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片《中国合伙人》中的爱情观解读

2018-12-24李乾龙

文教资料 2018年32期
关键词:爱情观

李乾龙

摘 要: 爱情观念影响人的发展,正确的爱情观能促进人的发展。影片《中国合伙人》通过讲述几个年轻人的爱情经历,表现其正确的爱情观,从而传播正确的爱情观。主要通过几段不同爱情的展示传播平淡和真实才是实现幸福保证的爱情观。方法上,采用塑造不同人物形象、不同故事情节表达主题思想的方式。主题上,通过不同爱情故事弘扬正确的爱情观。

关键词: 《中国合伙人》 励志电影 爱情观

影片《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典型的以励志为线索的电影,主要讲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三个年轻人合伙创业,并且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该影片通过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将友情与爱情、失败与成功、理想与坚持这些一直被人们关注的社会话题直观地表现了出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虽说这是一部主讲创业的励志电影,但其中展现的爱情主题同样能引起观众的重视和思考。

“理想是人们热烈追求的一种人生目标,是人们超越现实对未来生活状态的构想”[1]。绝大多数人认为理想的爱情是浪漫的,但由于人的不同,对于理想爱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有的至死不渝,有的柔情细腻,还有的令人愉悦。

成东青(黄晓明饰),整部影片以他的学习、生活和创业为线索展开。刚到大学的他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在学习过程中他遇到了第一个女朋友,也是影片中的唯一女朋友——苏梅,正是这个女孩子完全改变了他的余生。“男人的梦想最初都是从女人开始的”。正如成东青所说,他的第一个梦想就是追求到那个在图书馆遇到的校花。成东青在两位好哥们儿的帮助下用尽各种方法追求到心目中的女神。成东青对爱情充满了无限遐想,虽然清楚和苏梅的差距,但他没有放弃。他的理想爱情是一种奋不顾身甚至可以付出一切的爱情,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罗伯特·弗罗斯特曾说:“一位母亲用二十年让他长大成人,另一个女人只用了二十分钟就让他变成傻瓜。”成东青正是这样一个人。成东青的一系列举动最终打动了苏梅,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成东青得到了自己一直信奉的那种奋不顾身、可以为对方付出一切的爱情,同时得到了以前没有的自信和勇气。爱情让人发生变化,不仅改变性格,还改变人生,成东青就是这样的人。

孟晓俊(邓超饰)作为主角之一,在爱情观的展现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理想的爱情就是一种平淡的真实爱情。孟晓俊和良琴从小一起长大,算得上门当户对。他们的爱情是平淡的,正是这样平淡的爱情才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特别到了电影的后半部分,两人去了美国,生活开始發生变化。孟晓俊是带着梦想去的美国,而作为他爱人的良琴是陪着他去的。故事到这里,他们的爱情才开始泛起波澜,到了美国之后的他们发现,在美国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简单,也并不像自己预想的一样,相反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苦。为了不让彼此担心,两人都说了谎话。如果说两人在美国的际遇不能满足观众的心理预期的话,那么现在两人相互保护对方、不让对方担心的举动就能弥补观众心理预期的缺口,让观众在这种不幸中感受到一点温情。孟晓俊的爱情不像成东青一样轰轰烈烈,但这类爱情更加真实,更富感染力,让观众更能体验到爱情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充满幻想。

王明(佟大为饰),一个落魄、风流的王子,一个浪漫的诗人,这种浪漫表现在他的学习生活中,当然也表现在他的爱情当中,他用诗歌展现生活,用生活演绎诗歌。由于自己对浪漫的极度渴望和追求,他的理想爱情变成了浪漫如诗的恋爱。“爱情就像一台录像机,有时要快进,有时要暂停,有时需要倒带”。在王明看来,自己的爱情应该像自己所看的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刺激。“爱情始于相互吸引,成长于相互尊重,而贯穿始终的则是以诚相待”。从他主动让露西采访,为自己求爱创造机会,到后来换做露西主动出击,让他做出更大胆的行为,这些都能说明他追求爱情执着的勇气和对爱的坦诚。最终,他寻找到了自己向往的刺激、热烈的爱情。轰轰烈烈的爱情是要付出代价的,于是他付出了去美国的大好前程。观众可能因为王明的直爽和勇敢而对他大为称赞,但同时也会为了王明因为一段不太确定的爱情放弃自己的前程而感到惋惜。

