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课堂测评研究述评

2018-12-24徐淑女

文教资料 2018年32期

徐淑女

摘 要: 由于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课堂测评日益成为语言测评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评述课堂测评的定义、重要性及相关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实现高质量外语课堂测评的途径,指导外语教师的课堂测评实践。

关键词: 语言测评 课堂测评 外语课堂测评实践

1.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语言测评在教育环境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在语言教学和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关于测评、教学和学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的学者认为测评、教学和学习是支撑语言教育的“三条腿”(Gordon,2011)。同时,课堂测评的这一关键作用反映在中国英语作为外语(EFL)的教育背景中。早在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部开展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改革倡导在课堂中同时施行针对学生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此外,作为教学和学习的两大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测评的看法及课堂测评实践对于开展高效的英语课堂测评活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国进行大规模标准化测试的历史悠久。大型标准化测试由于其大规模选拔人才的优势,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经过文献阅读,笔者发现国内大量现存的研究都聚焦于大型标准化测试。因此,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课堂测评的重要地位有待重建。

2.课堂测评的定义

课堂测评(classroom assessment)由课堂教师设计和管理,在整个测评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课堂测评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和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一般包含三个基本的步骤:收集有关学生学习的信息,对收集的信息作出判断,利用测评结果(McMillan,2013)。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堂测评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和探索。关于它的含义存在许多说法,例如,课堂测评是指课堂教师和/或学生构建的测评形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具有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并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在课堂上实施和管理;旨在确定学生在学习道路上所处的位置及学生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部分学者主要从课堂测评的功能和用途角度阐述课堂测评的内涵。例如,有些学者认为课堂测评同时包含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部分,认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用途——为教师在教学方面提供指导(Frey & Schmitt,2010)。以往研究表明课堂测评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测验、家庭作业、成长档案袋、教学日志、访谈和会议、学生自评、互评、提问与回答等形式。

可见对课堂测评的定义虽侧重点不同,但以往文献都支持课堂测评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说法。其基本内涵都表明了课堂测评最终能够通过提供的反馈和收集的数据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并指导教学的目的。

3.课堂测评的重要性

课堂测评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提供有关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而且为学生衡量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供了途径。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开展课堂测评,他们掌握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和所持的态度获得有价值的见解。此外,教师有机会反思课堂测评策略,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出更大的改进。其次,从学生的角度看,课堂测评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渠道,借这个渠道学生得以明确自己在语言学习中取得的成就及平时被忽略的内容。

有证据表明课堂测评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显著的影响和意义。例如,课堂测评可以帮助教师收集重要数据并引导他们如何利用这些数据。Frey和Schmitt(2010)认为“教师可以利用它们从学生学习测评中收集的信息调整教学”。因此,总的来说,课堂测评涉及各种教学技巧和策略,最终旨在确保有效的教学和更好的学习成果。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两大参与者,不仅受益于课堂测评,而且通过了解他们对课堂测评的看法及教师的课堂测评实践将有利于探索出更高质量的课堂测评形式。

4.课堂测评的相关研究

近几十年来,国内关于英语课堂测评的实证研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涉及教师课堂测评实践及教师和学生对待课堂测评的信念和态度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按照当前针对课堂测评的研究重点,本文回顾的主要涉及课堂测评的实证性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教师和学生的信念和态度研究;一类是教师课堂测评实践和教师测评素养研究,主要关注教师在日常课堂活动中的一般做法及教师的测评知识和测评能力。以下将对这两方面的研究分别评述。

4.1教师和学生的信念和态度研究

教师是实际教育和测评过程中的关键实施者,然而在中國的EFL背景下,鲜有研究充分挖掘教师的信念及这些信念是如何影响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其实有大量证据表明教师的信念和态度会对他们的测评和测评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

Shim(2009)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讨了86名韩国小学英语教师对课堂测评的看法。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教师对于课堂测评持有坚定信念,并且对测评和测试原则有很好的了解。研究指出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和深化自己的测评技能和知识以应对任何可能给他们带来的挑战或任务。Mu?觡oz,Palacio和Escobar(2012)采用调查、书面报告和访谈的方法探究了哥伦比亚私立大学语言中心62名教师对测评所持的看法。研究发现教师的信念与他们呈现的测评实践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即他们所说的与所做的存在矛盾。这些学者还建议教师需要更多机会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测评,形成性测评实践中需要更多的指导。

除此之外,有些研究还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调查了学生这一主体对课堂测评所持的态度和观念,认为学生采取的学习方式决定了他们对课堂作业和考试的看法。还有些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例如Teemant(2010)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调查了13名大学ESL学生对大学课堂测试实践的看法。访谈数据证明了语言熟练程度、考试焦虑和对特定考试形式的偏好会影响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他一些研究者通过学生视角证明了学生对课堂测评环境或测评任务的态度和看法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表现。

