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下“细胞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19-01-06王康宇

吉林农业 2019年23期
关键词:细胞工程实验教学

王康宇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大类招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高校招生的时候,不分专业,将同院系的相近专业合并,按照一个大学科招生,学生经过1~2年的基础教育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1]。随着高校逐步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教育模式和通识教育课程面临着一种改革,高校只有不断地进行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改革才能够不断深入,才能解决更多大类招生面临的问题。

细胞工程是生命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细胞、组织为研究对象,在细胞的基础知识之上探索研究生物的遗传特性,进行生物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从而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服务。涉及分子生物学、工程学理论、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涉及到细胞、生物、工程三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综合性较强。能有效培养专业人才,在生命科学、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因此,这门学科是生物科学大类招生下必不可缺的一门重要课程。但随着生物学人才培养教育的发展,增加课时或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已经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在这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大类招生形势下,必须对细胞工程学进行教学改革,使其适应大类招生下学生的学习思维及接受新鲜事物的模式。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细胞工程包含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工程学等方面,涵盖学科多,范围广,意味着知识信息的总量增长速度非常快,陈旧的知识淘汰的速度也很快,专业教师必须掌握本学科科研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前沿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未来发展的新动态,帮助学生学会预测、预见和构想未来事物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讲授如何分析培养基成分时可以将不同组织培养物对培养基需求不一样等内容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在讲解干细胞时可以融合干细胞的发展、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并综合国内外研究前沿知识,让学生获得最完备的知识体系。

在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教学依据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时,往往会导致依赖教材,一些新的技术进展等无法及时加入教材,使得理论与现实脱节,因此,要重视教学大纲和教材选择的改革。在修订和完善教材时要密切关注近年来细胞工程的最新科研进展,及时地更新和完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验数据等。例如,在讲授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时,可以在学生完全掌握基本的知识基础之上开展专题讲课,并进行试验操作,让学生在学习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又通过操作加深印象,并扩展该技术在育种领域的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产领域,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学生从新的角度认识细胞工程课程的研究价值和学科魅力;同时,在讲授后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例如,在讲授完花药培养技术后总结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白化苗问题、诱导率低、倍性变异等,调动学生课后查阅文献,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2 教学方式的改革

2.1 创建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资源平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坚决摒弃传统的填鸭灌输方式,提倡引导启发式、讨论式等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能动性,大胆质疑、自由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解植物组织培养时,只讲解基础的愈伤组织诱导技术,延伸知识点如单细胞培养、花药培养、花粉培养等交给学生,规定其在查阅资料后进行总结和讲解,由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并修正。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能加深记忆,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建立超星学习通课程资源平台,及时将该研究领域现状、课件视频等发布到学习通平台,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

2.2 现代科技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

适当的脱离教材书本的束缚,运用手机、多媒体技术,形成生动多彩、真实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细胞工程课程内容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可以加深理解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知识点、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2.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细胞工程的特长与功能,单方面的理论学习会让学生记忆力不强,让学生在配合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印象,并加深记忆。逐步更新实验设备,根据当今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将以往缺少设备或危险性较大实验,引入虚拟仿真和VR模拟技术满足细胞工程实验教学需要。细胞工程的实习阶段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细胞培养示范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实习,细胞组织培养与观察学习都是以稳定培养体系为最佳,才能够得出最符合实际的实验数据。

2.4 实行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之一。可以综合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适当的进行双语教学。具体实施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阶段,可以尝试用英文备课,条件允许的话全部用英文进行;二是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均用英文书写,当遇见不常见的专业名词或者概念时,可以用中文标示,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力;三是将下一章节要讲的内容提前告诉学生,尤其在主要词汇和概念上,帮助学生划定预习范围,可以减小学生的压力,学习时有的放矢,并能节约预习时间;四是将讲课内容用中英文形式呈现,课后讲稿通过学习通分享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通过中英文对照理解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五是创建适合本校发展的中英文课程资源,对原版英文细胞工程教材进行改变和创新,通过实践总结经验,理顺思路。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专业课程进行考核,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科学评价,科学可行的考核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平常所用“考试成绩就是一切”的考核方式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能客观反映教学的效果,尤其是那些对实践感兴趣、能力又很强的学生。因此,针对目前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建立细胞工程考试题库,包含大量的考试题,实行保密制度和考教分离制度,同时鼓励学生自行研究、创造命题,填充试题库;二是试卷内容应该包括细胞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的实验操作,同时也要包括延伸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可以具备以上能力;三是试卷的评判,要保证公平性,尝试在密封的状态下完成,可以使考试成绩真实、客观;四是重视考试成绩反馈的结果,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并总结,寻找学生在知识体系的掌控上及实验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评判综合素质,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与探讨,让学生发现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加以改正;五是平时成绩的考核。要改革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可以尝试将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实验操作技能等情况计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只占总体分数的40%,可以激励学生平时用功学习,避免期末突击;六是考核成绩的改革,将最终成绩采用“1+2+3+4”比例进行,即平时的课余活动、创新活动占10%(包括撰写研究综述、运用细胞工程手段、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成立兴趣小组、参与课题研究等),平时成绩占20%(作业、出勤、课堂的参与程度、自主学习),平时的技能训练占30%(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案的设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数据整理分析能力等),期末考试占40%(注重考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和人才存在双重竞争的情况下,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找寻并探讨大类招生下细胞工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希望为细胞工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对大类招生下细胞工程这门学科的发展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细胞工程实验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做个怪怪长实验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细胞工程的现状及未来展望之我见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文献阅读在细胞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