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早产儿24~30月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状况分析

2019-01-09吕明珠郝美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足月儿适应能力胎龄

尤 嘉,吕明珠,陈 焱,郝美辰

(西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陕西 西安 710002)

儿童社会性发展(social development)又称之为儿童的社会化,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儿童成为负责任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1]。对儿童适应行为的研究无论是对于探讨认知发展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还是对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适应能力的发展均至关重要[2]。目前关于晚期早产儿(late preterm infants,LPIs)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发展的研究为数不多。有学者对6、9、12月龄早产儿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进行研究,发现其落后于足月儿[3]。Cheong等[4]认为LPIs社会情绪(social-emotion)的发展较足月儿差,社交退缩,同伴排斥在早产儿中更常见。还有研究提出,随着年龄的增长,LPIs在同伴交往方面与同龄足月儿无显著差异,整个童年时期在社会情绪和行为发展上不承担真正意义上的发育负担[5-6]。研究发现,由于无复杂临床干预,LPIs出生时体格接近或等同于健康足月儿(full term infants,FTIs),而不如极早产儿那样受到足够重视,对于其神经发育学结局尤其是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发展方面较少关注[7]。目前对LPIs远期社会性发展的观点缺乏一致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LPIs在24~30月龄时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社会重视,预防或减少远期不良适应性行为发生。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出生的,在西安市妇幼保健院建立早产儿管理档案的早产儿和同期出生并在本院早期发展门诊进行定期体检的FTIs为研究对象。LPIs组(34~36+6周)112名;FTIs组(37~<42周)179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2016050031),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知情同意及配合下完成。

1.2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本院定期进行早期发展指导,进行体格发育及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做针对性喂养和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指导,半岁以内每月1次,半岁以后2个月1次。在24~30月龄时(早产儿按纠正月龄计算)由医生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神经发育学检查。

在专业评定人员指导下家长填写自编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以下信息:家庭一般状况、出生体重、胎龄、围产期高危因素等,及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Norm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Skills from Infants to Junior High School Children,S-M)。

1.2.1质量控制

问卷由一名医生进行审核,对于不合格调查表和量表经电话联系家长进行补充或完善。

1.2.2 S-M测评

采用S-M测评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评估。量表分6个领域:独立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作业、交往、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受检儿童每通过1项得1分,最后合计总分,再根据年龄分组和得分范围查出相对应的标准分。结果评定:5分及以下为极重度、6分为重度、7分为中度、8分为轻度、9分为边缘、10分为正常、11分为高常、12分为优秀[8]。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fer确切概率法检验,风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一般情况

在LPIs组中有112例,其中男61名(54.46%),女51名(45.54%);平均纠正月龄为(26.77±2.37)个月;胎龄为34~36周,平均为(35.02±1.95)周;出生体重为990~3 530g,平均为(2 774±469)g;分娩方式中剖宫产73例(65.18%),自然分娩39例(34.82%);围产期高危因素69例(61.61%),14例(12.5%)同时具有多种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分布见图1。母亲受教育程度:大学以上学历69人(61.6%),高中及以下学历43人(38.4%);家庭收入情况:≥3 000元/月者102人(91.07%),<3 000元/月者10人(8.93%)。

在FTIs组中有179例,其中男85名(47.49%),女94名(52.51%);平均月龄(26.24±2.38)个月;胎龄为37~41周,平均为(39.15±1.50)周;出生体重为2 500~4 050g,平均为(3 390±510)g;分娩方式中剖宫产102例(56.98%),自然分娩77例(43.02%);无产前高危因素。母亲受教育程度:大学以上学历114人(63.69%),高中及以下学历65人(36.31%);家庭收入情况:≥3 000元/月者156人(87.15%),<3 000元/月者23(12.85%)人。

两组儿童的月龄(t=-1.818,P=0.070)、胎龄(t=-0.342,P=0.733)、出生体重(t=-1.829,P=0.068)、性别(χ2=1.342,P=0.247)、分娩方式(χ2=1.930,P=0.165)、父母文化水平(χ2=1.547,P=0.214)、家庭经济方面(χ2=1.053,P=0.3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图1 LPIs围产期高危因素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perinatal high-risk factors in LPIs

