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气通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效果研究

2019-01-0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期
关键词:下腹理气气滞

杨 盈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痛经属于中医“经行腹痛”范畴,气滞血瘀型痛经主要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机不利、肝郁气滞、血气运行不畅、冲任胞脉不畅,导致经血滞于胞宫引起的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前或月经后小腹疼痛,经期第1、2天月经量少,颜色紫暗或有血块,伴有经行不畅,乳房胀痛,血块排出后小腹疼痛症状减轻,或伴有肢冷畏寒,带下多而色白。治疗时应以行气止痛、理气化瘀为主,本研究对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施以理气通淤止痛汤治疗,取得不错的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分到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观察组中年龄18~26岁,平均(23.31±2.24)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25±0.79)年;痛经程度:轻度16例,中度21例,重度23例。对照组中年龄18~26岁,平均(23.24±2.2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23±0.81)年;痛经程度:轻度17例,中度22例,重度21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痛经程度等对比,痛经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所有患者均符合气滞血瘀型痛经的辨证标准,均无严重的心脏、肾功能异常,均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痛经。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元胡止痛颗粒治疗,元胡止痛颗粒(国药准字号为210030041,由沈阳飞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5 g,每日3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取理气通淤止痛汤治疗,理气通淤止痛汤汤剂组成:川芎9 g,当归12 g,红花10 g,桃仁10 g,乳香6 g,益母草15 g,香附10 g,没药6 g,炮姜6 g,乌药10 g,甘草6 g,元胡15 g,水煎服,每日2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断标准:①无效:服药后患者的疼痛级别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②有效:服药后患者的疼痛积分降低至用药前的1/3以下,腹痛症状减轻;③显效:用药后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疼痛积分降低至用药前的1/2以下,腹痛症状明显缓解;④治愈:服药后,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疼痛级别为0级。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其中无效2例,有效18例,显效30例,治愈1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40/60),其中无效20例,有效18例,显效18例,治愈4例;两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痛经指的是女性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明显腰酸、下腹坠胀不适、下腹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存在下腹痉挛性疼痛,同时伴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甚至晕厥、出冷汗、面色苍白等[1]。中医理论认为痛经的病机有虚、实、滞、瘀、寒,痛经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血液瘀滞,瘀阻于胞脉、胞宫,导致经行滞涩,月经不通,不通则痛,气滞血瘀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证型。当前西医关于痛经的治疗主要以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对症止痛治疗为主,虽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但效果却不是十分令人满意。痛经是妇科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肝主疏泄,又司血海,直接关系到月经来潮有无异常。血海按期满盈,肝气条达,则月经周期、经量正常。若愤怒伤肝,情志抑郁,则致气血失调,疏泄失司,肝气逆乱,瘀滞冲任,血行不畅,血海蓄溢失常,不通则痛,最终导致周期性经期前后或经期下腹疼痛[2]。中医理论认为对于痛经的治疗应从辨证论治为主,在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月经情况包括月经量、月经颜色等进行综合分析,以辨别痛经的属性及本质,抓住痛经的要害,治疗时或散寒、或行气血、或清热、或泻实、或补虚,月经期间以调血、止痛治疗以治标,月经间期则求因治本,最终使冲任流通,气顺血和,经血畅通则痛症消[3]。本研究中的理气通瘀止痛汤由川芎、当归、红花、桃仁、乳香、益母草、香附、没药、炮姜、乌药、甘草、元胡组成,方中以乌药、香附理气止痛,当归活血、养血,益母草、红花、桃仁、川芎行瘀、活血,没药、乳香止痛、活血,炮姜温中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止痛、疏肝理气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中采用理气通淤止痛汤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下腹理气气滞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养胃 “一揉二提”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浅谈朱熹理气论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