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本科项目化课程的评价与实施

2018-12-24陈海鹰黄崇利崔韶华李洁琼

文教资料 2018年32期
关键词:教学方案评价方法

陈海鹰 黄崇利 崔韶华 李洁琼

摘 要: 建立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与教学实施方案是旅游管理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海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项目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以课程体系结构、项目课程设置及课程项目设计作为旅游管理本科项目化课程质量评价基本内容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旅行社管理为例,探讨旅游管理本科项目化课程教学方案主要构成模块及内容,继而提出旅游管理项目化课程教学配套化建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旅游管理本科 项目化课程 评价方法 教学方案 配套化建设

项目化教学是基于理论指导实践的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将课程培养目标分解成若干具体可实施的教学任务并结合与社会实践相关的主题,通过实施项目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1]。该教学模式具有目标指向多重性、训练过程可控性、理论与实践结合性、成果评价的过程性等特征[2]。项目课程是项目化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和路径,其建设与实施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生成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3]。

旅游管理是一个面向市场培育人才、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但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本科长期以来重理论知识、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与行业需求间的矛盾,是导致该专业本科生就业难、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萎缩等问题的重要原因[4]。作为一种强调依据职业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并通过学生参与、协作和创新完成项目任务的教学方式,项目化教学在课程实施、学生发展、教师提升、学校管理、产学合作等层面与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有较强耦合性[5]。实践表明,结合旅游行(企)业运营管理规则而开发具有职业工作情境特征的项目化课程,推动学生以学习者和工作者的双重角色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建构,是实现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教学与市场有效对接的重要途径。

针对高校旅游管理项目课程开发及教学实施,已有一些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尝试。杨伟容等按照“专业基础—服务与管理技能—能力拓展”的基本框架构建涵盖三大类别、九个模块的旅游管理本科项目课程体系[6]。蒋述东提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流程并初步进行项目教学效果测量[7]。陈海鹰等按“岗位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定位—项目课程设置”的基本逻辑并以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企业为例,探讨高校旅游管理项目化课程开发的具体路径[5]。此外,陈菲等[8]、蒋述东[9]、方天海[10]、刘宝[11]分别以《会展旅游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管理与实务》、《导游业务》等课程为例,探讨了各自的项目课程教学内容、实施过程或模式等。

如何以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为基础,结合旅游管理项目化课程功能实现及其对学生职业能力培育的要求,真正落实教、学、做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校、企、师、生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教学实施方案与评价方法,既是建立完善高校旅游管理项目化教学理论范式的重要内容,又是成功实现旅游管理项目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达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目标的要求。但总体来看,既有研究对旅游管理学科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评价方法、实施策略尤其是教学方案制定与课程配套化建设等方面的关注较少。

2013年9月以来,本文研究者以饭店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等旅游管理主要专业领域为依托,邀请海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部分师生共同参与,分别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方案;以此为框架,结合学生完成相关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结构形成和发展需求,设计出若干相对独立、兼有过程和结果意义的旅游经营服务或管理决策项目(活动)模块,作为相关项目课程教学的载体;继而,分别以海口五公祠、龙鳞村、海瑞纪念园、三亚大小洞天等景区企业,以海口奥斯洛克酒店、保亭君澜雨林度假酒店、普洛旺斯西餐厅等旅游酒店和餐饮企业,以海南辉煌国际旅行社、海南椰晖旅行社、海口民间旅行社等旅行社企业为实践对象,由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关调查、分析、讨论、合作、汇报等项目课程教学活动。以上述教学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为依据,结合参与活动的部分师生和旅游企业人员的访谈调查,研究者对旅游管理本科项目化课程评价方法、实施策略等进行探索性分析和总结,期冀为旅游管理项目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化管理提供有益参照。

一、旅游管理本科项目化课程评价方法

课程评价是专业课程建设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也是一个涵盖要素复杂多样的行为领域,评价主体、对象、标准、方式和内容等都具有多元化特征。课程开发质量是体现课程改革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课程研究的日益深入和课程开发实践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期望对课程开发本身的结果进行评价,以单独衡量课程开发的水平[12]。

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项目课程是学生面向市场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托,其课程开发质量的评价要素应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结构与旅游行(企)业工作结构对接的不同层面特征。依据研究者近年来已开展的旅游管理本科项目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及相关访谈情况,本文认为,可选择课程体系结构、项目课程设置及课程项目设计作为旅游管理项目课程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在其基础上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表1)。原因在于,课程体系结构是旅游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之间关系结构的宏观反映,也能体现项目课程开发的完整性及不同项目课程之间边界划分、组合逻辑的清晰性和合理性;项目课程设置是根据旅游企业工作体系的结构特征,对特定岗位任务涉及的相关要素进行课程化整合的中观行为;活动项目是项目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能反映旅游行(企)业相关岗位任务在工作过程方面的微观组织特征、直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建构的课程教学载体。这三个要素间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层次递进关系,并分别体现上述两大结构对接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特征,其构成旅游管理项目课程质量评价基本要素的意义明显。

