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分
——基于最新审计报告的经验证据

2019-01-02■叶

审计与理财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盈余事项

■叶 妮

一、引言

为了与国际社会接轨,规范市场秩序,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中注协将我国国情与国际关于审计报告改革的内容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审计报告准则的修改工作。2016年12月23日,财政部印发了《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被作为重要内容制定并发布。

关键审计事项是指在财务报告中找出会对整个公司产生影响或者存在疑惑的关键点,在审计报告中进行体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目的是为了提升整个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并增加审计工作的沟通价值,通过沟通的方法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信息,使得公司委托人能够更清楚地了解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加强公司董事对于经营者的监督,帮助公司做出正确理性的决策,减少资本市场使用者的投资风险。

国际上常常将会计信息质量定义为会计信息应当满足特征之和,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就可以根据会计信息所具备的质量特征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来衡量。而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作为审计报告信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信息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二、文献综述

(一)对关键审计事项的研究。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为了避免之前“三段式”或是“四段式”的导致的审计报告内容格式化的缺陷,均由国家财政部门提出了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事段的要求。

Sawers(2012)提出关键审计事项能够增加审计过程的透明度,有利于改善对审计质量的印象。改进后的审计报告就像一个窗口一样反映着审计人员的工作,同时也为被审计单位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参考意见。

Irvine(2014)认为,随着关键审计事项的增加,非“是”即“否”的报告将能够更加具体的描述出财务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有针对性的对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考量,有助于审计人员提出更加专业的见解,增强整个审计的质量。

张凤丽(2017)在《新审计报告准则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分析与建议》中指出,新审计报告中能够提出很多之前审计报告中没有出现的重要问题,这样的改进帮助了投资者更好的进行投资决策与选择。

当然,也有人对关键审计事项在提出能发挥的真正效果表示了质疑。裴兴才、丁宝坤(2017)在《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对审计报告信息质量的影响》中提出,责任者(数据提供者、审批者)与公司管理层的相关权责应当及时明确,及时、公平的提供财务信息,否则容易出现审计师与管理层在审计过程中的推诿,或者相关权责不明晰,避免责任不清,或允许进行“合谋”的情况。

(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会计信息质量是以决策有用性为会计目标向导的一个有着严密逻辑以及内在联系的多层次质量特征体系。在这中间,最重要的特性为相关性和可靠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03年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进行了研究,发表了SEC《员工报告 2003》。报告提出,把握好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比性以及相关性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另外,消除不同文件对于盈利过程的不同论述也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除了理论的不断更新,也有大量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研究成果。

万晓文(1994)提出,会计信息是有多方面的价值的,比如说其帮助投资者进行正确的决策,作为政府进行政策决定的参考,使得企业能够更加有效的对公司进行管理。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准确性、及时性、实质重于形式等特性均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冯改娜(2012)认为,公司内部为了加强审计的整体质量,同样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进行改进,比如设定专业的审计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决定关键的事项并作出关于审计工作方面的决策。以此,提高审计质量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研究现状评述。

由上述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到,文献介绍了关键审计事项提出之后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包括将会提高审计透明度,增加审计报告的丰富性并且促进审计质量以及财务报表质量,研究方向虽多,但是具体用实证方式讨论关键审计事项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文献并不多。本文试图探究当审计报告中出现关键审计事项并当关键审计事项越详细的时候,会计信息质量将会有什么影响。得出相关的结论可以帮助政府对关键审计事项中提出内容的制定进行改进,并且能够降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的风险。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关键审计事项作为审计报告中新加入的,目的性是为了给予投资者更多财务信息的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提高审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财政部提出,在增加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中需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评估出的特别风险以及风险较高的领域、管理层需要进行重大判断的领域以及当期重大交易对审计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考虑。这也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需要准确地找出当期财务报表审计中最容易产生风险的方面以及最为重要的事项进行阐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各类信息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对数据进行总和归纳。这样一来,整个审计报告的内容将会更加准确可靠。另一方面,财政部要求审计部门在确定关键审计事项后必须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及时进行沟通,并分离出一定要加入审计报告的部分以及可以不放入的部分。通过沟通,注册会计师能够在进行审计报告的出具前准确及时地了解企业的具体真实情况,比起之前传统的“三段式”或是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四段式”的审计模式,能够更加准确的提出需要关注点,减少对外披露信息的偏差、误差,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二)提高审计事项的可信性。关键审计事项对重要问题进行再评估,从而导致审计单位需要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以此审计质量得以提高,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在注册会计师初步评估关键审计事项之后,审计单位有时会对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等事项重新评估或者是对某些重大“或有”事项进行再审视,以求能够按照国家或是财政部的要求对信息进行准确完善的披露。因此,审计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再评估,需要使用财务资源发现审计线索并保障经费使用,同时需要通过现代化的审计技术提高再复核的精确度。这些工作,使得关键审计事项的确定更加的严谨,也让关键审计事项的可信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有助于审计部门加强监督,帮助提高审计质量以及会计信息质量。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关键审计事项与会计信息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关键审计事项详细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也就越高。

