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透明细胞癌11例临床病例分析

2019-01-06张清富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期
关键词:胞质组织化学滤泡

杜 心 张清富

(辽宁省辽阳市辽化医院病理科,辽宁 辽阳 111003)

甲状腺透明细胞癌罕见,占所有甲状腺肿瘤0.5%~1.7%,好发于女性,一般表现为缓慢增大的无痛性孤立结节,患者一般无症状,但有时伴随肿块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和喘鸣。本文对11例甲状腺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文献对其病理形态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及有关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98年~2017年甲状腺透明细胞癌11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并经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确诊。本组年龄24~46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3例既往8年前有甲状腺腺瘤手术史,8例无明显症状,偶有压迫感。超声、CT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左侧4例、右侧7例)。

1.2 方法: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 μm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光镜观察,抗体选用:TG TTF-1 PAX8 CK7 KI67 galectin-3 PTH CD10 EMA。

2 结 果

2.1 巨检:11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肿瘤表面光滑,包膜不清,最大者3 cm×3 cm×2 cm,最小者2 cm×1 cm×1 cm。均为实性,质软,肿瘤切面灰白、灰红相间,无出血、坏死。

2.2 镜检:11例镜下病变相似,瘤细胞呈片状、条索状排列,其间由少量纤维组织分隔,瘤细胞大小相近,胞体大,呈多边形或圆形,核小,深染,呈固缩状,胞膜清楚,胞质透明如水,透明细胞数量>75%,少部分细胞排列成滤泡,内含粉色稀薄胶质。可见包膜及血管侵犯,未见核分裂。

2.3 免疫组化:11例甲状腺肿瘤细胞TG TTF-1 PAX8 CK7 galectin-3均阳性、PTH CD10 EMA均阴性

2.4 诊断:11例病变均为甲状腺透明细胞癌滤泡癌的亚型。

3 讨 论

甲状腺透明细胞癌罕见,占所有甲状腺肿瘤0.5%~1.7%,该肿瘤以胞质透明的细胞为主(>75%),胞质的这种特征可能是由于糖原、脂质、黏液、甲状腺球蛋白、其他囊泡或扩张的线粒体蓄积所致。超声、CT检查多为实性包块。确诊需要依靠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措施。各种组织学类型的甲状腺肿瘤均可发生透明细胞改变,其发生机制不尽相同,包括胞质内小泡(线粒体、内质网或Golgi体来源)的出现和糖原、脂质、甲状腺球蛋白或黏液的堆积,这些肿瘤的自然病程是由肿瘤的性质决定的,而与胞质透明变的出现、程度或原因无关。最容易发生继发性透明细胞改变的肿瘤是嗜酸细胞性肿瘤,透明细胞改变还可能发生于滤泡性腺瘤和滤泡癌(通常是因为线粒体或粗面内质网来源的小泡造成的)、乳头状癌(通常由糖原蓄积而成)、未分化癌(也是糖原过多的结果),极少数情况下髓样癌也能发生透明细胞改变[2]。

甲状腺透明细胞癌滤泡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主要应与甲状旁腺肿瘤和甲状腺转移性肾细胞癌进行鉴别。如果是转移在肾脏能找到原发病灶,如果是甲状腺原发在癌细胞内含有甲状腺球蛋白(TG)。可以通过免疫组化鉴别,甲状腺转移性肾细胞癌TG TTF-1阴性。透明细胞亚型的滤泡癌常出现甲状腺外侵犯及远处转移,一组(8例)透明细胞亚型滤泡癌患者,在平均7年的随访中,50%死于该病,3/4以上的发生了远处转移[3]。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透明细胞癌的主要方法,手术范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确定。

猜你喜欢

胞质组织化学滤泡
华中农业大学揭示BnaNTT1调控油菜代谢和生长的分子机制
腮腺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病理特征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卷丹的显微及组织化学观察
勘误声明
高亚麻酸萝卜胞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 712的选育
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诊断价值
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板的形成
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植物地上部位叶的组织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