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验

2019-01-06

中国果业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苗木葡萄苹果

自然开心形最利于李树的光合吸收

据《北方园艺》2019年第3期《不同树形对李树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作者安佰义等)报道,为了确定李树最佳树形,为改善果实品质及提高产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待审定品种公主红李为试材,对比纺锤形、“Y”字形、自然开心形等3种树形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等参数。结果表明,3种树形结构因修剪方式不同,枝类组成差异显著。不同枝类间枝条数量表现为簇状枝>短枝>中枝>长枝>超长枝;自然开心形的1年生枝平均茎长显著大于纺锤形和“Y”字形,平均茎粗自然开心形与纺锤形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均显著大于“Y”字形;3种树形结构的冠层特性各指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自然开心形具有相对较大的叶面积指数、透光比和冠下总辐射;3种树形光合特性比较,自然开心形与“Y”字形净光合速率明显优于纺锤形,且3种树形结果枝的净光合速率均大于营养枝,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等均表现出相同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中,φPSⅡ、Fv/Fm、qP、qN、ETR 等参数均表现出自然开心形优于“Y”字形和纺锤形。综上所述,自然开心形的树体结构更为合理,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更高的光电子传递效率和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积累,其次为“Y”字形,最后为纺锤形。

(王世明/摘录)

无核白鸡心和昆香无核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胚挽救效果较好

据《北方园艺》2019年第3期《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育种与应用》(作者赵炅等)报道,以无核的欧洲葡萄作母本,抗病性强的北醇、左优红和塘尾作父本,大田杂交后在胚败育前采集幼果,无菌条件下采用离体胚挽救的方法获得杂种后代植株,研究亲本基因型、胚萌发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和GA3浓度对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效率的影响,并对杂种幼苗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期为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效率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并初步筛选出无核抗病葡萄新材料。结果显示,获得了232个杂交株系,练苗成活株系227株。以无核白鸡心和昆香无核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胚挽救效果较好,适宜在无核葡萄胚挽救中作母本。胚萌发培养基中最适蔗糖浓度为2.0%,胚萌发培养基中最适GA3浓度为0.5 μmol·L-1;对获得的杂种后代幼苗,利用 2 种葡萄无核标记SCF27-2000、SCC8-1018对 124株胚挽救杂交子代无核基因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初步确定无核株系74株,胚挽救后代无核率为59.7%,利用葡萄抗白粉病标记ScORN3-R对65株胚挽救杂交子代进行抗白粉病基因检测,65个胚挽救杂交后代株系均未扩增出760 bp抗白粉病标记特异性条带。

(王世明/摘录)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和葡萄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落叶果树》2019年第1期《生物有机肥在玫瑰香葡萄上的应用效果》(作者姜莉莉等)报道,于玫瑰香葡萄发芽期,研究施用丰田宝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和完全替代化肥的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常规施肥每667 m2施用土杂肥 1 000 kg、普通复合肥(15-15-15)100 kg,两处理(即施用生物有机肥250 kg、复合肥50 kg替代50%的化肥和施用生物有机肥500 kg完全替代化肥)能显著提高葡萄果实的着色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葡萄裂果率、病果率和土壤全盐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实硬度、葡萄叶片的防御酶活力,降低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保证葡萄产量不降低甚至略有提高。对土壤和葡萄整体正效应以生物有机肥完全替代化肥优于部分替代化肥,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王世明/摘录)

果实成熟期树体遮光50%有利于葡萄花果香气品质提升

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12期《树体遮光对赤霞珠葡萄果实降异戊二烯类香气物质积累的影响》(作者乔丹等)报道,为了探究葡萄树体遮光对酿酒葡萄果实降异戊二烯类香气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为提高新疆葡萄与葡萄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根据遮光程度不同将遮光网分为网1(减少果际光照50%)和网2(减少果际光照20%),分别在果实开始转色和完全转色后搭建于树体顶部,直至果实采收(简称Q1、H1和Q2、H2),采用GC-MS定性定量分析果实成熟过程中降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其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4种遮光处理都显著降低了成熟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可滴定酸含量无影响。Q1处理上调了转色开始果实VvPSY1、VvCCD1和 VvCCD4b的表达,H1处理则上调了成熟果实中VvPSY2的表达;相应地,在果实成熟时,网1处理(Q1和H1)显著提高了果实降异戊二烯总含量,特别是β-大马士酮含量,而网2处理(Q2和H2)对该类香气物质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对于游离态降异戊二烯类化合物而言,在4种遮光处理的成熟果实中其含量都高于对照,其中H1处理增幅最大。综上所述,在果实成熟期减少50%的光照,可明显促进降异戊二烯类香气物质的积累,可能有利于提升所酿葡萄酒的花果香气品质。