在旅游管理本科项目课程开发质量评价方面,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应尽量体现多样化和综合性。评价主体除了作为课程实施参与者和感受者的旅游专业教师和学生,以及参与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旅游企业专家外,应包含来自地方旅游行政部门、旅游行业协会等单位的业内相关人士。评价方式除了查阅课程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课程大纲(標准)、实施方案等相关资料外,还可由学校课程管理部门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或召开集体座谈会等形式,组织上述评价主体对项目课程开发可行性及课程质量构成要素等相关内容进行评价(表1)。

此外,还要注重针对学生开展与旅游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对应的项目活动实施情况的评价。一方面,要实现传统评价思维的转变,即由原来的学科知识考核转向对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围绕特定工作任务而设计和完成的旅游产品、服务、决策管理等活动项目的过程与效果的考察,判断和评定学生是否获得相应的旅游职业工作岗位知识和技能,是否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产生及应用的原理、过程等。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过程性、综合性评价考核方法的运用,结合学生参与设计和实施的项目活动性质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对于项目活动涉及的旅游专业知识,可采取统一测验考试的方式;对于难以测量的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状况等内容,可通过作品展示、现场演示、过程汇报、对话交流、档案袋记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应根据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发展条件差异,设计不同维度和层次的评价标准,尽可能做到通过评价使每位学生获得参与项目设计和活动实施后的进步和成就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的价值[13]。

二、旅游管理本科项目化课程教学方案制定策略

在课程项目化开发路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上,制定涵盖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考核方式等要素并体现师-生-校-企等多主体参与特征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方案,是构建协调互动的旅游管理本科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和实践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

在具体实践中,可依托饭店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等旅游管理主要专业领域,结合各自的具体工作领域、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等制订项目化课程教学方案。各专业领域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方案均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要考虑课程目标与旅游行(企)业岗位需求的契合情况,能以各自领域相关旅游企业为实践对象而开展项目教学模块设计和活动实施;二要基于旅游职业工作情境中的各种要素组合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序化,使学生在工作任务引领的活动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和行动,获得学习与工作思维的整合化训练;三要体现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包括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引导、组织和控制,对项目实施效果的实时检查、评价和反馈等。一般而言,各专业领域项目化课程教学方案均可由课程性质与任务、项目化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内容及标准等部分构成。

以旅行社管理项目化课程为例,教学方案主要构成模块及内容如表2所示。

上述已实施的旅游管理本科项目课程教学实践情况表明,与旅游领域相关职业工作任务对应的项目化教学模块,不仅能实现学生学习探究与实践操作活动的有效结合,为学生主体意识激发提供有效触媒,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而且能通过对项目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全过程的参与,使学生了解与职业工作任务相关的旅游专业知识、技能、意识等要素的产生及应用的原理和过程,从而获得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职业工作体验,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目的探寻和意义建构。

三、旅游管理本科项目化课程教学配套化建设

依托海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的上述教学实践表明,旅游管理本科项目化课程改革,既需要对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设置面向旅游市场和职业工作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并制定实施相应的课程教学方案,又需要加强旅游管理项目化课程教学的配套化建设,为课程项目设计开发和教学活动组织提供保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发旅游管理项目化课程教材

教材是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教学资源。上述实践表明,原有以学科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旅游专业教材难以有效体现并支撑新的课程教学需求,必须开发符合项目化课程改革理念的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旅游管理项目化教材作为旅游专业课程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是完成相关项目课程教学所需的背景资料、行动指南和操作方案,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项目化课程教学特征,而非追求知识系统化的学科导向课程教学特征。为此,旅游管理项目化校本教材须突破以往仅由专业教师进行“闭门造车”式教材开发模式的局限,代之以旅游专业教师、旅游行(企)业专家乃至在岗实习学生等主体共同开发的模式。

