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和官兵埃博拉出血热防护认知现状

2019-01-07岳宝玲彭海文牛艳萍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分队维和博拉

崔 忠, 岳宝玲, 彭海文, 牛艳萍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肝胆外科,石家庄 050082)

始于2013年12月暴发于几内亚的高传染性、高致病性、高病死率的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BHF),是可以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共患的一种烈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西非三国死亡人数达到11 007人,WHO已将埃博拉病毒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1-3]。2014年3—12月我军第16批维和官兵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卫勤保障任务,正值EBHF大规模暴发阶段,疫情的暴发对维和官兵身心造成极大威胁[4]。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赴利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对EBHF防护认知现状调查,探讨维和官兵对EBHF相关知识与防护措施的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以期提升我军赴海外执行维和任务官兵的身心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是我军第16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的维和官兵,资料为回国后医学观察期间获得。发放问卷共508份,回收问卷508份,回收有效率100%,剔除无效问卷(信息不完整、漏答、空白、全部相同选项等)8份,获得有效问卷为500份,回收有效率98.4%。

1.2维和官兵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500名维和人员中,男性491名(占98.2%),女性9名(占1.8%);年龄在17~48(26.7±1.2)岁,主要集中在20~39岁区间,其中20~29岁占72.8%,30~39岁占22%;学历构成:初中30名(6%),高中(包含中专)222名(44.4%),大专143名(28.6%),本科92名(18.4%),硕士8名(1.6%),博士5名(1%)。参加维和次数:1次387名(77.4%),2次81名(16.2%),3次24名(4.8%),4次8名(1.6%)。单位构成:工兵分队270名(54%),运输分队190名(38%),医疗分队40名(8%)。

1.3调查方法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①个人信息包含性别、年龄、学历、维和次数、单位、职务和任务;②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③个人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护措施认知情况;④团队防护组织管理情况;⑤个人主观认识。维和官兵回国后在不同地域进行隔离,由课题组派专人向其单位防疫医师讲授调查方法、注意事项,统一指导语,统一测试方法和程序,被测者无记名填写问卷,现场施测,当场收回问卷。问卷消毒后由课题组带回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列联表卡方独立性检验。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反映赴非洲维和人员在埃博拉疫情知识培训、团队防护制度措施以及疫情知识认知方面的情况。通过列联表卡方独立性检验,主要分析哪些因素是影响维和人员埃博拉疫情知识认知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选择显著性水平为0.05。

2 结 果

2.1团队防护组织管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500名维和官兵中, 478名( 95.6%) 是通过分队组织培训学习获得EBHF知识, 其中456名(91.2%) 参加过3次以上培训。未参加分队培训的人员22名(4.4%),主要是随队翻译、司机、炊事员和外出执行任务的人员。培训教师多是医疗分队专家, 也有分队自己的医师。432名( 86.4%) 表示外出执行任务时有专人提醒进行E BHF防护, 且每日进行体温监测。

2.2维和官兵对EBHF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早期临床表现及预防5个方面进行调查,每项内容采用“完全知道”“部分知道”和“不知道”3个选项(表1)。

2.3维和官兵卫生防护措施认知情况维和官兵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比较粗浅, 对专业一些的防护知识和措施认知率不高(表2)。

表1 维和官兵对EBHF知识的掌握情况

表2 维和官兵卫生防护措施认知情况

2.4EBHF知识认知程度影响因素列联表卡方独立性检验为进一步考察年龄、学历、维和次数是否影响维和人员EBHF知识认知程度的显著因素,将维和人员从年龄、学历、维和次数3个方面进行分组。按年龄分为3个组:20岁以下、20~29岁、30岁及以上。按学历分为3个组: 初中、高中与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按维和次数分为3个组: 1次、2次、3次及以上。首先运用SPSS软件对维和人员EBHF知识认知程度进行分类统计,其中年龄组结果显示,30岁及以上组认知度均值大于较低年龄组均值;学历组结果显示,随着学历升高,认知度均值呈增大特征;维和次数组分类统计结果无明显规律(表3)。