2.2两组S-M测评情况

LPIs组S-M综合分数显著低于FTIs组(P<0.05),在各分领域中,LPIs组独立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均较FTIs组明显落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尽管在作业、交往、参加集体生活、自我管理分领域中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LPIs组在这些领域的均值仍落后于FTIs组,见表1。

两组S-M等级分布显示,LPIs组位于“极重度-轻度”及“边缘”等级人数显著高于FPIs组,而在“正常-优秀”等级范围内以FPIs组占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区域分数LPIs组(n=112)FTIs组(n=179)tPS-M综合分数9.06±1.9010.03±0.97-2.8640.005独立生活能力5.09±1.738.39±2.86-7.3210.000运动能力3.68±1.494.53±1.40-2.8260.006作业4.00±1.214.31±1.43-1.1500.253交往5.18±1.565.75±1.52-1.7970.075参加集体活动6.41±1.816.83±1.65-1.1160.246自我管理3.09±1.933.56±1.65-1.2280.222

表2 两组S-M量表等级的比较结果[n(%)]

注:a两组儿童S-M 等级分布为“异常、边缘和≥正常”的Pearson 卡方检验。

2.3晚期早产儿S-M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风险因素分析

对LPIs的胎龄、出生体重及围产期各高危因素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小胎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少是S-M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危险因素(B值分别为0.199、1.160、-1.618;P值分别为0.050、0.020、0.02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04~0.403、0.185~2.135、-2.984~-0.252);小胎龄是S-M社会生活能力亚领域中的“运动能力”和“交往”的风险因素(B值分别为0.090、0.018;P值分别为0.046、0.04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02~-0.178、0.001~0.035)。

3讨论

3.1晚期早产儿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

社会发展在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与儿童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早产儿随着年龄增加,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逐步提高,但仍落后于足月儿[3],32~36周出生的早产儿生后2岁即出现落后的社会能力[9]。本研究结论与此一致,24~30月龄的LPIs与同龄足月儿相比,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显著降低。在独立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方面明显落后于足月儿。S-M等级划分表明LPIs社会生活能力更多处于极重度-边缘状态,而正常-优秀等级中足月儿占优势,说明LPIs在生后3年内较早地表现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发展的劣势,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异常可能预示未来较足月儿更多的情感及行为问题[10]。在S-M测评中,独立生活能力涉及儿童的进食、穿脱衣服、清洁卫生等能力,运动能力包括走路、上台阶、外出玩耍[8]等,这些技能在儿童生后3年内逐步出现。本研究儿童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问题集中表现在独立能力和运动能力两大领域。临床观察发现:早产儿家庭中常存在过度保护、过多限制的现象,造成儿童接触环境少,探索世界及发展同伴关系能力受限。过度保护、限制性的亲子关系均成为LPIs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发展的阻碍[11]。S-M其他领域能力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LPIs作业、交往、集体活动、自我管理领域的均值仍低于足月儿,表明LPIs在这些社会技能发展中仍存在阶段性的落后,这些差异是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缩小或更加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究。已有研究报道,一些低危早产儿3~4岁时的神经发育学落后,在5岁时仍然持续存在[12]。

3.2晚期早产儿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风险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小胎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少是LPIs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发展的风险因素,胎龄是S-M各领域中运动能力和交往的风险因素。由此可见:生理性的不成熟对晚期早产儿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发育具有不良影响。由于皮层容积4~5倍增加,髓鞘发育、神经元和突触连接均发生于妊娠晚期[13],故该期出生的早产儿具有较高风险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性落后。其次,产前高危因素对胎儿生存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其本身也是导致早产的常见原因,生理性的不成熟合并围产期高危因素共同导致了LPIs神经发育学障碍的生物易感性。

3.3结论

LPIs在儿童2~3岁时已呈现不良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加强LPIs的随访、有计划地实施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有利于预防学龄期的不良社会行为问题的发生,提高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足月儿适应能力胎龄
洛阳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临床调查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征研究进展
产前糖皮质激素暴露能使早产儿获益吗?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