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枝江市柑桔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做法

2019-01-06李元芬肖春梅许良洲

中国果业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枝江市农业局柑桔

文/李元芬,肖春梅,许良洲

作者单位:1.湖北省枝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43200);2.湖北省枝江市农业局

【导读】当前柑桔市场供大于求,提高柑桔生产效益,是广大从业者的迫切需要。湖北省枝江市柑桔产业的“提质增效”措施,成效显著,值得业界借鉴。

2018年湖北省枝江市柑桔种植总面积约2.09万hm2,预计总产量70万t左右,总产值将突破20亿元,柑桔已成为枝江市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之一。2018年湖北省早熟蜜柑鉴评活动评出金奖10个、银奖41个,而枝江市获得2金、5银。枝江市柑桔生产取得喜人成绩,主要得益于其提质增效措施。

一、厘清发展思路,适应市场新需求

一是认真分析、厘清思路。农业局主要领导多次到柑桔重点镇实地调研,倾听合作社、果农意见;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专家团队到枝江实地考察、指导,提出合理化意见。明确提出以品改为重点,实施柑桔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调优品种结构,实施标准园建设,促进柑桔提质增效。

二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成立柑桔产业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市农业局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实地检查,通报品改、低改进度和质量。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引导,提高果农参与品改低改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的良好氛围。

三是整合项目,形成合力。每年整合多项涉农项目资金1 000多万元用于柑桔品种改良及柑桔标准园建设。在资金、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同时加强柑桔出口基地建设,给予出口补贴、市场建设补贴等,促进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打牢了柑桔提质增效基础。

二、实施“四改”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一是改造低产柑桔园,推进柑桔“标准化”生产。枝江柑桔大多种植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树龄老化,管理粗放,品质下降。对此,农业局下决心全力抓好柑桔标准园建设,每年捆绑项目资金100万元在主产镇建设柑桔标准园133.33 hm2。市农业局制定《枝江市柑桔标准园建设规程》,各乡镇为实施责任单位,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各乡镇目标管理考核。按照规程,实施大枝修剪、密改稀、高改矮、化肥减量增效和病虫害绿色综合控防等措施,建设品质优良的果园。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有效降低果园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农业局按7 500元/hm2对标准园建设给予物化补贴,组织购买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以及杀虫灯、粘虫板等,根据验收情况给予发放。同时,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使果农掌握标准化生产的每一个技术环节,提升果农栽培管理的科技含量。

二是改良品种,推进柑桔品种多样化种植。根据当前品种及市场供给情况,枝江市柑桔品改总体思路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遏制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农业局制定了《枝江市柑桔品种改良规划》,明确了改种区域、品种结构与布局、操作规程、进度安排、资金支持以及采穗圃建设等各项工作。第一,结合名优品种试验抓品改。在董市镇裴圣村,开展以优质纽荷尔脐橙为主的高接换种品改,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开展以爱媛38号为主的新品种高接换种试验,翔新、双联柑桔专业合作社开展春见、清见、不知火(丑柑)等名优柑桔高接换种试验,金盘山蔬果专业合作社开展新品种设施栽培试验,精选适应性强、品质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第二,结合延长销售期抓品改。当前种植的柑桔,80%以上成熟期在10—12月,鲜果销售压力大,市场价格难于提升。引导适量种植大分4号等特早熟品种,试验种植春见、清见等晚熟品种,调整早中晚熟柑桔的比例,延长鲜果销售期。第三,结合品质提升抓品改。加大优质高端柑桔种植试验示范,狠抓柑桔精品果园建设,提高精品柑桔比重,主动挺进高端市场,以优质拉升价格。

三是改进桔园管理方式,提高柑桔 “专业化”管理水平。坚持“五管齐下”,不断推进柑桔经营体制改革,提高柑桔“专业化”管理水平。第一,强化扶持政策,落实“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配送物资、统一测土配方、统一病虫防控、统一包装销售”等5个“统一”,推进了标准园建设,带动了果农标准化生产。第二,出台土地流转优惠政策,鼓励大户流转经营,重点支持一批柑桔大户,有效提高柑桔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第三,深入开展“联地帮户、干群共建”为民服务活动。通过党员干部建基地、联农户,为果农提供技术、物资、信息支持,干群共建推进柑桔栽培管理。第四,注重“办点示范”,通过重点办点、层层办点,以点带面,不断提升柑桔生产管理水平。特别是成功创办了五通庙千亩精品园示范基地,省、市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带领参观团学习指导,在周边县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第五,善用“借助外力”,与企业“联姻”,与部门共建,初步探索走出一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路子。

