百分比(%)性别 男 16 34.0 女 31 66.0最高学历 本科 29 61.7 硕士 17 36.2 博士 1 2.1规培专业 儿科 24 51.1 全科 18 38.3 麻醉 5 10.6是否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是 37 78.7 否 10 21.3

2.3儿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对带教教师满意度各条目调查情况

带教教师的职业素质中,评分前3位为理论水平、职业道德、临床技能及操作;在带教能力中,评分前3位为语言表达、尊重学员、工作态度。各项条目平均分及带教总体满意度平均分见表2。

维度 条目 评分(分)职业素质 1仪容仪表 4.55±0.503 2理论水平 4.64±0.486 3临床技能及操作 4.60±0.5384 敬业精神 4.53±0.584 5职业道德 4.62±0.491 6科研能力 4.40±0.577 7团队精神 4.40±0.577 8医患沟通能力 4.55±0.5039疑难病症处理 4.57±0.500带教能力 10工作态度 4.51±0.585 11尊重学员 4.53±0.54612语言表达 4.55±0.50313教学方法 4.21±0.69014提问、讲解及趣味性 4.21±0.77815解答提问问题 4.43±0.61716教导处理医嘱及书写医疗文书 4.36±0.70517指导临床操作 4.43±0.65118给予机会独立进行临床工作 4.49±0.54719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思维 4.40±0.71220讲述最新进展、指南等文献 4.36±0.67321指导学习英文文献 3.87±0.797 22讲座内容及形式 4.38±0.644带教总体满意度 4.51±0.585

2.4不同的性别、规培专业、学历、是否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对带教教师满意度的影响

参与调查问卷的所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中,在不同的性别、规培专业、学历及是否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方面对带教教师总体满意度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项目 类别 总体满意度得分 t/F P性别 男 4.75±0.577 1.567* 0.699 女 4.39±558执业医师 是 4.54±0.605否 4.40±0.516 0.795* 0.373专业 儿科 4.44±0.507 全科 4.50±0.707 1.628** 0.208麻醉 5.00±0.000学历 本科 4.410±0.628 硕士 4.65±0.493 1.221** 0.305博士 5.00±0.000

注:*表示两个样本的t检验;**表示多样本F检验。

按不同的性别、规培专业、学历及是否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对22个具体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同规培专业、不同学历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对问题14(带教教师提问、讲解及趣味性)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项目 人数 问题14 F P规培专业 3.566 0.037 儿科 25(53.2) 4.28±0.678 全科 18(38.3) 3.94±0.873 麻醉 4(8.5) 5.00±0.000学历4.564 0.016 本科 29(61.7) 3.97±0.778 硕士 17(36.2) 4.59±0.618 博士 1(2.1) 5.00±0.000

3讨论

3.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力量的重要性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在完成院校医学教育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培训基地接受系统性、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临床医师的必要阶段,对于构建医德高尚、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临床医师队伍,提高医院医疗、教学及科研水平有重要意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保证的基础是师资,带教教师自身素质、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带教能力等水平差异对培训效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5]。作为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归根结底是学科综合实力的问题,是教师人才的问题[6]。

3.2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教师的优势与不足

本研究初步了解了我院儿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对带教教师的带教能力满意情况,该调查问卷的信度系数Alpha(α)为0.968,测量工具内部一致性较高,调查问卷的信度较好,研究工具可用。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儿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对带教教师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平均分值为(4.51±0.585)分,表明儿科规范化培训对带教教师职业素质、带教能力总体比较满意,其中对带教教师的理论水平、职业道德、临床技能及操作平分最高,表明儿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对带教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较为满意;对带教教师指导学习英文文献方面评分最低,提示带教教师在帮助学员查阅文献、培养科研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不同培训专业、不同学历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对问题14(带教教师提问学员、讲解简单易懂趣味性强)的满意度均有差异(均P<0.05),其中本科学历的学员对此问题满意度较低,而博士学历的学员满意度较高,这可能与不同学历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在知识储备、业务技能和临床水平等不同有关;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全科专业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对此问题满意度较低,朱俊超等[7]也调查发现不同专业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轮转科室对带教教师满意度差异较大,其原因与全科住院医师接触儿科疾病的机会较少,对儿科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加之部分带教教师对全科培训的制度要求不熟悉有关[8]。

3.3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措施及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带教教师需要针对儿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不同专业、学历把握培训的不同内容和方式,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应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学质量评价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并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因材施教,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教学方法[9]。例如,开展临床模拟教学[10]、参与式教学[11]、团队式教学、小讲座等多种教学方法。目前我院儿科已开始实施导师制,将每位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培训落实到人。同时加强我院师资的准入、监督考核制度,对教师人才进行合理分配,根据临床教师的特长和医院设立不同的岗位,如临床教学科研岗、临床科研岗、临床教学岗,按照岗位特征设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和晋升制度[12]。积极举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班,使带教教师熟悉规范化培训相关要求,认识到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3]。Vaizgeliene等[14]研究发现住院医师对临床带教教师的评价受教师年龄、性别及学术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验证了有效临床带教评价与反馈(evaluation and feedback for effective clinical teaching,EFFECT)问卷能有效地评价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以能力为基础的住院医师临床带教质量[15]。有研究显示,采用临床教师职业评价(professionalism assessment of clinical teachers,PACT)这种新颖的评价工具,评价临床带教教师的各项能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6]。本研究的问卷仅在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中进行调查,以评价带教教师的带教能力,对于教师的客观评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需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自评、教师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积极探索更加客观、合理的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带教教师能力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持续改进,以提高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同质性,建设优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儿科规范化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