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绝经期妇女潮热与抑郁症发生现况及关系

2019-01-09张文杰吴晓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绝经期中度重度

张文杰,吴晓虹

(1.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女保健科,陕西 西安 710061;2.西安市妇幼保健院,陕西 西安 710002)

围绝经期指女性40岁后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数年时间,是妇女从育龄期到更年期的时间阶段。在此期间妇女卵巢功能开始减退,月经逐渐出现不规律状态,甚至消失(停止),伴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包括雌激素在内的多种特征性生殖激素水平直线下降,直到最后完全丧失生殖功能[1]。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女性除了身体机能各部分激素水平的变化,还会发生一系列的心理改变,其中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精神问题,临床常表现为无任何理由的不安、突发性情绪失控、心情过度低落等,部分较严重病例有自杀和伤害他人的倾向[2]。潮热是妇女围绝经期常见的生理特征波动,而且包括体温和情绪综合波动,发作部位通常从脸部开始,并逐渐蔓延到全身,发作的程度、发作持续的时间或发作保持的部位也会因为个体的社会状态和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3]。有学者认为妇女更年期潮热作为一种非自然感觉,常与抑郁症相关联,而目前探究潮热和抑郁症的关系的研究较少[4]。为进一步评价围绝经期潮热与抑郁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围绝经期妇女1 105例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女保健科进行体检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PS),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少,出现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因此纳入标准设定如下:①围绝经期女性(年龄40~60周岁),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调查;②无语言交流障碍;③未进行过子宫或者卵巢切除术;④未怀孕。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认知功能障碍;③恶性肿瘤患者;④近期接受或计划进行重大手术类患者;⑤有精神病史和直系亲属中存在精神病史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女性共1 105例,平均年龄为(55.4±1.3)岁;体重为44~82kg,平均体重为(67.2±1.4)kg。

1.2研究方法

1.2.1妇女潮热标准

参考目前国内外研究[5],潮热的临床诊断多根据妇女的个人感觉,缺乏相关激素水平和仪器鉴定。潮热是由一些外部因素引起的,压力则是其中最大的诱因,通常表现从面部开始,并逐渐蔓延到胸部的发热烦躁感,妇女在潮热发作期间多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表现,并容易受环境影响。同时要排除其他已知潮热的诱因,包括辛辣食物、热食物、饮酒、吸烟、咖啡因或减肥药等即可确诊。符合潮热诊断标准的女性为潮热组,其余为非潮热组。

1.2.2潮热分级

考虑到不同潮热的程度可能会对抑郁症产生影响,本次研究将潮热分为①普通潮热:偶尔出汗;②一般潮热:有发热和出汗;③严重潮热:发热、满脸通红、心跳加快、焦虑、烦躁,出现以上两种症状,并易合并情绪等方面问题,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

1.2.3抑郁评估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进行抑郁状况评估。该量表系为自评量表,由20个陈述句组成,每一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20个条目反映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症状:精神性-情感性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心理障碍。每一条目均按1~4四级评分,每一级评分代表的意义分别为1(从无或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如此)。20个条目中有10项(第2、5、6、11、12、14、16、17、18和20)是用正性词陈述,为反序计分,其余10项是用负性词陈述,按上述1~4级顺序评分。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最高总分),指数范围为0.25~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根据划分指数的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评分指数在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0.59为轻度抑郁,0.6~0.69为中度抑郁,0.7以上为重度抑郁[6]。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研究对象的资料和抑郁评估资料,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者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相对危险度,采用Spearman相关比较潮热与抑郁的相关性,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共入选1 105例女性,有潮热症状的女性488例(44.16%),其中普通潮热236例(48.36%),一般潮热222例(45.49%),严重潮热30例(6.15%);无潮热症状617例(55.84%)。潮热组月经不规律和绝经比例高于非潮热组(χ2=5.876,P<0.05),而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和家庭月收入等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n(%)]

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subjects[n(%)]

项目潮热组(n=488)非潮热组(n=617)χ2P年龄(岁)0.8250.843 40~4553(10.86)72(11.67) 46~50188(38.52)228(36.95) 51~55193(39.52)240(38.90) 56~6054(11.07)77(12.48)月经情况5.8760.041 规律64(13.11)395(64.02) 不规律100(20.49)118(19.12) 绝经324(66.39)104(16.86)

(转下表)

(续上表)

项目潮热组(n=488)非潮热组(n=617)χ2P文化程度5.0890.079 初中及以下115(23.57)114(18.48) 高中及中专295(60.45)410(66.45) 大专及以上78(15.98)93(15.07)职业5.7800.056 待业95(19.47)99(16.05) 体力劳动114(23.36)181(29.34) 脑力劳动279(57.17)337(54.62)婚姻3.2440.635 未婚1(0.20)2(0.32) 已婚461(94.46)594(96.27) 离婚17(3.48)11(1.78) 丧偶9(1.84)10(1.62)家庭月收入(元)3.8900.143 <1 00069(14.14)97(15.72) 1 000~2 000264(54.10)297(48.14) >2 000155(31.76)223(36.14)