四是改进经营模式,提高柑桔“规模化”种植水平。依靠柑桔专业合作社,实施规模化种植,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技术含量不一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利益联结不紧密、带动作用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市农业局坚持“因地制宜、典型示范、全面推广”“建设一片品改园和标准园,扶持一个专业合作社”等原则,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民柑桔专业合作社,对新成立的柑桔专业合作社每年给予2万元的扶持资金;品改、标准园扶持的肥料、农药等物资以及资金,全部通过专业合作社发放,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双联柑桔专业合作社、翔新果蔬专业合作社、庭杰香柑桔专业合作社、绿健林果专业合作社等在其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到2018年底,全市已挂牌成立柑桔专业合作社50余家,社员达15 000余户,拥有果园面积超过1.2万hm2。

三、“四改”成效初显,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一是果品质量明显提高。综合运用柑桔标准园建设技术措施,有效地改变了果园密度、降低了树体高度、改善了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产量、果实品质和果实优质大果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仙女镇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的早熟柑桔标准园每667 m2产量达4 000 kg,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2.95%,商品果率达96%,果实横径65 mm以上的优质果率达87%,全市60 mm以上的鲜果销价平均达到1.20元/kg,比往年提高了 0.20~0.30元/kg, 平均每 667 m2产量增收800~1 200元,扭转了果农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二是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 “合理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把特早熟蜜桔品改集中到玛瑙河流域、脐橙品改集中到董市镇至仙女镇一带,实现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向重点乡镇集中,向基础条件好的果园集中。柑桔品种逐步形成以特早“大分”为主,早熟温州蜜柑、脐橙、柚类合理搭配的早中熟品种格局。仙女镇果农王万全将18.7 hm2南丰蜜桔高换成“爱媛38号”品种,2018年收入100多万,成功闯出了一条“柑桔品改转型升级”之路。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果农自发改接“爱媛38号”超过133.3 hm2。

三是社会效应逐步显现。随着全市柑桔标准园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得到提高。特别是仙女镇 五通庙村农业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全省品种改良及现代农业标准化建设样板,集科研示范、乡村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得到省、市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果农认同。

四是专业组织化程度明显加强。目前,全市已有欢乐家、天元等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桔缘、双联、翔新、庭杰香、绿健等专业合作社50余家。以公司为龙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辐射带动广大农户,以土地入股和租赁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逐步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公司与合作社带动农户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基地建设及生产,加快了柑桔品种结构调整,既提升了果农生产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专业组织化程度,还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枝江市仙女镇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就是成功的典范,负责全社的柑桔生产栽培管理、果品销售和加工,是“湖北省级示范社”。现有桔园800余hm2,其中挂果面积666.67 hm2余,年销售柑桔5万t以上。同时,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农村电商平台,因销售业绩优秀,被评为5A级卖家,进一步拓宽了产品流通渠道。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近两年“四改”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改造了一批低产园、新建了一批标准园、品改了一批试验园,初步实现了柑桔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品种“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一大批新建标准果园逐步达到管理好、品质好、效益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2018年10月24日,湖北省精品水果生产技术培训会在枝江召开。与会人员表示,将进一步推进全市柑桔产业发展,为实现桔园增绿、果品增优、柑桔增效奠定基础,为把枝江建设成“产业强、生态优、生活美”的现代化田园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枝江市农业局柑桔
法砣19%SC 能有效防治柑桔炭疽病
全球:2020/2021年柑桔产量预计增长4%
带头拒莱猪
不再靠农药 一只小螨化身柑桔守护神
经济增长目标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思路分析
枝江市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经验与不足
县域资源产出率核算体系研究
并非“小题大作”
加强枝江市动物产地检疫的几点建议
柑桔树应慎用波尔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