在实践中,高校旅游专业教师应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尽量走进旅游市场和企业,以旅游企业工作现场为平台,以职业工作岗位为依据,与企业经营管理者共同研讨,通过相关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结构分析、定位,围绕具体项目的工作原理和活动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设计出符合项目课程运行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评价方式等。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既体现“知行一体”、“教-学-做”融合的特色,又反映国家和地方旅游行业和市场发展需求的项目化课程教材,为旅游管理项目化课程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二)深化旅游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旅游管理项目化教学是将现实中旅游行(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过程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为此,应当结合旅游行(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的特征和要求,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引导学生从意识、知识、技术等层面体验旅游职业环境并建构适应旅游经营管理工作的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是实现旅游专业教学空间向社会延伸的重要途径,但学校管理者和专业教师通常只将合作企业视为学生专业技能见习的平台,对校企合作所能促进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成效(如课程目标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情况、企业资源与课程教学的整合程度等)往往忽视[5],使校企合作这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平台难以发挥应有作用。鉴于此,可考虑以项目化课程作为校企双方沟通协调、互动发展的纽带,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在具体实践中,可根据项目课程目标与旅游企业岗位需求的对应情况、项目教学内容与企业资源的匹配程度等,通过企业专家对项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学生考核等过程的参与,以及专业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考察、挂职并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以及为企业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活动等,将企业的经营场所、设施及相关智力资源纳入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的各個环节,促进课程教学情境与旅游企业工作情境的结合、企业文化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等,达到校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目的,推动旅游管理项目化课程建设与旅游管理、学生职业规划的协同发展。

(三)加强“双师型”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与传统学科知识教学相比,面向职场的旅游管理项目化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更高要求。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多具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对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过程较熟悉,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能力较强。就指导学生完成职业情境下的旅游管理项目化课程方案设计、协同操作与教学评价等系列任务而言,“双师型”教师比传统的学科教学型教师具有更强胜任力。

为克服许多旅游专业教师缺乏旅游行业工作经历、根据旅游企业工作任务组织课程教学的意识与能力不足的弊端,可通过教师人事管理制度调整和校—企师资共享机制建立,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其一,学校应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旅游专业教师深入旅游企业锻炼的制度,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合作旅游企业进行兼职锻炼,甚至从事一段时间的企业全职工作;还可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师证书等,以此拓宽其旅游专业学习和职业工作视野、加深其对旅游市场运行规律和行业管理特征的理解。其二,学校应更注重从优秀旅行社、品牌酒店和景区等旅游企业引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将其聘为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实践指导老师,通过与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和开发相关项目课程和教学项目,带领学生到企业工作现场或指导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开展项目实践操作,参与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效果评价及教学方案优化调整等,使旅游管理项目化教学改革体现出更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四)建立弹性教学管理制度

弹性教学管理制度是指在课程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方式等进行适当调整[14]。该制度的优点在于其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适应性,既可保障课程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又可为学生学习提供一定自由空间,创造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新环境。

对旅游管理本科项目化课程教学而言,可考虑将弹性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学校和教师对课程计划及教学活动实施调控和引导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以项目课程教学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旅游行(企)业工作任务的现实需要(如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会展活动等),对事先拟定的教学计划(含教学内容、时间、地点、实施方案等)进行适当调整,灵活组织实施一些非惯常性项目课程教学活动;也可在项目课程体系框架内,灵活地调整教学项目开展时序,使项目课程教学不受寒暑假和传统学期等的严格限制。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旅游管理项目化课程教学与旅游行业和市场的对接,切实满足旅游行(企)业运作管理需求,充分体现旅游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职业体验导向。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项目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在明确教学项目活动目标、实施要求的前提下,由学生根据需要自我组织和运用学校、企业、社会等方面学习资源,自主安排项目实施进度,并对项目研究和活动开展过程和效果进行自我评估,以帮助其更好地培养未来职业工作所需的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钱存阳.项目化教学培养大学生系统实践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87-192.

[2]赵立民.基于项目化教学《现代旅行社操作实务》的改革[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9(4):34-37.

[3]冯学东,林祝君.职业教育项目课程视域下的项目概念与功能[J].继续教育研究,2015(3):33-36.

[4]保继刚.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J].旅游学刊,2008,23(5):13-17.

[5]陈海鹰,黄崇利,李雅之,李洁琼.职业体验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课程项目化:适应性与开发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53-59.

[6]杨伟容,陈海鹰,李纲.海南高校旅游管理本科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4):156-159,163.

[7]蒋述东.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项目教学改革及效果测量[J].教育与职业,2012(29):154-155.

[8]陳菲,陈平.高职《会展旅游管理》项目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16-17.

[9]蒋述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构项目课程体系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23(3):45-47.

[10]方天海.“旅行社管理与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11-13.

[11]刘宝.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项目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7):18-19,52.

[12]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2):89-93.

[13]孙乃谦.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45.

[14]孙静.高职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1(10):199-201.

猜你喜欢

教学方案评价方法
O2O模式下电子商务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商用车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浅谈"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实践教学方案及应用考核
高校跆拳道分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