表3 维和人员埃博拉知识认知度分类统计

为检验年龄、学历、维和次数各组间均值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运用SPSS软件分别针对年龄、学历以及维和次数对维和官兵EBHF知识和防护措施认知度的影响进行列联表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年龄和学历影响维和人员对EBHF知识认知程度。维和次数因素的卡方检验P值为0.43,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是影响维和人员EBHF知识认知度的显著因素(表4)。

表4 埃博拉认知程度影响因素的卡方检验

3 结 论

3.1分队重视专题培训监控督导到位近几十年来, EBHF主要在苏丹、 刚果、 利比亚及加蓬等非洲国家流行, 不同种类的果蝠可以携带此病毒, 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对EBHF的科学认识是防控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均能够组织多次EBHF系列知识讲座及防护知识专题培训, 授课教师有联合国专家、国内派遣专家及医疗分队专家,并且在外出执行任务时会有专人负责提醒做好防护措施, 这说明我维和部队对于境外高危传染病的高度重视, 对有效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非常重要。

3.2维和官兵对EBHF相关知识知晓率高我军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任务及海外非战争的卫勤保障任务日益增多, 加强部队官兵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 提高防护意识与防护能力尤为重要。调查结果显示, 91.8%的维和官兵了解EBHF的传染源为受感染的果蝠或灵长类动物, 91.4%的维和官兵知道EBHF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而感染; 在易感人群方面, 81.2%的维和官兵认为成年人因外出机会较多从而接触 EBHF的概率大于其他人群;83.4%的维和官兵了解EBHF发病早期表现与感冒较为相似,有发热、腹泻的患者应及时采取隔离及防护措施,并尽快就医;77.8%的维和官兵认为预防措施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卫生意识,注意个人卫生,手卫生作为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 是预防埃博拉病毒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3.3维和官兵卫生防护意识还有待提高部队进入任务区之前, 要有重点地强化相关传染病知识及防护措施的学习, 将防护措施落到实处; 绝大多数官兵(98.4%) 都能认识到手是疾病的传播媒介, 在工作中,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洗手方法。在本次调查中只有61.2%的维和官兵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 对于洗手和手消毒时机掌握不好,53.6%的被调查者认为戴手套可以取代洗手。同时,关于正确的日常交际习惯的问题回答正确率也较低。接触传播是EBHF的主要传播途径, 手卫生防护措施务必要落实。应该明确的是,除了接触患者和可疑患者的血液、 体液及分泌物之后要进行手消毒外, 接触当地居民和野生动物之后也需要进行手消毒,这也是日常交往中需要注意纠正的行为习惯,应以微笑、招手代替握手、 拥抱,以减少接触感染的风险。此外,在日常工作中为避免被动接触感染,外出活动结束后应对穿着衣物和随身物品进行预防性消毒。动物实验表明,EBHF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也应予以警惕, 做好防护工作[5]。

3.4维和官兵选拔时关注低学历人群优化人员结构建议选拔人员时应注意年龄、学历构成,适当优化人员结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和学历是影响维和人员EBHF知识认知程度差异的显著因素,即随着年龄增长、学历增高,认知度均值呈现增大特征。此结果提示执行海外远程卫勤保障任务时可适当优化人员结构,注重学历、年龄比例构成, 提高低学历人群的知识、技能培训和督导管理, 有助于维护维和官兵身心健康,提升部队战斗力。

本次调查表明, 在面临严重疫情时, 应及时进行专题培训,使官兵掌握防控知识、认清疫情本质,了解疫情动态, 减轻心理负担;开展医护人员救治演练, 指导使用防护器材,使每名官兵都能掌握洗手、 穿戴防护服等技能;坚持体育锻炼, 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5-6]。同时,适当开展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训练,改善官兵心理健康状况, 使维和官兵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地完成维和任务。

猜你喜欢

分队维和博拉
维和亲历记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维和女兵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一辆东风EQ2102N型汽车空调不制冷故障诊断
海外维和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
直面“埃博拉”之惧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