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

2018-12-26王同昌

中州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组织力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建

摘 要: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为了完成自己的职责而内在蕴含的生命力,是基层党组织对内开展党内活动、对外处理与群众关系的能力。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向基层延伸,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还面临一系列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应从牢固树立组织力意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提升服务群众本领、开展严肃认真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入手,确保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实现制度化和长效化。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基层党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0751(2018)08-0015-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党的建设作出了全新部署。在组织建设方面,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① 这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遵循。提升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夯实党执政基础的关键环节。如何提升组织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新时代推进伟大工程需要着力解决的新课题。

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表现及其重要性

从概念构成来看,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由两个核心词语构成,即“基层党组织”和“组织力”。所谓基层党组织,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② 所谓组织力,是指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可以把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界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为了完成自己的法定职责(即党章规定的职责)而内在蕴含的生命力、对内开展党内活动、对外处理与群众关系的能力。具体来说,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在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的条件下,基层党组织都是依法依规建立的,有其存在的法理依据和现实必要性。按理说,党组织的生命力是不成问题的。这里所说的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主要是指基层党组织的后继有人问题,即是否有大量的生力军愿意加入到党组织中来。虽然我国党员总数已达8900多万,而且中央已经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 ③ 的原则,但是调研显示,党员发展表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大学生、公务员入党的积极性比较高,相对而言,青年农民、农民工、非公企业青年入党的积极性则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一部分农村,多年不发展党员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导致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严重老化的党员队伍是缺乏生命力的。

第二, 基层党组织的外部组织力。基层党组织的外部组织力是与其职责使命密切相关的。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的,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任务。基层党组织的外部组织力就是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一个基层党组织如果能有效完成自己的职责任务,就意味着其组织力强,反之就意味着组织力弱。

第三,基层党组织的内部组织力。基层党组织的内部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对内开展各种活动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引导党员帶头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现党内团结和谐又坚强有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重因素合力的结果。从历史逻辑看,具有超强的组织力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一盘散沙的旧中国从此有了主心骨,其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 ④ 。从理论逻辑看,强调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基层党组织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非常强调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我们党的重要领导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也很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从现实逻辑看,虽然总体上我国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与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能够很好地开展党内活动、动员组织群众参加现代化建设,但是毋庸讳言,当前仍然存在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弱化、虚化、边缘化本质上反映的就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存在的问题。因此,新时代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关键。 ⑤

二、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也必须注意到,这些成效表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质言之,党建成效自上而下呈现逐级递减的现象。尤其是从提升组织力的视角看,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还面临不少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些领域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状况不适应组织力提升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党员增速明显放缓,党员质量逐步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状况不适应组织力提升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一是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无人,甚至多年不发展党员。据《半月谈》杂志报道,安徽省凤台县彭庄村党支部,2013至2015年被评为淮南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但是该村自2010年至2017年底,除了接收外地转来的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之外,没有从本村内部成功发展一名正式党员,党员平均年龄已超62岁,老龄化趋势明显。笔者在一部分农村调研了解到,很多农村青年对入党不感兴趣,认为入党可有可无。二是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入党积极性不高。21世纪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与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是两回事。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是指已经有党员到非公企业工作,在企业现有党员中建立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是指把非公企业员工中符合党员条件的积极分子发展成为党员。两者相比,前一项工作相对好做,后一项工作则进展不大。这反映了非公企业员工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不容乐观。与此同时,非公企业党组织领导力量难配备,普遍存在着不愿意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现象,认为出力不讨好。 ⑥ 三是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存在重成绩轻政治的现象。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入党积极性普遍比较高,尤其是在实施总量控制的条件下,大学生入党比例下降,入党难度增加,导致入党积压现象比较严重。虽然党章强调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但是与学习成绩相比,政治标准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把握,于是在操作过程中就存在重成绩而轻政治的现象。以上三个领域的情况都影响到党组织后继有人的问题,是基层党组织生命力面临的重要挑战。

2.少数基层党组织的外部组织力不适应组织力提升的需要

基层党组织的外部组织力是党组织处理与群众关系的能力,具体体现为:服务群众的能力、动员群众的能力、凝聚群众的能力。从组织力提升的角度看,以上三个方面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首先,在服务群众能力方面,少数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意识不强。服务群众既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也是基层党组织最重要的职责。从一定意义上说,抛开了服务群众,基层党组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有的党组织即使有服务群众的意识,但是服务能力不足,也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利益需求。如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只知道等着党和政府送钱送物,却不能主动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其次,在动员群众能力方面,少数基层党组织缺乏群众的信任。信任是动员的前提,没有信任作为基础,党组织就难以动员群众。调研中了解到,基层群众对党中央比较信任,对自己身边的党组织则缺乏信任。尤其是在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动员群众来做一件集体性或者公共性的事务,难度是相当大的,甚至几乎没有群众响应。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只能无所作为。最后,在凝聚群众能力方面,有的基层党组织很难把群众凝聚起来。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凝聚群众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把握群众的共同利益需求,满足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实际工作中,有的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的能力与群众的多样化利益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动员群众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某些基层党组织的内部组织力不适应组织力提升的需要

党组织的内部组织力是开展党内活动的能力,具体包括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内团结和谐又坚强有力。在这几个方面,某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都还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在基层党内政治生活方面,有的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不及时,随意性强。我们通过基层调研了解到,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相比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动力不足。少数基层党组织把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来看待,没有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自觉和实践自觉。有的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未能实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真正目的。其次,在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方面,某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突出表现在对普通党员缺乏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不能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方面有所忽略,没有适时组织过党员集中学习,也没有把相关学习材料配发给党员,致使党员不知道学什么。由于疏于管理和监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感受到党员的存在。党员不能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会严重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最后,在实现党内团结和谐又坚强有力方面,少数基层党组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当前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缺乏团结和谐,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