上述研究不论是从宏观样貌还是个别的实证案例均表明教师作为测评者所持的价值观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课堂测评实践,学生的课堂测评观念会对自己的学习表现产生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研究进一步表明了教师对课堂测评所持的观念与教师实际课堂测评实践存在差距和矛盾之处,这将影响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

4.2课堂测评实践与测评素养研究

除上述研究外,仍有大量与课堂测评实践相关的文献。其中大多数都是围绕课堂测评目的、技巧、测评形式及测评过程。例如,Frey和Schmitt(2010)调查了140名教师的课堂测评实践,结果发现论文和书面作业是最常用的测评形式;传统的纸笔测试仍然是主要形式。Mekonnen(2014)使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和课程计划分析等方式考察了21名EFL教師的课堂测评技巧,测评目的及他们对获得的反馈的反应。定性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的测评实践反映了以评测学(assessment of learning)的目的,这与定量数据的结果相矛盾,此外,大多数教师未能利用反馈调整课堂测评技巧。

在我国,关于教师课堂测评实践的实证研究多年来几乎凤毛麟角。大多数研究人员主要围绕测试理论展开论述,如测评的有效性、可靠性,试卷题型的设计和实施步骤(张建珍,2012)。王红艳和许雅潇(2015)在一所大学中使用访谈和课堂观察对六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课堂测评知识和实践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教育背景不同,但六位教师对课堂测评仍持有相似的信念和态度。例如,他们高度赞同形成性评价,并强调重视测评过程及学生的参与度。他们对课堂测评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自我反思,这从侧面反映了相关测评培训计划的不足和缺乏。

此外,近年来,个别学者开始关注并探讨教师的测评素养(assessment literacy)。郑东辉(2013)针对我国某省的中学教师测评素养进行了一次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省中学教师的测评素养比较低。这从侧面反映出有必要为教师提供测试、测评方面的课程和相关的培训计划。许悦婷(2013)主要从测评素养的定义、重要性、以往相关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我国外语教师测评素养的出路和建议。这两个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测评素养的现状,也为我们如何提高教师测评素养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5.结语与建议

课堂测评扎根于教师的日常课堂活动之中,同时据以往研究统计,测评活动平均要占教师教学活动三分之一的时间(Stiggins,1999)。由此可见高质量的课堂测评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高效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如何确保和实现高质量的外语课堂测评呢?通过以往的文献研究和阅读,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一些途径:

首先,作为课堂测评的实施者,外语教师除了要精通专业的语言理论知识外,更应当具备必要的语言测评知识和技能,即语言测评素养(language assessment literacy)。一般而言,语言测评素养由知识、技能和原则三个要素组成(Fulcher,2012)。因此,有必要将相关的语言测评课程纳入高校课程体系。

其次,应当加强对于职前和在职外语教师的培训。具体可以通过建立课堂测评工作坊或高级课堂评估和课堂研究的教师团体指导教师如何确保测评的质量(如信度、效度等),如何甄选和开发多样的课堂测评形式,设计科学和切实可行的评分标准,利用测评结果指导教学决策等。当然,培训内容除了测评理论知识外,还应当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并使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

最后,因为课堂测评涉及多种相关利益者,除了提高教师的核心测评能力外,还应当关注学生这一主体。许多学者建议邀请学生参与到课堂测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表达对自己的期望,使测评过程尽量透明化,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表达对于课堂测评的看法和建议,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当然,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教师可以依托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测评知识结构,加强自我教学反思,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测评。

参考文献:

[1]Frey,B. B.& Schmitt,V. L.. Teachers classroom assessment practices[J]. Middle Grades Research Journal,2010,5(3):107-117.

[2]Fulcher,G.. Assessment literacy for the language classroom[J].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2012,9(2):113-132.

[3]Gordon,E. W.. Assessment,teaching,and learning[J]. The Gordon Commission on the Future of Assessment in Education,2011,2(1).

[4]McMillan,J. H.. Classroom assess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or effective standards-based instruction (6th ed.)[M]. Boston,MA: Pearson Education,Inc. 2013.

[5]Mekonnen,G.T.. EFL classroom assessment: Teachers practice and teaching techniques adjustment in Ethiopia[J].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Reviews,2014, 9(20):1071-1089.

[6]Muoz,P.,Palacio,M.& Escobar,L.. Teachers beliefs about assessment in an EFL context in Colombia[J]. Profile Issues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2012,14(1):143-158.

[7]Shim,K. N.. An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Classroom-Based Assessmen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Korean Primary Education[D]. UK: University of Exeter. 2009.

[8]王红艳,许雅潇.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评价知识与实践研究[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4):22-26.

[9]许悦婷.外语教师课堂评估素质研究述评[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3(4):42-50.

[10]张建珍.国内英语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回顾与展望——对国内9种主要外语类期刊的统计分析[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2,7(3):27-33.

[11]郑东辉.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状况:来自Z省的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