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探究

2018-12-24纪晓丽王妍龚箭

文教资料 2018年32期
关键词:线下教学产出导向法线上教学

纪晓丽 王妍 龚箭

摘 要: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旨在增强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作者从当前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状况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 联系当今网络时代大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基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论述了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

一、引言

大学外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截至2015年,高等教育在學人数为3647万人。而外语是大学生修习的公共基础课,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王守仁,王海啸,2011)。然而,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较为强烈的功利性目标,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气氛苦闷,学生无精打采,教师无可奈何,应付了事(周莹,2016)。一些学生在学了十多年的英语课程之后,仍然不具备与外国人交流沟通必备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些高校围绕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有效教学及自主学习等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研究(刘小杏,黄小芳,2017),国内学者也学习和引进了国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以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同时,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应运而生(张文娟,2016)。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是由文秋芳教授于2015年正式提出的(文秋芳,2015),全新的中国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由“输出驱动假设”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发展而来(文秋芳,2017),近年来,一些外语教师开始尝试将POA应用到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和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张文娟研究的实验对象为北外非英语专业学生,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并且人数只有19人。本文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改革原有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快速提升,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二、产出导向法

2015年,文秋芳教授正式提出了POA理论体系,该理论由“输出驱动假设”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发展而来,并以Swain的“输出假说”和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视角为理论基础(刘小杏,黄小芳,2017)。在这里,我们首先对Krashen的“输入理论”(Krashen 1982,1985)和Swain的“输出假说”(Swain 1985)进行简单的回顾。

Krashen的输入理论试图解释学习者是如何习得第二语言的,强调在二语习得中输入的作用。他认为最理想的方式是“i+1”。换言之,学习者目前的语言能力是i,他们下一阶段的发展就是i+1。当他们获得的语言比目前语言水平高一些,又能够理解的话,习得就产生了。因为学习者可以以非语言信息、对世界的了解和以前学到的语言知识通过上下文理解意思,可理解的输出非常重要。她认为学习者需要机会运用语言资源达到语法的精确度。她认为输出的重要性有:(1)学习者在意义协商中被逼迫产生确切的、连贯的和合适的语言。这对他们的语法资源有帮助。(2)学习者被迫进行句法上的处理。(3)学习者有机会测试他们的假设(Ellis,1985)。

产出导向法在上述理论和假设基础上,结合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国情,提出POA理论。POA理论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部分组成(见图1)。其中“教学理念”是其他两部分的指导思想;“教学假设”是“教学流程”的理论支撑;“教学流程”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的实现方式(李燕,2018),同时教师的中介作用表现在“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张文娟(2016)提出,产出导向法有三个核心环节:一是“驱动环节”,教师设计合适的交际场景和“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任务,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二是“促成”环节,教师提供必要的输入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对听和读材料的选择和加工,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任务、内容、语篇结构等信息,促成产出任务;三是“评价环节”,即学生完成基本的产出任务或类似的新任务,教师做出及时评价和补救性教学。图2为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节。

该教学环节为期3周,每周2学时,班级人数19人,主题为“法庭中的文化冲突”。教学目标分为语言和文化两重目标。文化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任务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呈现,有两个场景:一是根据电影《刮痧》的清洁,组员分别扮演法官、被告、律师、证人等角色,为许大同辩护;一是孙悟空是不是残暴的猴子。在教学流程中,法庭辩论分为三个层次的子任务,分别为鉴别影片中的文化差异、用恰当的交际策略介绍或解释本土文化、在模拟听证会或法庭上,利用证人、证词为自己文化辩护。值得注意的是,该班人数为19人,学生一共分成了4组,每个子环节均有课堂时间给四组学生做展示和辅导。

然而,目前多数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课都是两个或多个小班组成合班上课,人数大多超过60人(晋刚,2011)。怎么在大班教学中实施产出导向法成为新的教学法探索实践中的难题。

三、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的探索

前人研究梳理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高;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3.教学活动组织困难;4.课堂管理难度大;5.师生个别交流少,彼此缺乏了解;6.教学方法陈旧、单一;7.教师工作量大(汪军,严晓球,2011)。

针对大班教学问题,国家教育部采取了多种措施乃至颁布了各种条令加以控制(熊惠,2006)。中国从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注重信息化教学,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网络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采用教学面授和计算机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刘小杏等提出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读写混合式教学模式(见图3)。

