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学与医学影像学、解剖学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2019-01-05韩莹莹康春阳王志佳孙大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学生病情

韩莹莹,康春阳,钟 专,权 威,王志佳,金 辉,赵 丹,孙大华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a.神经内三科;b.放射线科,吉林 长春130033;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骨科中心)

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流[1]。复合型人才内涵,“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因此,复合型人才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是全面发展的人才[2]。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不但有利于解决现有医学人才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较弱的弊病,显著提高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而且能够激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跨专业地进行接触、交流和研究。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崇尚知识与能力两手抓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宽—专—交”培养程序,更新教学内容,强化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探索基于研究与开发的教学方法[3]。对于医学生来说,实习是从学习阶段进入工作阶段的过渡时期,为此,医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4]。以神经内科为例,其专业性强,同时与影像医学及解剖学等联系紧密。学习过神经病学的学生都会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难学”,因为神经系统的解剖十分复杂,内容抽象,又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因此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离不开这些基础内容。如果学生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期间能够回顾实习神经解剖及神经影像学知识,必定能够加深学生对临床病例及神经病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因此,神经内科学与医学影像学、解剖学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崇的人才培养方式。

1 入科教育

按照规定,实习前一天,医学生需要接受入科教育,了解科室的日常工作内容,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带教老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估其工作能力。一般来说,入科教育不仅是简单的基础知识教育,还需制定实习计划:实习第1周:每一名实习医生要跟踪负责一名或两名患者,具体情况视实际能力而定。实习医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日常工作,包括病历管理,病情跟踪,制定医嘱等;实习第2周:每日上午在带教老师带领下对自己所经管患者进行查房,熟知患者病情,分析患者病情变化。下午根据所经管患者的病种到影像科会诊学习;实习第3周:每日上午在带教老师带领下查房,下午到解剖教研室回顾实习神经解剖;实习第4周:完成实习总结,包括知识点、病例分析、疑难讨论、问题集锦及影像科及解剖教研室的学习心得等。

2 实习内容

2.1 临床知识汲取阶段

临床知识是技能实践的基础,如果没有临床知识,技能操作将无从谈起。因此,实习医生必须掌握全面的医疗知识和疾病问诊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a.问诊: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不仅要向患者询问病史,还要询问以下内容:①患者亲属的病史,家族遗传病史。例如,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可能无法清晰准确地描述具体病情,因此难免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②判断患者的描述与实际表现是否一致,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出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隐瞒病情。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医生,不能盲目相信病人的描述,而是要与实际情况结合考虑。

b.体格检查:对于神经科医生来说,其主要工作职责是检查病人的神经中枢系统,常见的身体检查包括生理反射,十二对颅神经等。

c.配套检查:配套检查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确诊病情,常见的检查包括电生理检查,生理检查,X光检查,CT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如何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恰当合理的安排辅助检查也是重点学习内容。

d.诊断分析:通过追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掌握了相应的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有着与其他疾病完全不同的特点。因此,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其次要准确判断患者的病灶,最后要找出发病的根源,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由此可见,人体神经系统的解剖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医学影像结果可验证我们的定位诊断,同时尚可为我们提供定性诊断信息,因此熟知神经影像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2.2 医学影像知识学习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所经管患者病情涉及的医学影像内容到影像科学习。就目前而言,医院常见的影像检查包括CT检查,心电图检查,核素显像,X线检查等,医学生要了解各种影像检查的工作原理,认识影像和深入影像。神经影像主要涉及CT、MRI、DSA,因此学生在影像科学习期间重点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在科室实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并逐步积累经验,不断提升操作技能,以便更好地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岗位上。在指导教师带教过程中,应着重指导实习生的实操,使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通过医学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神经内科疾病脑梗死、脑出血、脊髓病变等病种的影像知识应作为实习的重点内容讲解。

2.3 解剖教研室回顾学习阶段

学生根据所经管患者病情涉及的神经解剖内容到解剖教研室进行回顾实习。实习的重点包括12对颅神经的分布与各神经的特点,进颅位置,出颅位置,脑干的结构组成以及各组成构件的功能,间脑的结构,端脑的结构,脊髓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准确的分布位置;脊髓神经各皮节分布区域;人体内部各种反射弧的构成和特点;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等等。定期向学生开放解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操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教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榜样作用,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训练机会。我们要求带教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医学临床知识了如指掌,熟知各种影像原理,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并与影像解剖学结合起来,生动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3 实习结束总结

实习医生要听从带教老师的指挥,尽职本分,爱岗敬业,对实习中每天所学的知识进行记录和回顾,包括患者病例,医学知识及影像科及解剖教研室的学习心得等,综合总结整个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当天带教老师对实习医生进行考核评估,包括: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知识掌握,相关影像学知识及神经解剖知识的了解等,综合分析实习效果。

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解决现有医学人才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较弱的弊病,显著提高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而且能够激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跨专业地进行接触、交流和研究。通过改进教育思路、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而营造一个培养全方位医学人才的大环境。实践培训不仅仅医学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医学技能的实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过程。在实践培训过程中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不单单是培养医学生的实操技能,更要培养医学生严谨的医学思维。神经内科学与医学影像学、解剖学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崇的人才培养方式。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医学生病情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