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脂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2019-01-03金婷婷

关键词:脂蛋白胆固醇血脂

金婷婷

(杭州临安区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13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食用的精细食物不断增多,而食用的水果与蔬菜较少,表明人们的饮食结构与以前相比出现了较大变化。笔者在研究中查阅了大量国外有关文献材料,发现在诊断心血管疾病时借助血脂检验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当前诊断心血管疾病时,检验患者血脂情况成为首要选择[1]。心血管疾病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其对人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一旦操作出现失误则会导致人的死亡,有数据显示,由于心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概率还在不断上升。本文主要研究了心血管疾病诊断中血脂检验的作用,主要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心血管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者6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35例,女31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53.29岁,包括高血压患者49例,确定高血压的标准为在不同时间内三次测量患者收缩压均大于140 mmHg,舒张压均大于90 mmHg;对照组男37例,女29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53.48。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针对二个小组组员全部应用合理的血脂检验方法,要求心血管患者早起不得吃饭,并自患者静脉处取三毫升血液,分离血清,利用生化分析仪检测二个小组成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情况、总胆固醇情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情况、血清三酰甘油情况。再另外自二个小组成员静脉处抽取二毫升血液,使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二个小组成员血液中的红细胞聚集情况与RBC变形性、血浆浓度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对二个小组患者的血脂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红细胞聚集情况、RBC变形性、血浆浓度情况等。血脂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情况、总胆固醇情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情况、血清三酰甘油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引入相关软件对检测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并以形象直观的表现方法体现各种数据。

2 结 果

2.1 两组血液流变指标对比

针对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得到了详细的数据,观察组心血管患者的RBC变形性较低,而对照组健康者较高,对照组健康者的红细胞聚集情况、血浆浓度情况较低,而观察组心血管患者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脂指标情况对比

针对观察组心血管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经过认真的计算评估后,发现观察组心血管患者的HDL-G较低,而对照组健康者较高,而观察组心血管患者的TC、LDL-C、LG较高,对照组健康者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患者一旦患有高血压,则会对动脉血管内膜造成伤害,导致大量血脂聚集,出现粥样斑块。在斑块数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在检验患者血脂时主要内容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等各项指标,研究表明,在确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而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上升的情况下,可以明确患者已经出现了心血管病症。但如果患者只有血清三酰甘油的指标上升,则不能据此判断患者出现了心血管病症,只有在确定上述四项指标全部上升的基础上才能明确患者出现了心血管疾病。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在衡量患者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时具有决定性地位,利用为患者补充虾青素与维生素E,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症。有数据表明,利用及时检验血脂的方法有利于随时掌握患者血脂的各项指标,从而判断患者血脂是否正常,所以检验血脂在诊断心血管疾病时具有重要作用,不但如此,大多心血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会同时发生各种变化,因此,在检验患者血脂时有必要同时检验血脂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心血管患者的RBC变形性、HDL-G较低,对照组健康者较高,但观察组心血管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情况、血浆浓度情况、TC、LDL-C、TG等各项情况较高,而对照组健康者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诊断心血管疾病时引入血脂检验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笔者认为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推广。

猜你喜欢

脂蛋白胆固醇血脂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