爱情理想是浪漫和美好的,但理想不一定会变成现实。影片中,爱情理想虽然是丰富的,但是最终结果只会有两个,一是走向婚姻的殿堂,过上幸福的生活;二是感情破裂,彼此相忘于江湖。为了得到爱情,成东青染上肺结核、丢掉了自己的工作,王明背离原有的精神文化、放弃大好前程。但他们这些“伟大”的爱情行为却使他们只拥有“快餐”爱情。

成东青的爱情是来之不易的,他的爱情不属于“快餐”爱情这个行列。在成东青看来,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爱情,应该获得一个圆满的爱情结局,但苏梅为了她的梦想离开了他,放弃了他和她的爱情。这样的结局看似是因为苏梅过于现实,为了自己的理想葬送了成东青的爱情。但是成东青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对爱情抱有幻想,却没有考虑实际情况,那就是苏梅和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人们都向往着童话里王子和公主的浪漫爱情故事,但那仅仅是童话而已,现实生活要残酷得多。爱情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如果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并且共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他们就有很大希望一起生活下去,但实际并不是这样。他们就像向反方向前进的两驾马车,各自努力,距离却越来越远。不能说苏梅是不对的,她只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像成东青在追求他的爱情一样,都在付出努力,只是结果不一样而已,苏梅成功了,成东青失败了,于是这段本来圆满的爱情只能昙花一现、匆匆结束。

王明是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人,有着诗人般的气质和情怀,但正是他的浪漫情怀导致在爱情面前惨败。是什么让两个人的爱情来去匆匆?其实电影中已经有了答案。他说:“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在读华尔街日报和中国日报的时候,同样一件事情,放在中国日报上就能轻易读懂,而在华尔街日报上就完全不能理解呢?因为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这段话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两人的感情最终会走向破裂,因为两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爱情是男女双方关系的一种至高境界,更是婚姻家庭的内隐纽带。东西方的文化造成了爱情在价值观、平等、性别差异、爱情理性、表达方式等方面差异”[2]。他不了解真正的露西和美国文化,所以他失去了所有。露西说:“她现在的爱情只剩下了快进键,而自己回国的行李已经够多了,搭上王明就会超重。”露西抛弃王明就像丢掉一件行李一样随意。王明在签证官面前坚定的表现和露西在机场弃王明而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充分表现了两国的文化差异:一个是富有中国传统有情有义、为爱默默付出的爱情信念,另一个是极自私的、没有一点感情的美国自由主义。这样两种完全背离的思维方式注定了两人悲惨的爱情结局。

理想是伟大的、崇高的,但生活是现实的,爱情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样如此。任何爱情都必须面临现实生活,不论过程是艰难曲折,还是轰轰烈烈,在面对恋爱结束、婚姻开始的时候都必须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精神必须与现实保持一致。然后他们可以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爱情不是纯粹的精神和理想,而是现实和物质”[3]。因此,符合社会现实的爱情就走向婚姻,不符合现实的走向分离。

爱情和理想一直很难抉择。是为了爱情放弃理想,还是为了理想放弃爱情?大多数人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们夜以继日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苏梅和成东青就是这样两个人。他们一直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努力,都渴望拿到美国的签证,然后“闯”进美国。可是,爱情先闯了进来,叩开了成东青的心门,接着打开了苏梅的爱情世界。但最终结果却不一样,遇到爱情之后的成东青将圆满的爱情结局作为新的理想,而苏梅却没有改变。当两人的理想不再统一时,各自的努力就成了加速感情破裂的罪魁祸首。成东青的爱让他义无反顾地帮苏梅完成理想,加速了他们分离。他以为苏梅只是为了到美国深造,直到最后送她上飞机时,他也坚信苏梅还会回来,但现实总是喜欢和他开玩笑,苏梅一去不回,留下了孤单的他。苏梅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和成东青的爱情,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面对现实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能够不低头、不妥协。为了自己的理想爱情而努力,最终却被爱人的理想给打败,这是讽刺,更是现实。

