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24李艾蓉

文教资料 2018年32期
关键词:峡口历史资源

李艾蓉

摘 要: 语文教学应当贴切实际,并且用感性的方式走进自然,合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感受优秀作品的多姿风采。

关键词: 地域文化资源 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发生飞速转变,越来越要求教学的高效性,强调注重教学质量,要求每一位教师对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与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老师中不乏优秀的年轻教师,也不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更不乏完整的教学理论与体系,真正缺的是每位教师对身边教学优势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特别是对结合当地地域优势特点的高质量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论是在任何教学环境中都存在自然、人文、社会等多种存在方式的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做的事情不是不断参加各种教学培训或者研讨与交流会议,而且就目前所呈现的结果看沒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不断重复的教学内容与缺乏实践活动的培训方式使得一些老师只是将它当作一项工作内的任务完成,没有出现实质性的提升。语文教师真正缺乏的是将教学资源合理利用与整合的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有教学资源的敏感性、洞察力,有意识地寻找并且积极开发,然后积极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分为很多种类,大致可以分成三类:首先是这个地区著名作者或作家的成长与经历,作者留下的优秀作品及浓厚的文化氛围;其次是伟人或者作家以前的居住场所或者遗留的历史痕迹,还有各种纪念馆及祠堂等一切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和活动场所;最后是优秀作品中所描述当地有特色的地域景点,地貌景观,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还有历史上出现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这些都可以成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峡口古城位于山丹县老军乡峡口村,在县城东南约40公里处,西南临近连-霍高速公路,它所处位置地势险要,该地区的历史建筑独具特色,并且在各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是作为各个历史时期军事防御,以及各地区之间的通商作用,峡口古城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景观和特色景区,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些都与汉长城与明长城的发展与修建有十分密切的历史关系,对于历史上位于河西走廊区域的民族争端和民权的建立与纷争有重要的意义。整个古城由于经历历史风霜岁月的蹉跎与磨砺,让整座古城显得格外沧桑质朴,越是靠近它,就越感觉靠近历史的大门,走进它,犹如走进历史的长廊,身边浓郁的历史气息与人文景观会将你深深吸引,一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气息与氛围将你包围,这所有的一切都披上神秘的面纱,让你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它,了解它的奥秘。

一、充分掌握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多层次、多维度地定制学习任务。

每个学生个体都会在不同方面产生不同层次的个体差异,不论是兴趣爱好、身形气质、性格、优势特长、智力等方面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侧重点与短板,面对丰富多彩及历史悠久的峡口文化,面对这个硕果累累的已经开发的峡口研究,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是一个难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开展峡口地区将地域文化引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每个个体,使理论与时间相结合,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教育提出要求。大致可以将学习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1.让每个孩子开始了解和热爱家乡文化。每一个人都爱家乡,但是对家乡的有些文化资源不一定了解。根据我们在峡口地区对于学生的调查与研究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虽然大多数学生一直生长在峡口这片区域,但是对于这片生活的土地上的文化及身边的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状态,有少数人多少知道一些,对于深入的东西就没有人能够答得上来。问到班级学生对于峡口文化的理解时,大家说得最多的是知道汉、明长城,对于峡口古城内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背景虽然知道一点,但是很多人对此表示不感兴趣,在他们的世界里认为是老年人谈笑的资本,是老年人才学习的艺术。对于这种对于本地文化了解捉襟见肘的现状,首要的任务是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培养他们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只要他们一点一点不断了解,对一段文化有自己的感悟,就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所认识。

2.让每个孩子逐渐掌握家乡文化。在逐渐普及和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鼓励和要求每个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加强对文化认识的提升,充分进行文学熏陶,逐渐掌握家乡的文化,从而培养道德素养,陶冶文学情操,提升涵养和人文素养,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与实际紧密结合,并且从实际出发提高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提升实践的本领,拓展创新技能。

3.让每个孩子运用知识技能,不断探究。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教师不断开发,在要求学生了解及掌握的基础之上可以建立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小组,让那些程度较高的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优势、兴趣爱好选择实践的方式、学习的方法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这样就达到多层次、多维度定制学习任务的要求。

二、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合理订制教学计划。

峡口历史悠久,人文与自然资源丰厚,并且人文气息浓郁。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并且语文课堂作为文化传播的主阵地,讲授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明代诗人张楷路经峡谷时写道:“白沙官道接羌胡,硗确难行是此途。疑过井陉愁马蹶,似经云栈听猿呼。两山影逼天多瞑,五月风高草已枯。明日西行望张掖,—川平似洛阳衢。”像这样气势磅礴及内涵深厚的作品可以拿来在语文课堂中鉴赏与分析,对于一些内容过于复杂及结构复杂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取舍,对于教内容一定要在学生所接受能力范围以内,这样才可以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要求。

三、切近本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教学科目,切近本地文化传统习俗的优秀作品更容易得到学生的青睐,更容易让学生得到理解,不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准,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有显著的效果。由于学生的出生地及常年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身边已经习惯的事情,对于家乡的文化充满热情与热爱,这使得他们对本地的人文资源更加感兴趣,积极性更高。峡口地区最高的山峰——帽葫芦山,山内有汉代烽燧、列障、明代长城,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关隘。明嘉靖时刑部郎中陈棐奉敕巡察河西兵防,途经石峡谷关隘,发现这个地方独特的地域景观,并且地势十分险要,一切就像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扼甘凉咽喉,有车不并驾,马不双辔之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然后在这浓郁的历史气息与险要的山峰峻岭之中有感而发,然后奋笔疾书地写下“锁控金川”,四个大字刻在石壁上尤为醒目,距离现在已经拥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本地的文化底蕴,学生为家乡拥有这样的人文景观感到骄傲,对于这样的文化资源要充分的挖掘,结合当地特色,将它引入教学课程中,为学生介绍家乡,也可以让他们搜集相关的资料,让他们自己介绍,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让他们更了解自己所生长的环境,更了解家乡。

地方文化资源来自我们生长的土地,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让人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也是一个地方情怀的体现,更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基础性土壤,学习者不但可以系统地进行理论体系的搭建,完善地方文化的知识网络,还可以亲自接触实践,让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达到耳听之、目视之、心悟之的状态,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地域文化的优势。

综合上述,我们要不断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的内涵,并把地域文化资源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建新.如何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办学育人[J].人民教育,2018(11).

[2]刘春玲.大庆地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24(12):51-52.

[3]王帅.名师地域文化个性的形成及其支持机制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8(1):89-92.

猜你喜欢

峡口历史资源
虎皮道人
《峡口风光》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新历史
西峡口大血战
石峡口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的思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