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养兼隆从寿康宫家具看崇庆皇太后

2018-12-21

紫禁城 2018年12期
关键词:描金皇太后宝座

林 姝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馆员,寿康宫原状陈列展策展人

寿康宫是乾隆皇帝登基后,为母亲崇庆皇太后颐养天年特别建造之所。

寿康宫原状陈列于二〇一五年开放,其中家具自是不可错过的亮点之一。

进入寿康宫正殿,地平、屏风、宝座、甪端、香筒等成堂陈设一应俱全;

后殿西次间仙楼下则有一对与北墙等宽的黄花梨木雕云龙大柜,体量撼人;

乾隆皇帝御笔祝寿屏条、各式香几等,这些家具都述说着崇庆皇太后的故事……

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为乾隆皇帝的生母,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卒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一六九三年一月一日~一七七七年三月二日),享年八十六岁,是中国古代皇太后中少有的长寿者,也是中国古代最有福气的母亲之一。乾隆皇帝以孝行垂范天下,尊母亲为天下圣母,以天下奉养,承欢养志,尊养兼隆。乾隆皇帝登基后,在紫禁城内特别建造了寿康宫,为母亲颐养天年。寿康宫内的设施一应俱全,家具作为其中一项尤为重要。通过崇庆皇太后使用的家具,亦可窥见其尊崇的地位。

重设屏风、宝座

寿康宫正殿是崇庆皇太后接受朝贺的礼仪空间,正中有地平、屏风、宝座、甪端、香筒等成堂陈设。《活计档》记载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二十八日「库掌四德、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交紫檀镶竹丝三屏峰宝座一分,随足踏、香几、绣褥锦套,司房收贮。传旨:『着在寿康宫安设,将现设屏峰宝座撤下,交本处收贮。钦此。』于本日副催长安庆将屏峰、宝座一分持赴安讫。」(《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三十四,「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二十八日」,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五年,页三三〇)为何在此时换下原来的屏风、宝座?却原来十一月二十五日是崇庆皇太后的八旬圣寿节,庆典时的陈设自然与平常有别,所有相关的陈设都要先期准备完善。

此套为庆典特意安设的屏风、宝座确实不同凡响。屏风为紫檀缂丝攒竹嵌玉石屏风,高三百一十厘米,宽二百一十九厘米,厚三十二厘米。其底座与边框,采用竹黄、百宝嵌镶嵌,工艺精湛。屏心则为缂丝「海屋添筹」图景,其中的细部又加以补绘,精彩细腻。画面中天高海阔,祥云满布,蓬莱仙境中有一重檐八角楼阁,阁外台上置一宝瓶,内插灵芝与筹码,五只仙鹤口衔筹码正朝楼阁飞来,源源添筹。屏风背面则是黑漆描金的寿桃、灵芝、花卉等图案。与屏风配套的宝座为紫檀攒竹嵌玉石宝座,长一百一十七点五厘米,宽八十四厘米,高九十八厘米,通体嵌竹黄。宝座靠背和扶手做成屏风式,边缘均贴竹黄,镶嵌回纹边;屏心为紫檀地,内外双面均饰以由各色宝石镶嵌的花卉图案,华丽精美。座面髹黑漆,饰描金西洋花卉和云蝠纹图案。座面边缘间隔镶嵌雕有穿花龙纹的长方形玉板,下有束腰。四方直腿,四足坐于托泥上。此套屏风宝座集缂丝、竹黄镶嵌、百宝嵌、漆地描金、雕刻等多种装饰手法于一体,代表了清乾隆时期家具的最高水平。

此套屏风、宝座自崇庆皇太后八旬大寿之后,就一直陈设在寿康宫,但故宫博物院成立时(一九二五年)已不见踪迹,《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寿康宫名目下亦不见记录。二〇一五年寿康宫恢复原状陈列时,关于正殿内到底陈设何式样屏风、宝座才最适合,迟迟无法定夺。直至发现了清宫遗存的《养和精舍陈设》册,其中记载:「紫枟厢竹丝边缂丝三屏风宝座一个,同治十一年八月初十日敬事房太监景文寿由寿康宫交出,安设养和精舍。」方才柳暗花明,喜出望外。后来果然在养和精舍找到了此套屏风、宝座,得以物归原处,重设于寿康宫。

