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内功与画外功:画品与人品关系解读

2019-01-03

中国画画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养内功人品

“画以人传”——人,既是各种绘画现象、问题的创造者和解决者,也是绘画传统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在古代画论中也有类似的观点,诸如“画如其人”“以画观人”等概念,都揭示出“人品”与“画品”的密切关系。北宋郭若虚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这是“人品决定画品”理论的代表性观点。郭若虚所提的“人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品,而是魏晋所提出的风度人品,偏重于人的修为与修养,因而得到了宋代之后文人画坛的广泛认同,无论是对绘画的品评和自身艺术的修为,文人绘画与批评家们均遵循“人品为先”。

太白山图(局部) 元·王蒙

历史上对于“人品决定画品”的误区的根本原因是把人品等同于道德层面,诸如在中国书画史上争论比较多的宋代蔡京,元代的赵孟頫、王蒙,明末的董其昌、王铎等人,他们在书画艺术上有着较高成就与影响力,因为道德行为,而受到质疑。张浦山论元人画云:“大痴为人坦荡洒落,故其画平淡而冲濡,在诸家最醇;梅花道人孤高清介,故其画危耸而英俊;倪云林则一味绝俗,则其画萧远陗逸,刊尽雕华;若王叔明未免贪荣附热,故画近于躁;赵文敏大节不惜,故其书画皆妩媚而带俗气,记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其是之谓乎?”(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425页)狭隘地将道德人品与画品等同起来,有失历史评介的客观与公允。

富春山居图(局部一)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二) 元·黄公望

重道德人品的观念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评价体系有关,“光禄四行”与“忠孝节义”早已成为中国人潜意识中的标准道德典范,并扩散到文学艺术领域,成为社会教化的工具。《易传》中就有“修辞立其诚”的说法,汉代扬雄将其上升成美学问题:“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08页)将艺术作品与道德联系起来,将艺品等同于人品,其实是强调绘画的教化功能与社会作用,张彦远有句名言:“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

笔者认为人品现象是复杂的,有狭义与广义的区分,狭义的人品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而广义的人品指一个人的心境品质、思想感情、性格气质、趣味爱好以及综合素养等。显而易见,对书画产生直接作用的应该是内在的心境、气质与素养。明代李日华说:“凡人品高洁者,其得文必佳,于画亦然。试观古来最著名画家,无一不品格高洁,如倪云林、黄子久。其人品稍下者,所作画虽佳终不免有纵横气,如王铎、张瑞图之类。此因品格高洁之人,其胸怀必甚清旷,情致必甚高超,故所作画自然远去尘俗,卓尔不群,否则利实禄之态,时萦胸中,安能有超脱之气韵。”

人品与画品的关系其实就是“画外功”与“画内功”的关系。“画内功”与“画外功”是国画领域极具辩证思想的一对概念。在诗词领域,陆游就提出了“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观点。“画内功”很好理解,就是与国画实践直接相关的功夫与造诣,基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用笔,二是用墨,三是造型,四是布局。“画内功”其实质是解决一个“技”的问题。“画外功”就是看似与国画没有直接关联的功夫,诸如学养、修养、见识、阅历、胸襟等,当然也包括与国画相关的书法、诗文、篆刻等方面的修为,其实质是解决一个“格”的问题。

齐白石说:“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要想把画画好,古人的经验与规则是,必须长期不懈地下两样功夫:一是特别注重技法的锤炼。二是特别注重修身养性。无论古今,画内功和画外功是学画成才的必备素养、必经之路,也是品评画作之高低优劣的唯一标准。当下画坛,存在着“重技法,轻素养”的现象,当代画坛的诸多弊端,归根到底是“人”与“画”的分离问题,过分强调了国画作为艺术与技术的观念,而对国画背后这个主体的“人”的性情、品格、节操、学养与胸襟却不够重视。中国国画一旦离开了“人”的生命精神,其国画必然是苍白的,无力的,国画艺术的核心价值荡然无存。

岩居图(局部一 ) 明·董其昌

岩居图(局部二 ) 明·董其昌

“心境”“性情”“素养”“胸襟”“学识”等“人品”因素是国画艺术达到较高境界所必备的条件。国画不能只从技法求,从技法求画,只能成为匠画、江湖画。因此,“画内功”与“画外功”思想对当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一,没有“画外功”的储备,国画艺术不能长久,更无从深入。当下画坛的诸多弊端,归根到底就是“画外功”的缺失问题。国画首先是线条,必须重视书法,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国画的后劲,艺术品味的提升,要靠画外功夫的积累和养成。对于“画外功”,注重人品、注重学养是极为重要的两翼,人品不好就会去投机取巧,走上国画的邪路。而学养缺失,则会使国画流于表面,缺少内涵。可以说人品与学养是国画得以深入堂奥、达于高境的两个关键因素。

其二,“画外功”的提高,能够让我们回归到国画学习、审美、创作的整体论上来,构建国画在当代的新形态。诗书画印的一体化,是中国传统艺术结构的精华,诗书画印具有相互滋养、相互提升的关系,诗书画印的融通,可以形成合力。而这种合力的形成,应该是国画大家产生的必备条件。

丰子恺说:“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晚近世变多端,人事烦琐,逐末者忘本,循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于生活之一隅,而丧失其人生之常情。于是世间始立‘艺术’为专科,而称专长此道者为‘艺术家’。盖‘艺术’与‘艺术家’兴,而艺术始衰矣。”对于中国画而言,此言不虚!

猜你喜欢

学养内功人品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诗品出于人品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诗的“别材”与学养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吃饭见人品
冬 柳
测你的人品还剩多少?
分手最见人品
潍柴 练好内功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