(王世明/摘录)

甲壳素改善土壤微生物增加物种多样性

据《落叶果树》2019年第1期《甲壳素对葡萄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作者李芬等)报道,为明确甲壳素对葡萄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用甲壳素处理土壤为试验组,以不添加甲壳素处理为对照组,利用16S rDNA和ITS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中的细菌与真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试验组土壤中的细菌及真菌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甲壳素能明显改善葡萄园土壤的微生物群结构,促进养分分解,提高土壤质量,从而促进植株生长结果。

(王世明/摘录)

花前喷施色氨酸和锌对Elstar苹果钙营养、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10.071),来自波兰园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花前喷施含有或不含锌(Zn)的色氨酸(L-TRP)对 Elstar(艾尔斯塔)苹果钙营养、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该试验于2014—2016年在M9 EMLA砧木上嫁接的成熟苹果树上进行。研究人员在生长季用含Zn和不含Zn的L-TRP喷施苹果树3次,每次用L-TRP 50 g/hm2和Zn 100 g/hm2;另一组处理的苹果树在生长季用氯化钙(CaCl2)喷5 次,6~9 kg/hm2;未喷洒 L-TRP、Zn 或 CaCl2的苹果树作对照。喷施处理不影响果实产量、平均单果重、着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数量和平均种子重量。在3年研究的两年中,含有和不含Zn的L-TRP喷雾均能使果实Ca浓度平均增加16%。L-TRP喷雾剂在改善果实Ca浓度方面的效果与添加Zn的L-TRP喷雾剂相当。含有/不含有Zn的L-TRP喷雾不影响叶中的Ca浓度。只有L-TRP与Zn的混合喷雾才能增加果实的锌浓度,但会导致果皮裂开。采前CaCl2喷施使叶片和果实中的Ca浓度平均提高22%和39%。在3年研究的两年中,喷洒CaCl2的苹果果肉硬度增加。为了提高苹果Ca浓度,至少在减少种子数量和提高Zn营养的条件下,不添加Zn的L-TRP花前喷雾可作为采前Ca的补充。

(周 洲/摘译)

干旱胁迫对两种苹果光合响应、叶水势和茎流液的影响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11.021), 来自韩国庆北国立大学园艺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在砧木M9上嫁接的两个苹果品种Hongro(中熟)和富士(晚熟)的光合响应和水分关系。对处理树进行充分灌溉或干旱胁迫60天。结果显示,两个品种苹果树的光合响应和水分关系参数不同。Hongro苹果的净光合速率(Pn)在干旱处理15天时开始下降,而富士苹果光合速率开始下降发生在干旱处理大约5天后。同样,与富士苹果相比,由于木质部导管面积、导管密度和导管直径降低更多,干旱处理的Hongro苹果表现出正午叶水势(ΨMD)、茎流液和水力传导率(Ks)降低得更多。随着干旱胁迫处理中ΨMD和茎流液量的减少,木质部汁液中脱落酸浓度增加,Hongro苹果增幅高于富士。富士苹果叶片形态性状的变化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均低于Hongro苹果。这些结果表明,与Hongro苹果相比,富士苹果对水分胁迫的耐受性更强。

(周 洲/摘译)

苹果成花后喷施葡萄糖影响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

据《园艺学报》2019年第1期《外源葡萄糖对长富2号苹果花芽生理分化期可溶性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作者张丽之等)报道,以长富2号苹果为材料,于花后25 d和30 d分别喷施1.5%和3%葡萄糖,研究处理后短枝顶芽的发育状况、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糖代谢相关基因与成花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葡萄糖处理后,短枝顶芽长度、宽度及质量有一定程度增加;短枝顶芽中,蔗糖、葡萄糖、山梨醇在生理分化中前期显著高于对照,淀粉含量整体升高,而果糖含量在整个生理分化期显著降低;山梨醇脱氢酶、山梨醇氧化酶、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在不同时期有所增加,而酸性与中性蔗糖转化酶及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酶活性普遍降低;叶片中碳水化合物积累明显,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也发生相似改变;顶芽糖代谢相关基因及2个MdTPS基因都响应葡萄糖处理;成花关键基因MdFT 1、MdFD、MdLFY、MdSOC 1 和 MdAP 1均显著上调,而成花抑制基因MdTFL 1从花后30 d开始,表达显著下调。

