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省长李悦在全省农村重点改革现场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9-01-06吉林省新农村办

吉林农业 2019年23期
关键词:改革农村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下面就吉林省做好农村改革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深化农村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从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对吉林省工作评估情况看,还存在着责任主体缺位、试点氛围不浓等问题,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对改革任务不重视、不知情、不过问。全省整体进展与全国相比还比较滞后,各项数据录入上报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土地确权颁证等环节仍有一些遗留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在改革促增收方面。农民收入结构不优、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依然突出,需要不断深化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特别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里以及各地支持力度加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与“十二五”期末相比,相当于以每年2万个左右的速度增长。从数量看,的确很大。但从质量看,规范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规模不大、效益不高、质量不优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空壳社”“僵尸社”问题比较突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二、突出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

第一,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要科学确认成员身份。坚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总要求,充分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贡献等因素,依法合规全面确认集体成员身份,建立成员名册。二要分类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充分把握农村集体资产的规模结构、管理水平、运营效益以及农民诉求,实行差异化施策。特别是具备实行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条件的地方,要科学设置股权,积极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三要扎实做好集体经济组织注册登记。对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实施方案要求,按规范流程和规定时限,在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管理系统注册登记,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身份。四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完善财政引导、多元化投入发展机制,探索采取资源开发、资产盘活、物业租赁、乡村旅游、联合发展等多种途径,盘活土地、房屋、森林、水面、“四荒”等资源要素,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央和省里已经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地要盯住目标、扭住节点、抓紧推进,力争在2020年6月底前完成。

第二,加快释放“三权分置”改革效应。要巩固“三权分置”改革成果,尽快开展“回头看”工作,聚焦各类矛盾,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及时调解处置权属争议和矛盾纠纷,解决各种疑难问题。要加快推进省级确权登记数据管理系统建设,为土地流转、抵押贷款、农业保险、农业产业发展等提供信息支撑和数据库。要用活“三权分置”改革成果,引导土地依法有序规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要启动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土地入股、股权设置及量化、生产经营、收益联结、权益保障等方式,促进小农户与经营主体同生共长。

第三,加快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要持续推进基础金融、物权增信、信用信息及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三支柱一市场”新型普惠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延伸信贷、保险、理财等服务。要加大涉农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精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要建立涉农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推动解决农业农村有效抵押物不足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征信基础建设,健全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农村征信数据库建设。要支持提高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和支付方式在农村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力争到年末建成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基础金融服务站要达到2000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档案30万户。

第四,加快推动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聚焦规范提升质量,按照“发展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推介一批”思路,全面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推动这两类经营主体提质增效。要健全农民合作社管理办法,结合“123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进一步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建立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定期评价机制,按照“能进能出”原则,对农民合作社实行动态管理,切实解决“僵尸社”“空壳社”问题。要提高财政支持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多头进水、一处放水”原则,以县为单位整合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资金政策,精准施策、精准支持。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直接对接,进一步简化程序、降低门槛、增强授信,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保护好小农户利益。防止新型经营主体在发展规模经营时侵占、挤压小农户的合法权益,鼓励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实行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

第五,加快健全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要归并设置涉农资金专项,进一步完善现行涉农资金管理体系,按照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两大类,对行业内交叉重复的涉农资金予以清理整合。要合理设定任务清单,涉农资金要在建立大专项的基础上,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要同步下达资金与任务清单,以大专项为单位,实现涉农资金和任务清单集中同步下达。要建立与资金整合相适应的绩效评价制度,逐步建立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涉农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设置机制及资金分配机制。

第六,加快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将浙江等省份的典型做法,消化吸收为适合吉林省的助推方式,加快复制推广。要对标国家要求抓好宅基地制度改革相关工作。近期,国家有关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要及时搞好政策衔接,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按照国家部署适时启动、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相关工作。要做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前期准备,摸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底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管理,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

三、全面强化农村改革的组织推动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各地要切实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推进机制,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有人跟进。各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扛起责任,主动担当作为,科学部署推动。分管负责同志要定期调度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各项改革任务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作用,统筹各方力量,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要强化风险防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底线思维,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和形势预判,科学谋划,稳慎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三要强化监督考核。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监督考核是重要手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针对重大改革方案落实情况,拿出实施推进细案,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开展最严格的监督考核,倒逼改革任务落实。要通过部门、地区间交叉互检,传导压力、找到差距、完善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四要强化部门协同。深化农村改革虽然“涉农”“姓农”,但绝不是某一个部门的“独角戏”,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三块地”改革、金融改革等都涉及部门多,任务交织、政策交融,需要各部门分兵把口、协同作战。

最后,重点强调两件事:一要扎实做好2020年保护性耕作。这是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秸秆综合利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保护性耕作作为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强化推动落实。要结合秋季收获作业,抓紧组织落实实施面积和地块,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农户应用保护性耕作,力争明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2000万亩。要强化作业机具保障。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要抓紧拿出机具补贴实施方案,强化相关机具供应保障,满足春季作业需求。要因地制宜,创新技术模式。突出机艺融合、集成配套相结合,加快形成适宜本地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径。二要加快推进棚膜经济发展。各地要抓住秋收后棚室建设“黄金期”,用好用活现有补贴政策,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搞好服务指导,引导工商资本和广大农民投资设施园艺建设。当前要重点支持规模园区建设,争取建一片、成一片,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达效。

猜你喜欢

改革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改革之路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