这部影片中,王明是唯一具有多段感情的人。在前一段爱情失败后,他没有寻找新的爱情,直到遇见了改变他爱情观的那个人,一个平常的女性——李萍。“对爱情的追求终在生活平静的嘲弄中以对爱情主动放弃的意愿告终”[4]。正如前文所讲,王明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的人,他追求的爱情是轰轰烈烈的,但经历了上一段刺激的爱情过后,他也认识到了这种快速、激烈的爱情不是好的,“真正的爱情是激情过后,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相互关心才能变得愈浓愈醇”。于是,他开始转变想法,开始寻找一个可以度过一生的人、一段平淡幸福的爱情。最终他遇到了那个能够给他后半生平常、幸福的人,并且和她结了婚。他们两个人的爱情虽然没有在影片中描述,但可以很清楚地想到,他们过得很平淡、很幸福。正如王阳在结婚当天所说的:“我以前只会过一种生活,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现在我知道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生活才是值得的。”最终,王阳获得了幸福的爱情,并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孟晓俊的爱情并不常见,因为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么多青梅竹马,这种爱情更是一种美好的追求。他的爱情无疑是这几个里面最幸福的,从国内到国外两人都相互扶持和帮助,除了中间的一些谎话外,两个人的爱情在电影中基本上是没有情节的。不过这两个人的谎话不仅没有引起两人感情的破裂,反而让两个人的爱情更牢固,因为他们彼此信任。当然,有过社会经历、爱情经历的人都知道两个人之间的信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特别像他们这样的信任更需要长久相处才能形成。影片中有几个看似不起眼的镜头却刚好交代了他们这样的故事背景。一个是孟晓俊小时候读英文,良琴在一旁弹琴;另一个是孟晓俊长大后,良琴在弹钢琴,孟晓俊在一旁读英语,两人深情对望,相视一笑,胜过千言万语,这两个画面足以表现出两人爱情的成长。他们两人相濡以沫的爱情是影片倡导的爱情当中的一种,在导演看来这样的爱情应该被宣扬出来,不仅因为他们的幸福,还因为这样的爱情弘扬的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爱情是一门每个人都必修的课程,愛情教会恋爱者许多东西。通过整部影片的故事展现,可以看出虽然这几段爱情各有特色,也各有结局,但要传递的中心思想很明确,那就是正确的爱情观影响人的恋爱过程、恋爱结局,而且影响整个人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爱情观,正确对待自己的爱情,人生才能更加精彩、更有收获。三段爱情虽得到了三个不同的结果,但传达的爱情观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不论你的爱情理想多么丰富、爱情的过程如何刺激,只要是不符合现实条件的爱情,现实就会将它们击得粉碎,最终让人们明白真正的幸福是必须符合现实的,也是很平常的。

参考文献:

[1]李新东.男女之间的爱情理想与其面临的现实困境——郁达夫与玄镇健小说主题的比较阐释[J].评论者说,2014(6):104-105.

[2]张燕.从爱情电影浅谈东西方文化差异[J].临沂大学学报,2012(4):80-81.

[3]崔映辉.女性主义视角之浅析理想爱情在残酷现实中的悲剧[J].雪莲,2015(6):30-35.

[4]杨丽.平平淡淡才是真——论《等待》中的爱情主题及对现代婚姻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96-97.

猜你喜欢

爱情观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我做好了和你共度一生的准备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从张问陶的爱情诗看其节烈观与爱情观(下)——兼与李白、杜甫及袁枚比较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玫瑰与面包并存的爱情:《傲慢与偏见》爱情观的分析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利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