(王世明/摘录)

苹果剪留分枝4个以上最有利于生长结果

据《落叶果树》2019年第1期《乔化苹果1年生幼树分枝剪留量试验》(作者于树增等)报道,为探寻1年生幼树分枝剪留量对生长结果的影响,以乔化苹果烟富3号1年生树为试材,修剪时留强去弱,营养枝实行连续多头甩放形成自然结果单元。结果表明,随着分枝剪留量的增大,第2年树的干径、树高、枝量和50 cm以上发育枝数量增长明显,有利于树体生长和树冠扩大,第3年树冠外围新梢长度变短趋势明显,有利于树势稳定。分枝剪留量越多,越有利于早期花芽和产量形成。综上所述,剪留分枝4个以上可以实现第3年结果,第4~5年丰产的目标。

(王世明/摘录)

外源褪黑素提高冷藏石榴耐寒性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11.027),来自伊朗目霍梅尼国际大学园艺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褪黑素处理 (0、1、10、100 和 1 000 μM)对4℃下贮藏120天的石榴果实耐寒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100 μM的褪黑素处理提高了石榴果实的低温耐受性,表现为较低的果皮褐变率、较高的膜完整性、较低的电解质渗漏和丙二醛(MDA)积累。由于用褪黑素处理的石榴果实中活性氧(ROS)清除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较高,较高的膜完整性可能是由较低的H2O2积累引起的。除了更高的ROS清除酶活性之外,用褪黑素处理的石榴果实中更高的膜完整性可归因于较低的膜降解酶磷脂酶D(PL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此外,由于较高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低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而产生较高的酚类积累,从而产生较高的DPPH清除能力,这对于通过施用外源性褪黑素赋予石榴果实耐寒性至关重要。因此,外源性褪黑素可以作为在冷藏期间赋予石榴果实耐寒性的安全有益策略。

(周 洲/摘译)

采前β-氨基丁酸处理缓解冷藏期间蓝丰高丛蓝莓果实采后变质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10.036), 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植物科学系的Sinath Chea等人研究了采前β-氨基丁酸(BABA)处理对冷藏期间“Bluecrop”(蓝丰)高丛蓝莓果实采后腐烂的缓解效应。用20 mM BABA处理果实,并在处理后7天当果皮变成深紫色时采收,将采后果实在2℃下贮藏在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蛤壳中20天。结果显示,采前BABA处理显著延迟了果实颜色变化,增强了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并降低了腐烂发生率。BABA处理的水果在整个贮藏期间保持了较高的果皮坚硬度。与果实软化密切相关的细胞壁成分在BABA处理的果实中显著高于对照。此外,虽然半纤维素含量没有变化,但采前BABA处理显著提高了采收时果实的果胶含量,降低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内切-1,4-β-木聚糖酶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采前BABA处理可以缓解蓝丰高丛蓝莓果实采后品质的退化,包括冷藏期间的果皮变软。

(周 洲/摘译)

不同矿质营养元素在脐橙叶片分区上存在明显差异

据《园艺学报》2019年第1期《脐橙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区分布特征》(作者刘桂东等)报道,为揭示矿质营养元素在脐橙叶中分区分布特征,以枳砧和枳橙砧纽荷尔脐橙为对象,测定新叶和老叶的叶尖、叶缘、中部、叶基和翼叶等 5 个分区中 10 种元素(N、P、K、Ca、Mg、Fe、Mn、Cu、Zn和B)的含量,并分析各分区离子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解释了总变量的43.4%和21.1%,明确区分了新叶和老叶,大致区分了叶不同分区,发现新叶、翼叶与其他分区具有明显差异,而老叶本叶各分区的离散程度明显大于新叶本叶各分区。两种砧木脐橙新叶中钾含量分布表现为翼叶>叶基>中部>叶缘≈叶尖,镁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两种砧木脐橙老叶中锰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硼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N、P、B在新叶本叶各分区以及P、Ca在老叶本叶各分区间含量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枳砧脐橙新叶翼叶Mn、Cu和Zn的含量与叶片其他分区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枳橙砧脐橙新叶翼叶Mn、Cu和Zn的含量均分别显著低于叶片其他分区。综上所述,不同元素叶片分区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翼叶的元素含量和离子组成与叶片其他分区差异明显。

(王世明/摘录)

