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语文观念下初中语文听评课刍议

2018-12-24秦玉莲钱合群王景红

文教资料 2018年32期
关键词:听评课教学评价

秦玉莲 钱合群 王景红

摘 要: 郑州小升初语文试题引发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广泛讨论,随着考查形态的变化,初中语文教学面临创新和改革。语文听评课是教师专业合作的重要平台,承担着打造“大语文”课堂、提升教师素养的功能。但研究发现初中听评课存在行政式、听而不评、合而不作等问题。本文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两个角度提出了明确听评课目的、校长带头科学规划、完善听评课标准、校网结合远程学习等解决对策,以实现初中语文听评课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 大语文理念 听评课 教学评价

2018年郑州小升初语文试题以河南博物院为主题,情境化的考察方式不仅让考生和家长耳目一新,在教育界也引发了关于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广泛讨论。什么是“大语文观”,至今尚无明确的定义,但明确的是“大语文观”强调的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1]。这说明封闭僵化的语文知识教育已经不适应当下紧密联系生活的考察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教育作为连接小学和高中的桥梁,在新时代下应变革教学方式,适应新的考试形态。初中语文教育的创新与一线教师的素质息息相关,提升语文教师素养,打造名师团队是大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听评课是教师参与课堂研究的专业性活动,是教师专业生活与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2],完善初中语文听评课的建设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关于听评课的研究主要是从普适性的方面建构理论[3],围绕课堂观察范式、评价维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展开,虽然对听评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缺乏深入具体学科层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针对特定年级特定学科的研究很少。每个学科都有特点,教学内容的差异化决定了教学问题的不同,因此关于听评课的研究要学科化、精准化,从某个具体学科入手,制定特定学科的听评课制度和标准。本文将以初中语文听评课为研究对象,结合大语文教育理念的背景,阐述初中语文听评课的必要性,指出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

一、初中语文听评课的价值

听评课是指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全面透视课堂教学,以便充分发挥出听评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4]。换句话说,初中语文听评课包括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两个方面。

1.语文听评课是创新教学方式,打造“大语文”课堂的重要平台。

随着考查形态的变化,语文的教学模式也要相应改变。王锋的《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一文说,课程标准尤其强调要营造大语文教育的氛围[5]。但这种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教学方法需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改变并强化。初中语文听评课是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转变教学模式、建设“大语文”教学生态上将扮演重要角色。在大语文观念的引领下,语文教师要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调整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注重初中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语文听评课是激励教师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参与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是一堂课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十分重要。语文听评课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专业性合作活动,目的是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协作、取长补短,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攻克教學难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教学方式的主要阵地,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路径。所以,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思维定式,在其他教师的参与下反思教学,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宝贵意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同学习、共进步,实现“合作共赢”。

二、初中语文听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各个学校把语文听评课作为一项常规教学活动,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各个学校教学水平、教师参与积极性等方面的差异,语文听评课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1.行政式下压,缺乏科学规划。

现如今虽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听评课已经成为各个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常规业务活动。据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调查,我国学校规定教师一学期的听课节数在10节至20节,甚至有学校规定,每个教师一学期必须听38节课[6]。诚然,这种硬性指标会给教师带来一定动力,提高教师对此项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

过多的硬性指标对一线教师来说会成为一项“负担”,影响其他教学活动。以农村初中学校为例,本来就面临优质老师流失、教学任务繁重的局面,如果学校领导者再一味地追求数量而舍弃质量,那么本应是教师合作共赢的专业性研讨活动就会沦为一次次业绩考核,效果会大打折扣。这种行政命令式的下压让听评课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教师的参与意愿自然不高。

2.听而不评,欠缺专业性。

听评课的核心在于评,而不是听或者看,听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认真听是为接下来的认真评做准备。但在实际听评课过程中听课成了重点,听完课填完总结报告,听评课就被束之高阁,这显然偏离了听评课的本质。

对于出现这种听而不评的现象不外乎两大原因:其一,缺乏专业的评价标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显著区别,语文教学内容边界较模糊,蕴含思想人文教育,教学方式更加开放。如果拿所有学科统一的标准做评判,那么这种评判就会显得捉襟见肘,结果存在偏颇。其二,教师的评价意识不够。同在学校共事,有些老师碍于面子,不愿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不说真问题,只说有些流于形式的套话。这样,听评课就成了一项面子工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无从谈起。

