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说强化中职历史教学的意义

2018-12-24朱国诚

文教资料 2018年32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

朱国诚

摘 要: 本文以提高历史课的教学地位为宗旨,从有助于学生专业学习、培养人文情怀、陶冶爱国情操、提升综合素养、塑造完美人格等方面,分析强化中职学校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职历史教学 人文情怀 爱国情操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的教学普遍存在重专技培养而轻文化教学的趋势,尤其是历史课教学,被弱化、边缘化的倾向愈加明显,甚至面临被取消的尴尬境地。据调查,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历史课的教学周期往往不超过一学年。分析其中的原因,大半学校恐怕都是持这样的观点,即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及就业基本没有内在联系,属于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象征性地学一学就可以了……

其实,将历史教学形式化、边缘化的做法,从根本上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这样只重功利的“选择性教学”,实属短视行为,若不及时纠正而随之任之,则不仅打破了文化教学的整体性,还将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最终结果只能是使本已处尴尬境地的中职教育雪上加霜。一线教师决不可随波逐流听之任之,而应据理力争奋起呼吁,坚决维护历史教学的应有地位。

中职历史课程不仅不能被弱化和忽视,反而应该得到加强,即适度增加在整体教学当中的比例,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努力拓展教学纵深度及与其他教学的联系配合,以充分发挥其应有之职能。因为历史知识的学习本就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功能,更何况对于促进专业学习、培养人文情怀、提升综合素养、塑造健康人格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有助于所学专业的传承和创新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是随着人类实践由浅至深、由简入繁、从低级到高级,逐步积累完善而成的,都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价值趋向和经验传承,更具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绝伦的艺术造诣;每门学科的发生、发展过程都凝结着前辈先驱的探索与心血,其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缩影,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可见,无论具体什么专业的学习都应当对本学科的脉络沿袭和历史传承形成全面、深刻的认知,从而汲取营养、寻找灵感、获得启发……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知识与经验其实皆为前人探索的总结与升华,其本身就是历史;只有从历史学角度深入精神层面,上升到文化高度,归纳总结经过历程,借鉴吸取经验心得,才能传承发展、推陈出新。

试想,学习艺术专业的同学倘若根本不了解本专业的历史发展,不了解文艺作品、剧作曲目诞生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情结寄托、意志表达、理想追求,又怎能穿越时空与时代交流、与作者对话,从而感同身受理解匠心,由理入情产生共鸣,进而演绎或者创作出深刻的作品来呢?缺乏文化传承和精神支撑的专业学习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二、有助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教育是党之大计;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者和接班人。历史课程作为文化学习不可或缺的构成,其影响、作用、深远意义正在于此。关于史学之于人的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有这样的表述:读史使人明智,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仪……总之,知识能够塑造人格。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从而运用辩证方法分析人类社会的演变进程,把握社会发展脉络和规律,在拓宽眼界的同时提高觉悟、成就睿智;通过系统的学习,更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人情世故,有针对性地借鉴他人触类旁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不仅如此,通过深入了解历史,在汲取经验教训、继承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的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从大局高度辨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逐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真正关注民生、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说,学习历史对于中职学生的人格发展、人生引导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作用,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潜力,持续有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科学培养、正确指导。

三、有助于文化自信和认同感的增强

导师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古往今來,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在人类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从诗经、楚辞,到汉赋、魏晋书法,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恒久的创造力;其精神成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同身受,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催生自信力,增强自豪感。

历史教师的职责在于以本门教学为契机,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对于一切课程学习的持久动力,促进他们自觉将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追求高尚人格。言而总之,只有文化底蕴支撑之下的专业学习,才能真正凝结为一种素质力量,为进一步走向社会及养成积极向上的品性习惯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四、有助于人文情怀的涵养

徜徉于历史长河之中,可以从儒家的经典当中领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不屈精神,以及修齐治平的伟大抱负;从王安石、张居正身上可以汲取敢于创新、勇于进取的开拓力量;从康梁变法、近代民主革命可以领略为民赴死、为国捐躯的万丈豪情,皆是中华民族厚重深沉的精神财富!其中折射的伟大光芒对于启迪学生向往真善美的人文情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都具有深远悠长的教育意义……

五、有助于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

启发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爱国情怀,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而历史课堂则是播撒爱国主义种子的最好阵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华夏先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从诸子百家到李白杜甫,从屈原《离骚》到文天祥《正气歌》,从虎门销烟到“七七事变”,这一章章一节节无不闪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光芒……

举例来讲,学习近代史的时候,通过了解列强对华侵略过程,以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见证国人的饱受奴役与備受凌辱,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屈辱感和爱国共鸣;与此同时,近代史又是中华民族不屈抗争、奋勇救国的历史,在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础上,学生自会明白自立自强、强国富国的重大意义。为了成就人生价值,为了奉献社会,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才是深入学习历史的目的所在。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历史,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看清世界、参悟人生、明白道理;通过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应当让历史告诉学生懂得珍惜,学会敬畏,勇于担当,从而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责任使命感,追求远大抱负。

当然,加强中职历史教学属系统工程,要加强舆论导向,重申史学知识的作用意义,从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要根据中职学校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得力专家编写适应时代、适合学情的教材;学校应当正视历史教学的地位,科学设置有效支持;最为重要的,则是历史教师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深入挖掘教学潜力,有机结合专业培养,共同作用素质提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出历史教学应有的职能与作用。

毋庸置疑,历史知识的学习令人通贯古今,历史经验的借鉴令人慧聪心明,历史精神的传承令人信心倍增。衷心希望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之下,凝结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促使历史教学回归正道,令每位受教者都有所获有所悟、有所新有所进,让历史知识真正成为终身追求、终身受益的文化源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

[2]翟艳群.浅谈在中职历史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祖国,2018(14).

[3]李运光.提高中职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8(22).

[4]薛新华.中职历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方法[J].牡丹,2018(5).

[5]王祝英.中职历史教学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探究[J].时代教育,2018(7).

[6]李运光.提高中职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8(6).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如何培养当代技校生的人文情怀
学好初中政治, 树立人文情怀
立足听读说写,渗透人文情怀
浅论中小学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