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探讨

2019-01-03臧艳永吴改娜

关键词:心源性心内科生活习惯

张 燕,臧艳永,吴改娜

(1.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医院,河北 安新 071600;2.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保定 071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6年5月心内科接诊老年患者于治疗期间并发心源性猝死的74 例病例各项资料加以整理与分析。本组患者中存在有男39例,女35例,年龄54~76岁,平均(59.65f2.14)。本组患者中存在有肥厚性心肌病23例、冠状动脉硬化17例,肺源性心脏病23例,其他11例。胸闷、胸痛等为本组患者共有临床症状,从心电图检测发现,本组患者均存在有明显异常段。

1.2 方法

由心内科具备多年护理经验人员对本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加以整理,包括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包括统计存在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患者例数,以及治疗期间患者心理状态等。并对患者主要病症种类加以分析。进而对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总结。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各项数据都以SPSS 19.0进行处理,按照%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行x2检测,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有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合本次回顾性分析可以发现,患者本身疾病是导致治疗期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因素。本组患者中共存在有,肥厚性心肌病22 例、冠状动脉硬化17例,肺源性心脏病23例,所占比例为71.62%(53/74),其他疾病仅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结合本组患者生活习惯方面调查可以发现,本组患者中有12 例治疗期间存在过度饮酒的习惯(16.22%),12例患者存在长期吸烟的习惯(16.22%)。17例每日均进行大量运动(22.97%)。20例患者存在有较大负面心理(27.03%)。10例患者在排便中用力过大(13.51%)。未发现明显诱发因素为3例(4.05%)。从发生时间上可以发现,心源猝死多发生在住院2 周时间内。

3 讨 论

心源性促使多发于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属于危险性最大的一类并发症。其病发较为突然,患者早期无明显不适感,且血压、心率等指标同样不存在有较大异常,一旦发生将对最患者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影响到患者生命。从吴丹凤等专家的研究报告可以发现,心源性猝死现已发展成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已有文献报道中可以了解到,诱发心源性猝死的因素较为复发,涉及到多方面内容,既与患者自身病症有关,更与患者生活习惯存在着一定联系。因患者长时间受心脏类病症的影响,使得心肌存在有不同程度损伤,使患者出现心肌重塑的情况,多数患者在突发心源性猝死时,常伴随有心律失常,室颤等症状。同时结合本次研究可以发现,治疗期间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也将诱发患者出现该并发症。其中以吸烟、饮酒最为明显。从本次回顾性分析可以发现,针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多数患者均存在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该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源性促使。为实现对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控制,将病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性控制在最低,还需要注意多方面内容:

(1)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各项临床表征进行严密观察,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等,并做好对应记录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向医生禀告。

(2)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临床风险因素评估工作,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针对存在有部分习惯患者需要列为日常护理中重要观察对象。

(3)心理指导。在入院后,因为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对病症缺乏有效认识,同时害怕自身成为家庭负担,将导致患者存在有很大心理压力。情绪异常、过于激动的现象较为严重。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做好对护理人员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建立起积极乐观的心态。

总之,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较为复杂。为实现对该类并发症的有效控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必需对给类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实现对心源性猝死的有效预防。同时,结合针对性护理对策,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猜你喜欢

心源性心内科生活习惯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基于心内科老年患者在院内心源性猝死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