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018-12-24关谨力

文教资料 2018年32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作用意义

关谨力

摘 要: 本文对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小学经典诵读目前的发展状况,其次阐述小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学生智慧,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品位,最后总结小学经典诵读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小学经典诵读 文化传承 意义 作用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人们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小学经典诵读方面。开展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道理。学生可以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体会其中的文化情感,学会做人的道理。小学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使民族文化继续传承。

1.小学经典诵读现状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科技越来越发达,很多小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新闻、学习知识。如今小学生中,很多人喜欢过西方的节日,比如平安夜、圣诞节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却被抛弃,被人遗忘。虽然现在是科技发达的时代,很多小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用电脑打游戏,但是中国小学生却不能写好汉字,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词语、短句进行写作,这样的现象令人寒心[1]。

如今小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是好好学习,即使对小学教育进行了改革,一些老师还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传统民族文化不够重视。部分老师不传授国家传统文化知识,学生不会自主学习,造成国家传统文化得不到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老师要重视起来,国家传统民族文化需要传承,所以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必须开展起来。

2.小学经典诵读意义

2.1提升智慧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会给小学生开启新世界的大门,让学生在经典中遨游,在其中获取知识,接受经典的熏陶。经常开展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智慧。

例如在《三字经》的诵读中。《三字经》顾名思义,就是用三个字表达感受与见解。古人用简练的词语教导人们,告诉人们人生的道理。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现代人也许不会创作出来,但是被古人创造出来,所以说古人是聪明的。在诵读中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心灵像是经过了一场洗礼,进而提升智慧,丰富文化内涵。

2.2有助于学习语文知识

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深意,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口才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2]。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对文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说话时做到有话可讲。小学生经典诵读是让学生积累词语、积累好词好句的绝好时机。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就要储存词汇,这对以后语文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学生在诵读《论语》时,不仅可以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文化内涵,感受民族精神,还可以积累词语,提高文化素养。

2.3提升品位

经典是古人智慧文化的衍生物,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自豪。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学生可以领略古人的风采,了解古时候的事情,诵读中体会古时的美好,在无形中提升品位,丰富涵养。开展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小接受经典民族文化的熏陶。这样在生活中就不会浮躁,做人稳重,做事有条理,一言一行都如一个谦谦君子。经典民族文化会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具有重要意义。

3.小学经典诵读作用

3.1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在诵读时进行词语、短句的积累。阅读是写作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精华的吸收。只有多阅读,才能积累短句、词语,才能知道更高效的写作手法。多阅读,写作能力就能提高,在写文章时词语才能源源不断地涌出。在经典诵读中,可以认识到一些不常见的文字。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用于以后的生活及写作。

例如在学习《题破禅寺后禅院》时,其中的“禅”、“籁”、“惟”、“磬”这几个字日常中不太常见,学生就可以把这几个字记錄下来,这样以后再遇到这几个字就知道怎么读,也可以把字用在日常中及今后的写作中。

3.2培养学生对美的鉴别

小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在经典中感受山河的壮阔、家乡的美丽等。经典文学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其中内涵颇深[3]。诵读经典可以提升学生的品位,树立审美观点。

例如《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开头两句就描写出水、鸟、花、山、鱼等景物,语言简练但极致景色的优美,最后两句写垂钓,下雨时也不想回家,如此美景,谁都会心生向往,也让学生在这样的美景中对美更有感悟。

3.3拓宽学生知识面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大珍宝,是对中华民族传统语言文化独特魅力的客观折射,国学经典活动的高效开展有利于从根本上延伸拓展语文课内教学,更好地引领各层次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国学经典,在多层次诵读实践过程中拓宽学生知识面,而不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在情感体验实践中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深层次的认识,在层次化理解、把握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新时期传承乃至发展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顺利提高各层次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引领学生形成高尚人格

小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建立在学生高尚人格的基础上。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在层次化、系统化、集中化诵读过程中日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价值观等过程中拥有高尚的人格,在学习学科知识、诵读国学经典中学会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及新时代下的各类文化思潮,在提高能力素养的过程中高效传承传统文化。

3.5传承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经典中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承载着先辈的希望和智谋。先辈的诗词歌赋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让中华儿女受到人生启发。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更要进行,让学生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长大后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例如《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從中可以了解到某个国家的兴旺与衰败,承载着先辈的智慧,要让国家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4.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途径优化

小学经典活动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的客观展现离不开良好的途径。学校要从不同方面入手深入剖析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现状,准确把握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传统文化传承二者关系,以小学生为切入点,在理论、实践层次化作用过程中优化经典诵读活动开展途径,便于各年级各层次小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过程中更好地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把握内容、思想情感的过程中主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在优化过程中,学校可以立足各年级课文课堂教与学情况,在把握年级学生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方法,分层设置诵读课程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进行汉字音韵方面的教授,开展关于蒙学经典的诵读活动,比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在中年级学生中引入古诗吟诵教授,开展关于《大学》、《论语》、《中庸》的经典诵读活动,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古代四声等教授,开展对应的经典诵读活动,从而感知古文的博大精深、韵律之美。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实践,采用晨读、午读、暮省相结合的形式,深化经典诵读各环节的同时将读书节活动、艺术节活动巧妙融入其中,促使学生在多层面实践中获取经典情感实践体验,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的过程中更好地在传承传统文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需要各方重视起来,在小学文化教育中要积极开展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如此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思想及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国家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生可以积累不一样的知识。要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从小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国家民族文化不能丢失,要积极地发展下去,从小做起。开展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势在必行,这样的活动对民族文化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海玲.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中诵读经典的培养方法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8):120-121.

[2]曾虎.刍议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子(理论版),2016(19).

[3]何全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2):177.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作用意义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