刘小杏(2017)等从宏观的角度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层面探讨该混合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脚手架”作用。他们提出,教师在课前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产出驱动任务,如具有真实场景的口语交际任务,然后结合任务提前一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相关主题视频、课本生词、短语和相关文化背景的PPT,同时发布课前任务,设置课前测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检查复习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对基础知识进行检查复习,然后就课文重点及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交流,随后教师将课前任务进行分解,领导学生挑选有用的输入材料和表达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小组成员协商讨论任务的产出过程。最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各组之间展开评价和打分。课后,教师布置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另外,教师还要设置复习性产出任务和一定的迁移性任务,以使各组学生连贯完成课堂中的分步分组练习。

有一点需要注意,刘小杏等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部分既包括传统教学中的课文讲解和生词讲解,又包括包含实际场景的交际任务的完成,不可能一次授课完成,基于张文娟19人班的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一个交际任务的完成至少3周课,每周课2学时才能完成。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应该需要花费更多的学时完成整个教学环节。

基于此,笔者将线上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和线下教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探索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大班教学模式(见图4)。现就《新标准大学英语》第四册以第8单元对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说明。设定教学班级为60人左右的大班,在第1周教学时,通过每个学生的自我介绍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根据学生的口语水平进行分组,每组6人,一共10组,尽量保证每组学生的口语水平相当。

该单元的主题为建筑。在本单元开始一周前,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了场景和任务,你的外国朋友对镇江的某一特色建筑(如金山慈寿塔,北固楼)感兴趣,要求每组学生选择一个特色建筑,制作英文视频进行介绍。学生在这一周里对任务进行初步尝试,小组拍摄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饥饿感”(文秋芳,201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第一次课堂教学时,教师就课文中埃菲尔铁塔的介绍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埃菲尔铁塔的介绍包括哪些方面,顺便学习课文中的相关重点词汇和句式。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将微课1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学习介绍建筑时应该包括建筑的哪些方面,以及常用的相关词汇和句型。并要求学生在学习微课1后,收集自己小组选择的特色建筑的相关信息,上传到平台。教师在下节课上课前就学生上传信息进行整理,准备下次课的上课内容。

第二次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学生上传的信息进行点评和反馈。并根据小组选择建筑的特点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建筑介绍时行文逻辑和可用句型、词汇的介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完成对所选建筑的英文介绍。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将微课2上传到平台,要求学生学习英文建筑介绍的行文逻辑和句型等,然后完成自己组的建筑介绍稿,并上传到平台。教师在下次课上课前对学生上传的文字稿进行梳理,准备下次课的上课内容。

第三次课堂教学时,教师向学生讲授怎样基于文字稿制作相关视频,就选定的建筑做口头报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放一两个视频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视频制作的策划。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上传微课3,介绍做英文口头报告时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完成视频制作任务并上传。

第四次课堂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选定建筑的视频的同时做口头报告,由老师和每组学生代表共同评价和考核。至此,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对学生每个环节上交的作业均要进行及时的评分和反馈。学生随时可以在平臺上就任务相关问题向老师请教,并且可以在平台上就其他组每个子环节作业进行评价。

该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实施提供可能性。在课堂教学前通过平台布置尽量基于生活场景的交际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水平将大的交际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分三次课堂教学完成。在每次课堂教学后,通过线上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对下一任务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初步完成任务上传到平台。教师在下一次课堂教学前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问题,从而在课堂教学时有的放矢,重点讲解,解决前文提到的课堂组织困难、师生交流少的难题。

四、结语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大班教学的主要问题,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实施提供可能性。然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和制作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外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管理和准备,这对大学英语教师将是新一轮困难和挑战。

参考文献:

[1]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2]Krashen, S..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3]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C].London: Longman, 1985.

[4]Swain, M..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A]. In S. Gass & C.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Boston: Heinle & Heinle, 1985: 235-253.

[5]晋刚,朱毅.构建生态课堂——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新方向[J].外国语文,2011(s1):157-158.

[6]李燕.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6).

[7]刘小杏,黄小芳.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1):34-38.

[8]汪军,严晓球.近十年来国内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105-106.

[9]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8(5):4-11.

[10]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11]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2.

[12]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348-358.

[13]熊惠.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29-31.

[14]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06-114.

[15]周莹.“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线下教学产出导向法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