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拉西酮治疗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2019-01-0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期
关键词:儿童期利培拉西

李 柳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8)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异常心理状态为其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可分为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疾病、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等。精神疾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药物上,辅助行为疗法、工作疗法、娱乐疗法和心理疗法,减少或消除各种障碍[1]。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预后通常是乐观的,否则会导致精神衰退甚至精神残疾。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但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是精神活动与环境之间的不协调,知觉、思维、行动和情感等方面出现障碍。青壮年人群的发病率较高,儿童的发病率较低,儿童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方面处于特殊的阶段,心理健康对于儿童的正常发育、成长、学习和社会活动尤为重要[2-3]。作为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齐拉西酮对成人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有稳定的作用,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然而对于齐拉西酮治疗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研究较少。齐拉西酮和利培酮都属于精神疾病常用药物,本文以利培酮为对照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齐拉西酮治疗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首次在我院门诊就诊或者在我院住院的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4例。入选患者均年龄均在6~14岁,且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家属均愿意配合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躯体疾病,治疗前所有患者肾功能、肝功能、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糖等检查均无异常。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齐拉西酮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3±0.6)岁,病程0.5~3年;对照组(利培酮组)62例,男27例,女35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1±1.2)岁,病程0.5~2.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用药方法:研究组给予齐拉西酮(国药准字H20061142)口服治疗,用量:起始剂量为20~30 mg,2周内逐步增加至80~130 mg,平均用量(90±18)mg。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国药准字H20010309)口服治疗,用量:起始剂量为2 mg,2周内逐步增加至5 mg,平均用量(5±0.5)mg。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使用其他精神病药物、抗躁狂药、抗抑郁药、稳定剂和电休克,如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焦虑、失眠等症状,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使用安坦、苯二氮类药、心得安等。1个疗程为连续治疗8周,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疗效和不良反应。PANSS减分率≥75%为基本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在25%~49%为好转,PANSS减分率<25%为无效。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查患者肝功能、体质量、体质量、肾功能、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糖等。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由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附加症状4个分量表组成。阴性症状包含被动淡漠、情感交流障碍、情感迟钝、刻板思维、情绪退缩、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以及抽象思维困难7个条目,阳性症状包含妄想、夸大、兴奋、敌对性、猜疑被害、幻觉行为和慨念紊乱7个条目。病情越严重则PANSS总分越高。减分率即动态评分变化可以反映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越好则减分率越高[4-5]。

1.4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整理后,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卡方检验,应用SPSS13.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χ2和t进行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PANSS总分都为逐渐下降,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PANSS总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研究组PANSS总分在治疗2周后有所下降,在治疗4周后下降明显,而对照组则在第4周开始出现效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各周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PANSS总分:结果显示治疗前研究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分为(22.095±2.27)分,对照组则为(23.22±2.31)分,两组患者治疗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总分均有所下降(P<0.05),研究组为(8.23 ±1.23)分,对照组为(9.34±1.67)分,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共22例,总发生率为35.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共24例,总发生率为38.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各有侧重,齐拉西酮组患者发生体质量增加、头痛、锥体外系反应明显少于利培酮组,但出现嗜睡症状则多于利培酮组。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壮年人群缓慢或亚急性发作,在儿童期起病所占比例较少。临床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包括思维、感知、行为、情绪方面和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不同个体之间的症状差别很大,即使同一名患者在患病的不同阶段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患者一般智力正常、意识清晰,部分患者在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其病程多迁延,加重、恶化或者反复。有些患者最终会导致精神衰退或精神残疾,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以得到治愈或有基本的康复条件。

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主要是情绪和行为发生变化,出现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部分情况下早期发病会出现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

本次研究共纳入124例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进行治疗。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齐拉西酮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总有效率为88.7%,利培酮总有效率为85.4%,两组疗效相差不大,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35.5%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的38.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反映在体质量增加和锥体外反应上,齐拉西酮具有更明显的镇静作用,利培酮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明显高于齐拉西酮,血脂和血糖方面则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对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都能够有效的改善,两组疗效差别不大,本研究同类研究结果相似,但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药物治疗见效快、安全性高,值得推荐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儿童期利培拉西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我的儿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