有机肥+种草及适量补充钙肥有助于甜柿增产、改善品质和抗顶腐病

据《西北农业学报》2018年第12期《施肥对甜柿果实品质、产量及预防顶腐病的影响》(作者井赵斌等)报道,为了明确叶面喷施钙肥、土施土壤调理剂、土施有机肥+种草对甜柿果实品质、矿质元素、产量和预防顶腐病的影响,以甜柿品种阳丰为试材,设置不施肥(对照)、喷施蓝钙、喷施钙博士、蓝钙+土壤调理剂、钙博士+土壤调理剂、有机肥+种草等6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除对照外,其余5种处理均能显著改善柿果实品质,其中有机肥+种草处理的效果最好,该处理中果实质量、硬度、蛋白质、粗纤维、总糖、果糖、葡萄糖、总黄酮、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与对照相比 分 别 提 高 了 16.27%、10.07%、32.14%、32.41% 、35.96% 、16.73% 、23.12% 、31.72% 、17.70%、45.87%和 45.75%;(2)钙博士、蓝钙+土壤调理剂、钙博士+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种草可以显著增加产量,4个处理2年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228.2 kg、389.05 kg、500.5 kg 和 695.35 kg;(3)蓝钙+土壤调理剂、钙博士+土壤调理剂对顶腐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治率达58.5%以上。综上所述,建议生产中采用有机肥+种草及适量补充钙肥的措施来改善甜柿果实品质、提高产量,预防柿顶腐病的发生。

(王世明/摘录)

枝蔓还田和林下生草有益于猕猴桃光合作用及改善果实品质

据《西北农业学报》2018年第12期《不同耕作方式对猕猴桃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赵兰君等)报道,以陕西省眉县“徐香”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猕猴桃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与光响应曲线及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研究土壤清耕(对照)、枝蔓还田(S1)和林下生草(S2)等3种土壤耕作方式下,猕猴桃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S1和S2的光合速率和光响应曲线均差异显著,其中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高14.08%和6.04%,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高43.60%和78.10%;S1和S2的果形指数、维生素C质量分数、糖酸比和固酸比等果实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其中维生素C质量分数分别比对照高22.76%和12.77%。综上所述,枝蔓还田和林下生草的土壤耕作方式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猕猴桃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改善果实品质。

(王世明/摘录)

影响2年生甜樱桃苗木质量的关键指标

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12期《2年生甜樱桃苗木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作者田长平等)报道,为了筛选评价2年生甜樱桃苗木质量的关键指标,为甜樱桃苗木质量分级提供依据,通过对4种砧木、12个规格的甜樱桃苗木主要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比较分析,并结合苗木定植初期成活率和生长量情况,综合评价不同砧木和不同规格的甜樱桃苗木质量。结果表明,苗木粗度与苗木高度两个指标密切相关,不同苗木高度、粗度、根砧长度、根系长度、表面积、平均直径、根系体积和根尖数均存在一定差异。经因子载荷阵矩分析,第1因子主要由根系活力、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尖数、苗木粗度、根系长度和苗木高度这7个变量决定,其作用载荷分别 为 0.965、0.924、0.907、0.894、0.849、0.817 和0.816,且均呈正相关。综上所述,影响2年生甜樱桃苗木质量的关键指标包括根系活力、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尖数、苗木粗度、根系长度和苗木高度。定植当年甜樱桃苗木生长量和成活率与苗木质量密切相关。

(王世明/摘录)

不同留果量和摘心量影响欧李生长量及果实品质

据《河北果树》2019年第1期《不同留果量与摘心长度对欧李生长结果的影响》(作者宋艳荣)报道,为了提高欧李果实品质及促进植株生长,以欧李“燕山1号”为试材,进行结果母枝不同程度的留果量和植株新梢不同程度的摘心处理,测定了植株生长指标:结果母枝地径和心径生长量、新梢生长量、新梢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品质指标:果实生长量、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结果表明,留2摘5(每个节位留2个果新梢长到5 cm时摘心)、留3摘5(每个节位留3个果新梢长到5 cm时摘心)和留3摘10(每个节位留3个果新梢长到10 cm时摘心)处理均显著抑制了欧李结果母枝的生长量。5 cm摘心显著降低了新梢的生长量。留3摘5处理显著降低了新梢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留1摘15(每个节位留1个果新梢长到15 cm时摘心)有助于提高果实增长速度和单果重,留3摘5抑制果实生长速度和降低单果重,但是相对于对照而言,差异均不显著。留2摘5和留3摘10均显著降低李果实中可滴定酸的含量,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王世明/摘录)

猜你喜欢

苗木葡萄苹果
当葡萄成熟时
苗木供求信息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