2.2潮热与抑郁的关系

SDS指数大于0.5则确诊为抑郁症,潮热组和非潮热组抑郁症的发生例数分别为322例(65.98%)和216例(35.01%),潮热组发生抑郁症的风险是非潮热组的2.29倍,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抑郁的风险性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depression risk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3潮热与抑郁程度的关系

无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者分别为567例(51.31%)、203例(18.37%)、180例(16.29%)和155例(14.03%),潮热组SDS得分高于非潮热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23,P<0.05),潮热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发生率均高于非潮热组(均P<0.05),见表3。

组别SDS得分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潮热组(n=488)43.81±8.28117(23.98)108(22.13)97(19.88)非潮热组(n=617)40.86±8.7286(13.94)72(11.67)58(9.40)t/χ221.62324.94821.87124.801P<0.001<0.001<0.001<0.001

2.4潮热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对无潮热、普通潮热、一般潮热和严重潮热分别赋予0、1、2、3分,无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也赋予0、1、2、3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两变量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正相关(r=0.507,P=0.026)。

3讨论

3.1围绝经期女性抑郁情况的临床概况

围绝经期间妇女不仅在生理方面,而且在精神方面的剧烈变化时期,该时期妇女的生活极其容易受到影响,甚至会对工作和家庭产生许多负面改变[7]。值得探究的是,在这一时期,女性也比较容易发生抑郁症,产生一系列负面的情绪,如烦躁、焦虑、突发性情绪改变等,都属妇女在围绝经期间未引起注意的心理疾病。对于潮热是否与抑郁症相关的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是潮热的症状诊断很大程度上是由妇女的主观感觉所决定,易受环境影响妇女症状[8]。

3.2围绝经期潮热和抑郁的流行病学调研

相关研究表示,妇女发生潮热和盗汗的症状通常需要在绝经2年后才会结束,严重者可能会持续10~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虽然妇女在围绝经期潮热症状与抑郁症状的联系一直在医学界存在较大争议,但是相关研究表明,中度到重度潮热可能使一些女性处于中度到重度抑郁的风险[9]。一项研究发布于2017年3月,其中包括2 020名40~65岁女性的数据,她们使用经过验证的调查问卷Beck抑郁症量表II进行的抑郁症状评估,女性受更年期症状困扰的程度采用第二项经科学验证的问卷进行评估,潮热和盗汗程度为1~8分,其中1分代表没有问题,8分意义问题极其严重。结果显示14.7%的受试者正在经历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状,并且热潮发生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最高[10]。

3.3潮热与抑郁相关性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抑郁自评量表SDS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原型是W.K.Zung在1985年编制的抑郁量表[11]。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并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主要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但对严重迟缓症状的抑郁病例评定有困难。同时,SDS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稍差的人使用效果不佳[12-13]。本研究在对潮热组和潮热组的妇女进行SDS比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表明女性潮热症状与抑郁症发生具有一定关联。目前最新研究发现相关激素如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水平可能与妇女发生潮热相关,而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激素水平往往却与雌激素相关,在妇女进入围绝经期时,不规律的月经和卵巢排卵影响了雌激素的正常分泌,导致神经递质5-羟色胺调控机制失控而发生潮热[14]。另外,部分药物也会对5-羟色胺代谢产生影响,延缓其消除而价值抑郁症。以上研究和讨论提示可以得出潮热和抑郁症的发生都有可能与神经递质5-羟色胺激素水平有关,它们发生的时间顺序在理论上来说可能是同步开始的,并且诱发妇女产生这种同时对机体和心理影响的原因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密不可分[15]。

3.4本研究中潮热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妇女发生潮热症状与绝经的年龄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能与围绝经期的妇女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差异较大相关,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刺激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水平上升,而这两种激素均与妇女性腺功能相关,雌激素和FSH的变化会诱发性腺功能失调,而性功能的紊乱常常会影响妇女情绪变化,从而间接加重抑郁的程度[6]。围绝经期间女性抑郁症的易感性将会增加,特别进入45岁以后患抑郁症的风险将增加至少3倍,可能与该时期妇女的阴道常常容易干涩,并且多伴有潮热、盗汗、睡眠障碍、疲倦、阴道疼痛、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等更年期症状,对妇女的抑郁症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5]。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女性潮热与抑郁存在正相关,潮热的症状可能加重了抑郁的发生,临床上应注意围绝经期潮热女性的心理指导,但本次研究对象的选择没有体现人群的广义性和缺乏潮热程度判断的确切标准,因此扩大样本量和研究范围将是未来提高对妇女潮热和抑郁症时间关联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绝经期中度重度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小米手表
宫斗剧重度中毒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年度创业家:重度垂直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