新居大柜

寿康宫正殿内景任超 摄图中所设屏风、宝座即为从养和精舍「物归原处」的屏风、宝座

清乾隆 紫檀攒竹嵌玉石宝座及座面局部高九八厘米 长一一七·五厘米 宽八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寿康宫后殿西次间北墙的仙楼下,有一对黄花梨木雕云龙大柜,通高二百九十一厘米,单体宽一百七十六厘米,通宽三百五十二厘米,是清宫遗存黄花梨木家具中体量最大的一件。一般宫中大柜多为紫檀木或红木所制,黄花梨木的较少,如此大体量的制品更为罕见。大柜由顶箱和立柜组成,又称四面平顶箱立柜。顶箱及立柜均对开两门,中有闩杆,上安铜錾花葵形面叶。顶箱在中间安设屉板一层。立柜内上部安设屉板两层,中部在第二层屉板下左右安设抽屉各一,其下为空膛,底部设暗格,通过抠手可打开平铺的屉板,并设置暗锁。柜门上满地浮雕腾跃于流云间的龙纹,下面的牙板上雕饰双龙捧寿纹,灵动传神,美轮美奂。大柜的正面与仙楼的边沿齐平,又在柜子的东西两侧添加木框,与房间等宽,遮住了整个西次间楼下的北墙,从而成为整个房间不可移动的一部分。

寿康宫后殿西次间内景 任超 摄黄花梨木雕云龙大柜与房间等宽,遮住了整个西次间楼下的北墙,从而成为整个房间不可移动的一部分。

清乾隆 黄花梨木雕云龙大柜(局部)通高二九一厘米 单体宽一七六厘米 通宽三五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任超 摄为清宫遗存黄花梨木家具中体量最大的一件,质地及雕云龙纹等细节与档案所记吻合,应是乾隆年间寿康宫竣工之初即陈设此地,为崇庆皇太后所用之物。

清 金錾花嵌珠杯盘通高七·三厘米 杯径七·一厘米 盘径九·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崇庆皇太后所用之物

清 碧玺朝珠周长一五三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崇庆皇太后所用之物

清 红珊瑚云蝠灵芝纹如意长三一·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崇庆皇太后所用之物

《活计档》乾隆元年记:「九月十二日内大臣海望将候选参政道李秉直所进花梨木雕刻云龙柜二对呈进。奉旨:『着拟赏。钦此。』于本月十五日拟得赏大缎二疋、貂皮四张折片一件,交太监毛团转奏。奉旨:『着赏李秉直大缎四疋、貂皮十张。钦此。』于本日将大缎四疋、貂皮十张交李秉直领去讫。」(《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七,「乾隆元年九月十二日记事录」, 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五年,页二〇四)李秉直能够得到乾隆皇帝翻倍奖赏,可见其所呈进的大柜正是当时宫内急需的物品。这则档案虽然没有记录此大柜的陈设地点,但乾隆元年紫禁城内新竣工的宫殿只有寿康宫,且档案所述大柜的材质与纹饰,即花梨木雕刻云龙,都与寿康宫后殿西次间北墙现存的大柜完全吻合,因此二者极有可能为一物。此花梨木雕云龙大柜自乾隆元年抬进寿康宫,就再没有挪动,见证了寿康宫的变迁与主人的更替。《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显示,一九二五年打开大柜时,柜中仍收藏着一些崇庆皇太后在乾隆年间使用过的物品,如金錾花嵌珠杯盘、碧玺朝珠、红珊瑚云蝠灵芝纹如意、文竹嵌玉刻御制三星赞如意、伽南香嵌金数珠等。这些物品用材讲究,做工精细,从最高规格。如此罕见的大柜及其内藏的珍品均彰显出崇庆皇太后的崇高地位。

清 伽南香嵌金数珠故宫博物院藏崇庆皇太后所用之物

万寿围屏

寿康宫后殿的东暖阁中最为显眼的是东山墙下的大炕。这里平时陈设寻常,但逢崇庆皇太后旬年大庆时,则需陈设十二扇围屏。乾隆皇帝在崇庆皇太后五旬、六旬、七旬、八旬时分别撰文,敬祝母亲万寿无疆,均款署「子皇帝臣弘历」,文体则为赋、为颂、为连珠,并将祝寿之作制成十二扇围屏呈进。据《活计档》记载,这四架围屏分别为御笔黄色绢字锦边围屏十二扇、御笔蓝缂丝金字漆边围屏十二扇、御笔金刻(缂)丝蓝字漆边围屏十二扇、御笔黄宁绸地蓝绣字紫檀边围屏十二扇。(《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四〇,「乾隆四十年二月」,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五年,页三九四)

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为崇庆皇太后五旬万寿,乾隆皇帝作《恭祝圣母皇太后万寿无疆赋》(文见《清高宗御制文初集》卷二十三)。「万寿无疆」典出《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为在朝堂上捧起酒杯,恭祝崇庆皇太后万年长寿,永远健康。又将此赋做成泥金字锦边围屏一架呈进。乾隆六年四月二十五日即「传旨:着做围屏一架,前面用御笔字,背面画万万寿字图,先画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于六月二十五日「交进太后万寿围屏上御笔字十二张」,最终于十一月二十六日「司库白世秀将做得万万寿磁青纸、泥金字锦边围屏一架」呈进。(《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十,裱作,「乾隆六年四月二十五日」,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五年,页三三二~三三三)可知此架围屏从下旨到完成,历时七个月。