四、关键审计事项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2016年所有含有关键审计事项的A+H股的审计报告,并以此为样本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部分样本不包含在内:(1)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公司,即*ST公司,因为其内部存在较大问题,将进行二次审计,排除此类样本,有助于保障实证研究的可靠性以及准确度。(2)在法定披露期间即4月30日后披露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

本文主要使用到的财务数据包括资产收益率、经营杠杆、固定资产、存货、账面市值比等,数据部分来自于“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CSMAR数据库)。另有部分变量数据利用Excel工具手工整理得出。

(二)变量设计与模型设计。

1.变量设计。

本文采用盈余管理来度量会计信息质量,但文献中对盈余管理的衡量也有很多的方法,由于大部分学者认为修正的Jones模型对盈余管理的测度效果最好。因此,本文沿用修正的Jones模型来对度量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检验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具体模型如下所示:

首先,本文运用公式(1)中的扩展的琼斯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并在分析后计算出了其年度系数以及行业系数:

之后,通过公式(2)和公式(3)分别计算得具体公司的经营资产总额(滞后一期)调整后的正常应计利润和非正常应计利润:

上述各变量的具体定义如下:TAi,t指第 i家上市公司在t年度的总体应计项目,计算方法为:净利润减来自经 营活动的现 金流量净 额,即 TAi,t=NIi,t-CFOi,t;Ai,t-1指第 i家上市公司在 t-1年度的总资产; △REVi,t指第i家上市公司在t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t-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ARi,t是第 i家上市公司在t年度的应收账款减去 t-1年度的应收账款;PPEi,t是第 i家上市公司在t年度的固定资产原值;εit是随机误差项。

2.模型设计。

按照文章提出的假设,本文决定运用多元回归方程的方式检验不同的法律环境以及分析师的跟进程度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模型如公式(4)所示: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关键审计事项(Key),本文分别采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Key)、是否披露存货关键审计事项(Inventory)以及是否披露固定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PPE)等变量来度量。根据参考的文献,本文控制了以下变量:(1)经营杠杆(Lev);(2) 公司规模 (Size);(3) 资产收益率(ROA);(4)账面市值比(MB);(5)增长率(Growth)。这些变量的具体定义如下表所示。

五、关键审计事项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1.描述性统计。

Stats 均值 中位数 方差 1分位 25分位 75分位 99分位Key 0.0741 0.0000 0.4570 0.0000 0.0000 0.0000 3.0000 Inventory 0.1222 0.0000 0.3294 0.0000 0.0000 0.0000 1.0000 Ppe 0.1556 0.0000 0.3645 0.0000 0.0000 0.0000 1.0000 Size 22.2775 22.0854 1.451 19.6616 21.2977 23.0023 27.3031

表5.1 描述性统计

表5.1的描述性统计表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Key)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0,表明上市公司最多披露了3项关键审计事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Key)的均值为7.41%,这表明共有87家样本公司披露了关键审计事项。在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中的样本公司,有12.22%样本公司披露了存货的关键审计事项,15.56%的公司披露了固定资产关键审计事项。

