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政课堂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2018-12-24唐仕钧

文教资料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唐仕钧

摘 要: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与发展,是当前时代的重要主题。在高职思政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弘扬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价值,对高职思政课堂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及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思政课堂 弘扬和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重要软实力,弘扬及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的问题[1]。我国一直以来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及发展,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期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致力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强调,弘扬及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民族繁荣、国家富强的需要,是对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进行培养的需要。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教育应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与发展,是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及文化自信进行培养的重要要求,对高职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及发展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而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精華,其经过了漫长的实践检验,表现出稳定的形式,在整个社会发展尤其价值导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职思政课堂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及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

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是一种崇高思想品德,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一些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需要加强,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培养[2]。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关于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核心之一,传统文化中的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价值,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与发展,重塑社会精神支柱,有助于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促进民族凝聚力的提升。

(二)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千年发展中,仁爱和信义等思想一直贯穿其中,主张宽和对人的处世原则,这一理念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与此同时,我国传统文化倡导轻利重义,对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进行明确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仁义作为基本标准,强调小人重利、君子重义,在高职思政课中对这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及发展,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

(三)有助于学生高尚道德素质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体系中,道德素质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3]。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要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上下功夫。社会的安定团结及个人的完善发展都与道德素质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已经步入法治阶段,但依然有一些角落是法治尚未普及的,生活中很多事需要依靠道德素质进行约束。在高职思政课堂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及发展,有助于学生高尚道德素质的形成,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高职思政课堂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路径

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及发展的重要价值,高校思政课堂应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开辟特色思政教育路径,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及发展。

(一)开发高职思政课特色教材

近年来,因经济导向及社会风尚等变化,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及发展出现了断层现象。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普遍重视技能培养,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则较少,忽视了其对学生品行的培养作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及发展多保持漠视态度[4]。为了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真正的弘扬及发展,在将其引入高职思政课堂中时,高职院校应考虑开发高职思政课特色教材,教材是思政课教学的必要载体。高职院校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高职学校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对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课教材进行开发,在课程内容上可加强对了解史实与开阔视野的重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进行诠释与渗透,在这一特色教材职称下,更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堂中的融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及发展。

(二)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高职思政课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渠道,是高职院校必须切实加强的课程,不能以任何形式对思政课时进行变相压减。所以,在高职思政课中应有充分的课时作为保障,更多地在思政课堂中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其更多地融入高职思政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与此同时,在高职思政课堂中教师应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转变,采用多种手段,最大化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堂中。高职思政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结合故事教学方法,让传统文化教学进一步升华与立体化,引导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与体验,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其在思政课堂中学习的目标与方向。

(三)提高思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关于某一门课的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一个公式,即教学质量等于(学生+教材+环境+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这个公式可知,在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性。对于高职思政课堂教学来说,教师也是第一位影响因素,其中“环境”与“教学方法”这些因素主要依托高职思政课教师组织实施,所以在高职思政课堂中能否有效地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其弘扬及发展,同样与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有很大关系。在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思政课堂作为主阵地,教师应认识到自身课堂教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及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中的融入及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及发展承担着重要责任,学生在思政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主要取决于思政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地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同时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对高职思政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思政教育的作用,并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及发展。

(四)构建多元思政课堂考核评价体系

在高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与发展的体现者,也是承担者。要促进高职思政课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发挥,推动高职思政课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及发展作用的发挥,仅仅依靠被动的课堂知识传授远远不够,必须让学生形成文化自觉意识,提高学生在思政课中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树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及发展自信与自觉,积极主动地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内化。在高职思政课堂中,课堂考核评价体系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当下高职思想课堂评价中,教师应转变以往“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考核评价方式,对具有激励性质的多元和动态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在传统考核中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平常课堂学习中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加以考核,通过有效的课堂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心中扎根,这是促进中国优秀传统弘扬及发展的关键。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突出的价值,将其糅合到高职思想课堂中,充分发挥其对高职思想课堂的教育作用,同时还能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及发展,需要高职院校提高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及发展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高职思想课堂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颜晓峰,赵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J].文化软实力,2016(2):46-51.

[2]张兆平,刘璇.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邢台学院学报,2016,31(2):51-53.

[3]孙峰.浅析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J].成功:中下,2017(16):43.

[4]张春兰.将中国优良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探索[J].南风,2016(26):85.

猜你喜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辩证研究
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探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