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相关问题

2018-12-24王坤

文教资料 2018年32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王坤

摘 要: 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摆在大学英语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锻炼和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开阔国际视野,拓宽知识面,并通过借鉴吸收国外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这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为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学生应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国际思维意识,进而达到提高个人人文素养的目的。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难题,如教材陈旧、缺乏相配套的英语学习资源、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教师授课方式千篇一律等,学生的英语能力很难满足社会需求。如何去粗取精,结合目前社会发展趋势寻找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更好地发挥大学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经成为摆在众多学本科院校面前的一大难题。

1.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合班教学,教师起绝对的主导作用。

作为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由于学生人数和教师数量失衡,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取合班上课的方式。相对小班教学,每个教学班级的学生数量少则六七十人,多则上百人,因而不得不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主导整个课堂活动,用大量时间讲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长句、难句,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没有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回馈,教学效果无法衡量,教师难以根据效果调整教学侧重点,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会磨灭学生的英语兴趣,由于缺少展示机会,学生存在“混”课堂的现象。

1.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部分脱节。

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是获得学分,主要学习动力是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是每周三节阅读课,辅以每周一节的听力课,没有开设专门的口语训练课。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四部分相互独立,缺少有机融合。学生在听力课上只简单机械地进行听力练习,听力效果不理想,阅读课主要是课文分析讲解,口语和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练习。学生对英语讨论的兴趣不浓,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因此英语口语难以得到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不高,有碍正常的沟通交际,成为制约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绊脚石。

1.3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弱。

学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专业课学习,加之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相应地学生在英语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此外,低年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而大学教学活动相对高中更自由开放,老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难以将教材中的内容面面俱到地传达给学生,在课堂上只讲疑点、难点、重点语法内容等,除了布置少量课后作业外,教师不会过多干涉学生的课后学习。部分自控能力弱的学生不能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导致大学英语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自主思考、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1.4学生英语成绩差距大,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作为地方性综合大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文科专业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比理科生普遍高出二三十分,最高分有120分,最低分只有六十几分,更不用说音体美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合班教学,由于英语成绩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开展教学活动,导致英语成绩高的学生“吃不饱”,英语成绩低的学生“听不懂”。教师如何做到面面俱到,让所有学生“吃得饱,吃得好”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以上我们详细论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达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

2.1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老师在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在课堂及课后进行有效的实践训练,将所學语言点和语法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思维定式,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围绕具体话题,结合教材中的新词汇、重点语法知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有效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巩固加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还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增强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可思性。

传统教学内容过于空洞、乏味,教学内容陈旧老套,如师生恋、外星人、公司人、网络的力量等,这些主题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兴趣,学生就无话可说,或者有话也懒得说、懒得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提高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思性,包括英文经典电影片段欣赏、学唱经典英语歌曲、英文诗歌朗诵、英语报告、英语辩论等。教师在教学主题难以更改的前提下,只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深刻挖掘每篇文章中包含的深层次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允许他们在适当范围内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相互辩论,反复论证。

2.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展教学平台。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大学英语学习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还应拓展课堂之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多媒体教学外,还可以把传统教学方法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文字、声音和图像等,通过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给大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平台和机会,结合自身英语水平和学习习惯,探求最佳的学习方式,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自主学习平台、开设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等满足学生需求。

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使得学生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及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网络教学任务,课下学生可通过浏览网页查找相关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业余实践活动,通过阅读英文杂志、英文歌曲欣赏和观看英文电影等方式,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借鉴网络上的优秀英语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学校可以开设英语角、英语俱乐部、组织多种形式大学英语竞赛等。此外,为迎合各个专业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适当增加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及英语兴趣,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

2.4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别对待。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计划是两学年四个学期,成绩好的同学在大一下学期就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针对这些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学院应实行差别对待,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这些“尖子生”的学习需求,包括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口语课程、翻译课程、经典电影鉴赏课程、商务英语课程、考研英语课程等。对于英语成绩较低、基础薄弱的同学,专门开设了新概念英语课程,从英语基础讲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和学生通过QQ和微信建立了密切联系,学生有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会及时做出回应,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调整教学侧重点或难易程度。

3.结语

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是摆在应用型本科大学面前的一大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大学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下足功夫搜集教学资料,设计教学环节,真正做到角色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积极性、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然而,如何将这些解决方法落到实处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7-32,80-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王宏昌.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5):210-211.

[5]吕欧.大学英语教学改进措施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58-59.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