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幼儿自主阅读

2018-12-24温爱君

文教资料 2018年32期
关键词:指南小朋友幼儿

温爱君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选择性阅读,培养阅读兴趣、让幼儿喜欢上阅读,鼓励幼儿在阅读中探索,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采用不同方式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探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自主阅读的有效指导方法。

关键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自主阅读 有效指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我国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于2012年10月正式发布,发布之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波《指南》培训热潮。《指南》主要讲述的是如何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发展,避免“揠苗助长”现象。为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提出一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目标与教育建议。《指南》在语言领域提到应有选择性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书籍,并能够经常陪同幼儿一起读书,讲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能够爱上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由此可以看出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早期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已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目标与要求。

1.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有选择性地阅读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家长在要求孩子阅读时,总是随便找一些学校发的书给孩子阅读,极少会到书店给孩子购买一些他喜欢的图书。这样孩子对阅读内容毫无兴趣,觉得枯燥无味,还会引发幼儿对阅读的抵触心理,更谈不上自主阅读。当孩子在家看书的时候,总是不能找到安静的地方,家中总是吵吵闹闹的,有电视播放的声音,别人大声说话的声音。这些吵闹的声音总是让幼儿无法静下心来阅读。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家长除了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外,还可以在幼儿阅读时陪同在幼儿的身边,当幼儿遇到不懂的词语时,能为他及时解答,并能及时纠正幼儿的发音及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幼儿理解书中表达的信息。除此以外在阅读时,还可以找几个同伴一起,读到有趣的内容时可以一起讨论,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2.培养阅读兴趣,让幼儿喜欢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成了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自主阅读就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主动地阅读,而不是通过老师或者家长强迫孩子阅读。生活中常常出現家长、老师将知识强塞给孩子的现象,比如“一个星期你要阅读完这本书”。“你看其他小朋友都会背唐诗,你也要好好背”,等等。这种指定内容强迫孩子阅读的行为不但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反而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厌倦,达不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如何走出这些误区?《指南》中提到当孩子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时,家长或者老师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作用,从而体会阅读的乐趣,这样孩子才会主动阅读,不会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每次下雨之前都会看到很多蚂蚁在搬家,通过引导孩子观察蚂蚁搬家,孩子们会发现每只蚂蚁都是很小的,同样他们的力气也很小,但是他们怎么搬动比自己体积还大的食物呢?这时老师或者家长可以提醒孩子,蚂蚁是自己搬动的吗?还是很多蚂蚁一起出力才能搬动呢?通过这样的观察,当孩子在学习《蚂蚁搬西瓜》这一故事时,就会带着问题阅读,从而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时孩子们还能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平时在生活中也能和其他小朋友团结互助。

3.鼓励幼儿在阅读中探索

关于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指南》中提到要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在指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的角色,在阅读过程中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孩子阅读故事,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4.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正如《指南》中提到的,我们应该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孩子通过故事的线索大胆推测、想象故事后续情节的发展,或者可以改编部分故事的情节,续编故事结尾,等等。

为了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充满悬念,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时可以运用“悬念法”、“猜测”和“掩盖”等手段。比如在指导孩子阅读时,不要直接讲述故事的发展,而是设计一些悬念,让孩子们猜一猜故事接下来的发展。这样孩子们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好奇下一页书讲的是什么,故事会如何发展,要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自己阅读接下来的内容。阅读中产生的好奇心能发散思维,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在猜测过程中想象力得到丰富,思维活跃[3]。

5.采用不同方式,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

5.1创设情境,联想拓展。

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孩子的思考,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龟兔赛跑》时,找一个班里跑得最快的小朋友扮演兔子,班里平时跑步最慢的小朋友扮演乌龟。然后两个小朋友来一场赛跑比赛,但是跑得快的小朋友“兔”,半路停下来休息睡觉了,跑得慢的小朋友“龟”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跑着,最后跑得慢的小朋友“龟”赢了。在比赛结束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明明兔子比乌龟跑得快,但是最后乌龟能赢呢?”“猜一猜如果半路兔子没有停下来,最后能赢的是谁呢?”等,让小朋友们思考并说出答案。接着提问:如果让你把故事改编成兔子赢会怎么改呢?”最后强调我们不能过于骄傲自满像兔子一样,仗着自己跑得快就不把比赛看在眼里,总以为自己能赢,我们应该像乌龟一样虽然速度是慢了点,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地跑就一定能到达终点。像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不仅能让孩子不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还能让孩子想要阅读,主动要求阅读。提问的方式能提高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并改编故事,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2引导幼儿提出疑问,并自主解决问题。

我们往往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育孩子,觉得他需要什么就给什么,读书也一样,我们觉得这个内容比较难就直接讲给幼儿听。但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对哪方面没有理解,对哪些问题还感到疑惑。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自己提出质疑,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孩子解答。怎样才能让孩子提出质疑呢?这就需要老师在陪同孩子阅读时,在故事的关键处或者孩子可能有疑惑的地方,引导孩子自发提出问题,老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继续阅读接下来的内容,带着问题寻找答案。除此之外,还可以分组阅读,遇到有疑惑的地方,孩子们可以先组内讨论,实在找不到答案再向老师求助。这样孩子就能逐渐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这也是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主要条件。

5.3图文结合,看图说话。

在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然后让他将图片表达的意思说出来,或者将图片中的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图片,图文相结合,让幼儿理解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图片中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疑问,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理解故事中所说的内容,还能够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5]。

6.结语

自主阅读的形成是一个多元化复杂的过程,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寻找适合的阅读方式,积累阅读经验。这一过程需要家长或老师耐心陪伴。同时,在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让阅读对幼儿具备更大的吸引力,让幼儿自发想要阅读,在阅读中找到乐趣,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隽琰.全语言教育理论指导下发展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2]刘嘉.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5(07):76-77.

[3]潘爱珠.幼儿早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方法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04):62-65.

[4]李特.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上),2015(05):92.

[5]张晓云.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探析[J].华夏教师,2016(01):38-39.

[6]王芳.多途径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J].华夏教师,2015(10):19-20.

猜你喜欢

指南小朋友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指南数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找茬儿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