乾隆十六年为崇庆皇太后六旬万寿,乾隆皇帝作《慈圣万寿九如颂》(文见《清高宗御制文初集》卷二十六)。「九如」典出《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乾隆皇帝以此祝颂崇庆皇太后万寿无疆,并于当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制成的缂丝围屏呈进,排在崇庆皇太后六旬大寿所呈进寿礼的首位。(《国朝宫史》卷十八「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恭进御笔万寿颂缂丝围屏一架」)

乾隆二十六年为崇庆皇太后七旬万寿,乾隆皇帝又精心准备祝文,作《恭祝圣母皇太后七旬万寿连珠》(文见《清高宗御制文初集》卷二十五)。原来恰在这一年的元旦,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吉祥天象(指日、月在同一线上,水、金、火、木、土五行星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向的天文现象)。先期,钦天监便奏报:「明年元日午时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并绘图呈览,请宣付史馆。」但乾隆皇帝对此祥瑞却不以为然,认为「迩日西陲大功底定,版图式廓远逾二万余里,海宇晏安,年谷顺成,内外诸臣,大法小廉,人民乐业,其为祥瑞,孰有大于此者乎?」「若必宣付史馆,垂为庆牒,则各省文武大吏必竞以甘露、庆云等事纷纷入告,将日事虚文,转致贻误实政,殊非朕敬天勤民、宵旰图治之至意,所奏不必行。」然而乾隆皇帝最终表示「至谓元正嘉兆,适逢慈宁七旬大庆之年,可征万寿延禧之祝,朕惟心识之而默叩乾贶」。(《清高宗实录》卷六二七,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丙申)并为崇庆皇太后特作《恭祝圣母皇太后七旬万寿连珠》,还加以解释,崇庆皇太后「七十万寿之年,祥呈合璧,爰有六十三章之作,体演联珠」。(弘历《恭祝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鸿称积庆颂》序,详见《清高宗御制文》二集卷三十七)所谓连珠又称联珠,是一种古老的文体,辞丽而言约,历历如贯珠,易睹而可悦,为精粹的微型赋;每篇只有几句,盛行于六朝时期,六朝作家多采取成组写作的方式,来解决意繁与篇幅短小之间的矛盾。如西晋陆机曾作《演连珠》五十首,每首皆以「臣闻」二字开始。在恰逢五星联珠之吉祥天象之时,乾隆皇帝亦以「臣闻」二字开始,以崇庆皇太后七旬而作连珠六十三章,成七九之数,为母祝寿,以表孝道。乾隆皇帝亦下令将此祝文制成缂丝围屏于十一月十八日恭进。(《国朝宫史》卷十八「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十八日,恭进御笔万寿联珠缂丝围屏一架」)

清乾隆 弘历楷书恭祝圣母皇太后七旬万寿连珠十二条屏(局部)故宫博物院藏崇庆皇太后七旬万寿,乾隆皇帝作《恭祝圣母皇太后七旬万寿连珠》,每首皆以“臣闻”二字开始,以崇庆皇太后七旬而作连珠六十三章,成七九之数,为母祝寿。

清乾隆 弘历楷书慈圣万寿九如颂十二条屏(局部)故宫博物院藏崇庆皇太后六旬万寿,乾隆皇帝作《慈圣万寿九如颂》。

清乾隆 弘历楷书恭祝圣母皇太后万寿无疆赋十二条屏(局部)故宫博物院藏崇庆皇太后五旬万寿,乾隆皇帝作《恭祝圣母皇太后万寿无疆赋》。

至乾隆三十六年,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时,乾隆皇帝作《恭祝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鸿称积庆颂》。「鸿称积庆」是崇庆皇太后历次徽号(徽号即美好的颂辞,是皇太后独享的荣耀,加在皇太后尊号的前面,如「崇庆」二字即是乾隆生母第一次加晋的徽号)的汇集。每当朝廷有大型庆典活动的时候,都会按照惯例为崇庆皇太后加晋徽号一次,以示对崇庆皇太后的尊崇。崇庆皇太后在皇帝即位,两次册立皇后,平定金川、平定回疆,其六旬、七旬、八旬万寿都曾恭进徽号,每次两字,八次计十六字。《恭祝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鸿称积庆颂》分为八章,按「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为序,歌颂崇庆皇太后的懿德。(文见《清高宗御制文二集》卷三十七)文末款署「乾隆三十有六年岁在辛卯长至月,子皇帝臣弘历敬书」,并将此文制成十二扇绣围屏。是年十月二十日「库掌四德、五德将苏州送到……绣围屏一架,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绣围屏安设寿康宫。钦此。』于二十三日库掌四德、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将寿康宫现设旧围屏撤下,用新围屏安上。现有倚围屏铅鼓子另做掐丝法琅的,先呈样,赶皇太后内(回)宫以前要得……』于十月二十四日库掌四德、五德为成做寿康宫倚围屏掐丝法琅鼓子十件,画得纸样二张,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准做。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三十四,「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二十日」,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五年,页二五八~页二五九)「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恭进御书鸿称集庆颂绣围屏一架。」(《东朝崇养录》卷四)

