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据充分

2018-12-24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船主论据事例

写得丰富之

【技法点拨】

1.故事说理,于生动有趣中引人深思

此处所说“故事”非记叙文中的“故事”,因议论文以说理为主,所以要求故事蕴含一定的哲理。一般情况下,所收集的故事,不仅要具有记叙文的“生动性”,即情节曲折,吸人眼球,还要具有议论文的“深刻性”,即以小见大,富含哲理,引人深思,于不知不觉之中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叙述时要根据论点的需要对故事进行适当的剪裁,否则过多的叙述会导致文体不清。

如习作《随手的爱》中的片段: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一句宝贵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其中一分子,我们都需要得到帮助,也应该帮助别人。有时候我们只要付出哪怕一点点,甚至是不经意间付出的一点,就能帮到别人,甚至可以救别人。

如果你还不以为然,我来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而漆工在工作时,随手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后来船主给了漆工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他补船身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他的孩子们瞒着他驾船出海时,他就认为他们回不来了,而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他感谢漆工!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细微的、不经意的、随手的爱!如果当时漆工只做他的本职工作,可能船主的孩子们就无法生还。但,恰恰是他的随手善举,拯救了几条宝贵的生命。这虽然是一个故事,但它告诉我们,这世界真的需要爱,哪怕是随手的爱。

作者讲述故事,圍绕论点进行了剪裁,虽简短但情节曲折,最后还借船主的口点明了其给漆工一大笔钱的原因,并揭示了“顺便补的价值”,自然而然地引导人们思考这“随手的爱”的价值。这个故事,以小见大,生动曲折,富有哲理,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3.论据排比,于汪洋恣肆中无可辩驳

议论文中需要以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使用排比的论据,从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选择事例,一气呵成,极具气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同时,事例之间还可相互补充,扩大文章的外延,从而提升文章的空间表现力。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排比的论据,就必须把论据选择定位在不同指向、不同高度,从不同的侧面证明观点,要精选对论点有用的信息,用整齐多变的句式恰当表达。

如习作《勇于探索,精彩人生》中的片段:

道尔顿勇于探索,他发现了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他因而有了精彩的人生。安藤百福勇于探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开发带动了一个新的产业,他因而有了精彩的人生。乔利勇于探索,他研制出了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他因而有了精彩的人生。

该语段从医学、生活、技术等不同领域列举事例,构成排比,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让“勇于探索造就精彩人生”的观点铿锵有力,又使文章语言整齐生动。

4.反面论证,于正反比较中使人警醒

古人云:“无反则正不显。”适当地运用反面材料,能够和正面材料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警醒。因此,我们需要留心收集一些反面的材料,归类整理,在必要时使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加严密。对比论证可以是不同事物的横向比较,也可以是自身的纵向比较。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反面材料,一定要分析透彻,避免读者产生错误的认识。

如习作《将谦虚进行到底》中的片段:

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曾创造过辉煌的功绩,但后来却惨遭失败。究其原因,大都是在胜利后居功自傲,从而导致最终的惨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起义前期能身先士卒、礼贤下士,因而屡战屡胜。但随着起义队伍的壮大,他的功绩日益显著,他骄傲的情绪一天天地滋长起来,开始贪图享受,拒听忠言,以致军心涣散,辉煌功业毁于一旦,最终落得被杀的下场。

用人们熟知的李自成前期因谦虚而屡战屡胜与后期因骄傲而落得被杀的下场作对比,突出了谦虚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2.引石攻玉,于意蕴丰厚中令人信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根据主旨,适当地引用经典言论、生活常识、权威数据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既可以展现作者丰厚的积淀,又可以增添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若是引用诗文,还能增加文章的文采;引用寓言故事,还能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这些言论本身意蕴丰厚,说服力强,文章往往因之而得高分。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名言时,要注意结合自己要证明的观点对所引用的名言加以具体阐释。同时,若是引用,一篇文章三两句就好,否则有掉书袋之嫌,甚至丢失了自己的见解。

如习作《若为成功故,细节不可抛》中的片段:

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周恩来说:“外交无小事。”罗曼·罗兰说:“我最喜欢做小事情。”这一句句金玉良言,一声声暮鼓晨钟,无不在向我们昭示着:细节是沙,积土成山;细节是水,积水成渊。许许多多细微的细节,铺就我们通向远方的道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走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踏在每一粒沙上,都要脚踏实地,巩固好每一粒沙。在道路上植上常青之树,防风固沙,让细节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珍珠!

这里引用俗语和深受人爱戴的周总理及著名作家罗曼·罗兰重视小事情的言论,从不同角度,较为全面地阐释“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说服力。

【实战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人说“牛已经过河了”,言下之意,再努力也没有用,已经晚了。可是,我们未来的成功,常始于当下的一点点努力的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习作】

永不言弃

项羽在东城大败被困,以二十八骑神勇突围,逃至乌江,此时乌江亭长携船来援,请他渡江再图谋未来。可项羽却认为“牛已经过河了”,发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感叹,霸王之业于是毁于一旦,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啊,当遭遇看似过不去的困境时,如果轻言放弃,必是失败,留下无尽的遗憾;如果不放弃,那么此时的努力就可能是后续成功的起点。

越王勾践,在国破后,没有选择自杀,而是亲侍夫差,隐忍苟活,“将以有为也”,最终灭吴,报仇雪耻,成为一代霸主,有了“泗上十二诸侯,皆率九夷以朝”的壮观景象。试想如果勾践也像项羽一样,轻言放棄,不去尝试,还会有崛起的越国吗?还有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美谈吗?面对困境,唯有抱有永不放弃的态度,方有机会改变格局,由失败走向成功,甚至创造奇迹。

面对困境,永不言弃,即使失败了,也虽败犹荣。正是一个个像文天祥、孙中山那样身处困境仍不言弃的人,才铸就了我们华夏民族不倒的丰碑,激励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仆后继,为理想而战。

永不言弃,并不只是不放弃,还需要我们有冷静的头脑,于失败中汲取教训,于纷繁的表象中看清问题的实质,方能扭转格局。蜀汉旧臣李密,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的情况下,瞄准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此保全了自己的名节。郑国大夫烛之武,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的灭国之危中,抓住秦伯“捞上一把”的心理,晓之以弊,诱之以利,成功实施离间,甚至还取得结盟的意外收获。正是因为他们正视困难,永不言弃,定下心来,理清头绪,仔细辨析,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不放弃,可能会失败,但也只有永不言弃,才有可能驶向成功的彼岸。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让我们穿过困境的迷雾,秉持永不言弃的精神,凝心定神,向目标出发。

点评

从内容上看,本文事例翔实,观点明晰。开头叙述项羽轻言放弃而自刎乌江的故事,并引用杜牧的诗句促人思考,自然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第二段从正面再次举例,勾践因不放弃而得以雪耻立国。一、二段构成鲜明的对比,指出了“永不言弃”的意义。第四段运用排比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李密、烛之武等事例,从人际关系、外交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引用事例进行论证时,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揭示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引用了课本中的相关语句,增强了事例的真实性,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猜你喜欢

船主论据事例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顺手修补与救人一命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倒过来,就是这么简单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