三、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组织力是一个政党生命力和生机活力的重要体现,也一个政党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重要基础。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客观上要求必须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整体组织力。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存在的问题,今后组织力的提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牢固树立组织力意识是提升组织力的前提

虽然我们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基层党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但是,具有强大的组织力历来就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和优良传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就是靠组织力的强大。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政党的组织力提升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组织力强大,不代表着现在组织力就强大;现在组织力强大,并不代表着将来组织力也强大。一个政党的组织力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及由此而来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群众的个体化倾向和利益多元化日益明显。加之一定时期存在重经济发展、轻党建工作的现象,致使我们党的组织力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弱化。这也是十九大强调提升基层组织力的重要原因。

牢固树立组织力意识,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把握。首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维度。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就要求其必须具有强大的组织力。组织力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离开了组织力就不成其为无产阶级政党。其次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维度。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积极谋求在各阶层中发展党员,开展组织动员工作。从1921年党成立时的50多名党员,到1922年党的二大时195名党员,以后党员数量逐步发展,组织动员群众的能力逐步提升。可以说,组织力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具有的基因和优良传统,没有了组织力就意味着党变了质。再次是现实发展的维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也提出了新要求。因为无论是宣传党的主张还是贯彻党的决定,无论是领导基层社会治理还是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时代背景和实现要求。因此,只有牢固树立党组织的组织力意识,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才能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完成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

2.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是提升组织力的力量源泉

由于党员的规模已经近9000万人,很多人认为党员发展工作已经不成问题了。但从发展党员工作实践来看,尤其是从提升组织力的角度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寻解决之道。首先,需要正确理解“总量控制”的要求。随着党员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央提出了“总量控制”的要求,这在原则上对的,毕竟党员增速不能过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基层党组织把“总量控制”简单地理解为控制比例,即把每年的入党比例控制在一定的百分比之内。这就导致一些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愿望无法实现。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入党愿望,应该在现有党员数量上做文章,即构建合理的党员退出机制,把不合格的党员清理出去,腾出空间,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进来,以此来提升党组织的生命力,而不是简单的控制比例。 ⑧ 其次,要严格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党的十九大吸收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经验,对党章作了部分修改,强调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这是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理念创新。我们党历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强调要思想上入黨。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是我们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组织力的现实使然。因为“看一名党员是否合格,最根本的就是看他有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政治态度、正确的政治行为” ⑨ 。对党不忠诚,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力再强,也不是合格的党员。因此,发展党员必须确保政治上过硬。再次,有针对性地做好不同领域的党员发展工作。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 ⑩ 。我们在实践调研中了解到,当前党员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国有企业、党政机关、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领域党员分布相对比较集中,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青年农民中党员分布比较少。这就需要我们党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特点,从不同群体的实际出发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促使他们对党形成正确的认识,并把他们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确保党组织能够获得永不枯竭的新生力量。

3.提升服務群众本领是提升组织力的关键环节

服务群众能力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核心要素,可以说是提升组织力的关键环节。因为无论动员群众还是凝聚群众,最终都要落实到服务群众上,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毛泽东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这就是说,只要我们党能够满足群众的利益需求,就能够把群众组织动员起来。因此,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最根本的就是要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并明确提出了八种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这些本领集中到一点,对基层党组织来说就是服务群众本领。

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本领,需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实践证明:凡是服务群众本领强的党组织,必定有一个坚强有力、党员责任心、事业心强的基层领导班子,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一把手”。当前,少数基层党组织缺乏高水平的带头人,是某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为此需要进行必要的政策引导。我们认为有两个政策需要强化:一是强化基层经历。凡是选拔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必须看是否有一定基层党组织工作经历。另一方面,吸引优秀年轻人才加入基层党支部。凡是经过实践锻炼确实优秀、取得实绩并有群众基础的,应该作为干部后备力量重要来源,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选拔范围,真正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二是加强对基层党支部干部的培训。调研中发现,我们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上而下呈现递减的趋势。中央、省级、市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比较系统、正规,而县级以下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松弛。这就使得一些基层党支部干部很少参加教育培训,他们的知识水平严重老化,很难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干部的培训,通过该途径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本领。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了,基层组织力也就会得到提升。

4.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提升组织力的必要条件

新时代,必须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首先,要不折不扣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部署。基层党员干部要认真领会基层党组织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基本职责,增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自觉。其次,基层党支部要切实履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的职责。教育可以产生组织力,管理可以产生组织力,监督也可以产生组织力。要克服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形式主义,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教育管理,激发党员的党员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努力为党工作,为党尽责,发挥党员效能。再次,严格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对基层党内政治生活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所谓“治”,是指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特别是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实践证明,落实“两个责任”等于抓住了管党治党的“牛鼻子”。因此,提升基层组织力,必须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特别是必须落实责任制并进行严格问责。唯其如此,才能确保基层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有序开展,实现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党员活力,最终提升基层组织力的目标。

注释

①②⑦⑩《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年,第44、106、11、45页。

③《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0、137页。

⑤王同昌:《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

⑥王世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运行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69页。

⑧王同昌、单博迪:《当前党员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习论坛》2014年第6期。

⑨《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年,第139页。

责任编辑:浩 淼   文 刀  

Challenges and Ways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Force of Grass-rootsParty Organizations

Wang Tongchang

Abstract: The organizational power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is the inherent vitality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fulfill their duties, and is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inner-Party activities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with the masse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he practice of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has been extended to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has been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it still faces a series of challeng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se challenges, we should set up a strong sense of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do a good job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rty members, improve our ability to serve the masses, and carry out a serious political life within the Part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ensure that the promo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to achiev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long-term effect.

Key words: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组织力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建
如何提升二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组织力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