3.合而不作,缺少长效机制。

语文听评课是语文老师相互协作、共同成长的专业性活动,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实现共赢。通过语文听评课,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从而在以后课堂上不断改进,强化教学效果。但是,一方面,有些教师对自身问题不清,表面上接受了意见,但缺少反思,没有在教学中改变。另一方面,多数老师都有教学惯性,一些教学弊端根深蒂固,听评课过后一段时间,这些毛病可能会反复出现。

这必然不是一次简单的听评课就能完成的,需要在整个教学周期内逐步弥补和完善。现有的听评课体系缺乏长效合作机制,对某一问题的探讨一次性就完结了,对问题的解决效果没有考量和反馈,造成了“合而不作”的局面,没有真正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初中语文听评课的提升对策

针对以上初中语文听评课存在的问题,既有客观上的限制,又有主观意识的问题,这涉及了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管理及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在实践中解决,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以下解决之道:

1.转变观念,明确听评课目的。

思想观念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语文听评课观念,才能有效开展听评课活动。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认为语文听评课不是可有可无的“麻烦事”,觉得课程压力大,对听评课不放在心上;有些教师认为自己资历深,改进动力不足。殊不知教学理念在变,考查方式在变,作为实践者的教师要在一线教学中不断总结,积极反思,改进教学。

针对教师对听评课能动性不足的问题,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宣传,让教师认识到听评课不是教师的负担,考核也不是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成长。只有端正了听评课心态,在开展语文听评课的实践活动中,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更高。

2.校长带头,科学规划听评课。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领导者,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主心骨。在听评课的开展过程中,校长要树立领导意识,亲自推进听评课的贯彻和实施。首先,在每学期伊始,校长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确立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提出本学期听评课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会使听评课更有针对性[7]。另外,要根据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合理规划听评课的频率,做到不干扰其他正常的教学活动。其次,校长要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听评课过程中,一方面,校长的参与会让教师更加重视听评课,另一方面,校长所站的高度较高,能够总揽全局,校长的评价关乎今后教学走向。最后,在每学期末,校长应对本学期的听评课进行总结,分享听评课带来的效果,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展望,这样才能推进听评课活动的顺利实施。

3.语文为基,完善听评课标准。

听评课逐渐走向专业化,以往“一刀切”式的评价标准已经不适用于特定学科的需要。初中语文听评课的标准也是如此,必须在现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初中语文听评课的评价标准。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听评课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程序[8],但过多的量化标准与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难免有冲突之处,因为语文有特有的学科特点,语文不仅是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语文学科具有的不可测不可量的思想性和人文情怀的学习。

一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有意义的教学环节,这些难以去量化。因此,语文听评课要在量化基础上增加质性标准的比重,这样才能引导语文教学契合大语文教育理念,更有助于教师革新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4.教师联动,长期专业化合作。

听评课是服务于教师的,是教师用来专业交流,对教学“听诊把脉”的重要活动。一个教师的成长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但是要想在快节奏的工作中迅速成长,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听评课就搭建了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让新教师和老教师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中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在听评课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并创造合作机会。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树立合作意识,把教学看成合作,才能与别人平等对话,乐于分享教学经验。合作不代表不可以批评,语文教师强化评价意识,敢于指出真问题,虚心接受真批评,只有通过建立长期的专业协作,语文教师之间有效联动,才能保证语文听评课的效果。

5.校网结合,寻求网络资源支持。

现如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听评课带来便利,利用网络多媒体平台,教师足不出校就能接触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质教学资源,如全国知名语文教师的博客,全国各个师范院校的有关教育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甚至是世界名校的名师有关教育的网上授课,等等。听评课不能局限于本校,更要把眼光放远,关注学校和教师的长远发展,把目标定位于名校名师。尤其对于一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更需要抓住远程学习的便利性,组织教师学习优秀的教学课例,并立足本校实际,有效吸取先进经验,组织教师学习网上教育专家的讲座,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我,提升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在大语文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普通教师,都应认识到语文听评课的重要性,集聚共识克服听评课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有效的听课评课。在语文听评课的实施过程中诊治教学病症,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式,进一步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晶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J].教育探索,2016(11):18.

[2]崔允漷.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7(9):38.

[3]方洁.我国听评课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7.

[4]李润洲.专业化视域里的教师听评课[J].中国教育学刊,2009(8):87.

[5]王鋒.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J].陕西教育,2002(3):28.

[6]尤炜.听评课的现存问题和范式转型——崔允漷教授答记者问[J].当代教育科学,2007(2):5.

[7]许培军.通过听评课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J].中小学管理,2011(3):14.

[8]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5):79.

猜你喜欢

听评课教学评价
基于证据的听评课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堂教学诊断:铸造现代校本教研新景观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堂听评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