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的均值为22.2775,99分位数值为 27.3031,1分位数值为 19.6616,标准差为1.4951,这表明样本公司之间的规模大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利于样本进行回归分析。资产负债率方面,其均值为41.58%,这表明样本公司总体财务状况较为理想,但其99分位数值高达 93.15%,表明部分极端公司处于资本抵债的边缘。ROA的均值为4.31%,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一般,但其99分位数值高达18.35%,1分位数值为-9.90%,样本数值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均值为47.01%,整体上我国上市公司增长率较快,但该数值可能受到其极大值的影响。账面市值比的均值为2.3873,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上风险较低。总体上而言,上述数据分布情况较为合理,有利于论文的后续分析。针对部分数值存在异常值的情况,后续回归分析中我们在1%进行缩尾处理。

2.相关性分析。

表5.2 相关性分析

表5.2是对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从上表可以知道,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较小,基本低于0.5,这表明各研究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仔细观察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关键审计事项与公司规模成正相关关系,说明公司的规模越大,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详细,并且资产收益率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为负相关。这表明,公司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越高,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少。

(二)主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Stata对上述检验模型进行了主回归分析,并将回归结果导出与整理,如下表所见,模型一代表没有添加控制变量的模型,模型二表示增加了控制变量后的模型。在模型一中可见,Key系数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详细,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越高。模型二可见,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后,关键审计事项(Key)仍然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Size)、债务水平(LEV)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但未通过10%水平下显著性检验;而说明公司的规模越大,其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这与现有经济理论中规模效应理论的预期相一致;经营杠杆、资产收益率的系数均为正,账面市值比以及增加系数也均为正,这些都在本文的预期之外。

表5.3 关键审计事项与盈余管理

(三)关键审计事项中涉及类型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分析。

表5.4 不同类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盈余管理

为了进一步进行研究检验,表5.4将关键审计事项中披露了存货以及固定资产的样本与其他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行比较分析。模型一中仅考虑了披露存货关键审计事项的回归结果,模型二中包括了其他的控制变量,模型三仅考虑固定资产关键审计事项的回归结果,模型四中包括了其他的控制变量。模型五和模型六同时考虑披露了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关键审计事项。

表5.4的回归结果显示,在87家披露了关键审计事项的上市公司中,披露了存货审计事项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这可能的原因在于,存货项目对于财务报表较重要,审计师披露了存货项目,上市公司利用存货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下降,从而导致了盈余管理程度的下降,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同样的,固定资产的关键事项披露亦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结论在同时考虑了存货项目关键事项和固定资产关键事项时都显著为负,表明论文的结论较为稳健。

(四)稳健性检验结果

为检验上述结论的可靠程度,本文采用业绩配对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Kothari等(2005)研究发现,企业业绩与应计利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财务绩效会影响Jones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对盈余管理的衡量结果,因此他们主张在模型中加入横截距和公司资产报酬率(ROA),得到相应的模型。对此,本文采用业绩配对的方法重新计算盈余管理程度,具体如下式(5)所示:

其中,ROA为公司 i在 t年度的总资产收益率,其他的变量与式(4)一致。

表5.5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盈余管理:基于业绩配对的计算方法

表5.5的回归结果显示,在改变了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后,关键审计事项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仍然为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关键审计事项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文献,采用2016年期间中国A+H股含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并对关键审计事项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关键审计事项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应证了本文的假设,也就是说,关键审计事项越详细,会计信息质量越高。从实证研究能够看出,关键审计事项的提出,会造成盈余管理的程度下降,因而使得会计审计质量的提高。

(二)政策性建议。

结合文章结论,作者提出以下的政策性建议:

通过实证可以发现,关键审计事项通过对盈余管理程度的改变,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正向影响。体现出如果要提升会计信息准确性以及及时性,就有必要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并且提高其详细程度。

因此,在政策建议方面,一方面,国家和企业应通过加强和完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以及关注点,以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维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进而规范我国资本市场的秩序,更好地促进其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关键审计事项的提供者也应该及时地与公司审计部门进行沟通,以求保证关键审计事项提出的准确性,将准确的关键审计事项以及其应对措施放入整个审计报告之中。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决策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能够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做出效益最大化的决策,并且只有这样审计报告中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够有真正的提升。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盈余事项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信息使用者视域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优化
重大事项决定权探究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一周重大重组事项一览
我国拟推行新的审计报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