清乾隆 弘历楷书恭祝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鸿称积庆颂十二条屏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乾隆皇帝作《恭祝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鸿称积庆颂》,按崇庆皇太后的八次徽号“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为序,歌颂崇庆皇太后的懿德。

崇庆皇太后非常喜爱这四架围屏,乾隆皇帝也很是珍惜。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年),崇庆皇太后去世后,在清点遗物的过程中,乾隆皇帝下令,为这四架围屏特别制作红色漆箱盛装,并收藏在慈宁宫的西暖阁中,即「五旬至八旬大庆围屏四架准在西暖阁安供」。(《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四十,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五年,页三九三~页四〇二)可惜的是,这四架围屏都没有实物遗存;而幸运的是,四架围屏的底稿 所有四套乾隆御书十二屏 都保留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清代宫廷制度,帝后年届六旬始举办逢旬的大庆,旬年大庆自然也非寻常年份可比,因而后三架大庆围屏(弘历楷书慈圣万寿九如颂围屏、弘历楷书恭祝圣母皇太后七旬万寿连珠围屏、弘历楷书恭祝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鸿称积庆颂围屏)作为乾隆皇帝亲自撰文、为母亲呈进的寿礼尤为重要,核查《清高宗实录》,「书屏恭进皇太后」的记录共出现过三次,并且三次祝寿全文均有载入(分别载于《清高宗实录》卷四〇三,乾隆十六年十一月戊子;卷六四九,乾隆二十六年十月丙辰;卷八九七,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辛酉)。这说明上述围屏已不应再视为简单的家具,而是作为乾隆皇帝「以孝治天下」(《清高宗实录》卷二六,乾隆元年九月癸巳)的重要标志,同时可以体现崇庆皇太后至尊的地位。

清乾隆 黑漆描金方胜式香几故宫博物院藏参考号“壟一六二〇”,“垄”字号即表明原存寿安宫

清乾隆 黑漆描金方胜式香几高八八厘米 长七二厘米 宽四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参考号为“測一七二”,“测”字号即表明原存寿康宫

通过查找文物的参考号,发现这对香几在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故宫物品时,一件收藏在寿康宫,另一件收藏在寿安宫。这两个宫殿都是崇庆皇太后曾经使用的宫殿,前者为生活区,后者为庆寿区。

阅读链接

关于大寿庆典呈进香几的记录

◎ 陀林慧眼彩漆象眼几一对、瑶池紫蒂彩漆菱花几一对、锦城霞绮黄漆海棠几一对、太素含晖黑漆长几一对、仙山楼阁描金长几一对、绿蕚仙春黑漆梅花几一对、元英泳翠黑漆菱花几一对、金莲涌现描金长几一对。七旬大寿时呈进瑶台蕚绿南漆梅花式香几二对、金彩宜春南漆方胜式香几二对、霞圃秋芳南漆海棠式香几一对、八纮平泰南漆八角式香几一对、四表光华南漆四方式香几三对、丹台凝霭南漆鼎式香几八件、玉案香清紫檀镶磁香几一对。

—《国朝宫史》卷十八(崇庆皇太后六旬大寿庆典礼单)

◎ 翊和承馥紫檀香几一对、安承香霭黑漆描金香几九件、芝座流馨紫檀香几一座、春台凝霭紫檀香几一对、德馨联庆紫檀镶楠木香几一对、依光捧瑞紫檀影木面菱花式高香几一对、瑶筍承芳文竹四方高香几一对、紫宸聚馥紫檀香几一对。

—《东朝崇养录》卷四(崇庆皇太后八旬大寿庆典礼单)

寿礼香几

崇庆皇太后曾作过三次大寿庆典,大庆每天呈进的寿礼以九的倍数而计,称为九九寿礼,连进五日或九日。寿礼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亲制御笔,其次是万寿如意、冠服簪饰、靠背坐褥、围屏炕屏、佛像经卷、佛前供器、彝鼎古玩,以及各种书画、文玩、古董、彩缎、瓷器、玉器、铜器、水晶、玛瑙、家具,乃至各种食品,等等。

家具类寿礼中最显眼的是香几,其数量庞大、样式繁多、花样屡有翻新。依据《国朝宫史》及《东朝崇养录》的记录统计,仅三次大寿庆典就呈进了二十四对香几,另加十七件香几,这还未计平日与平常年份所进香几。

要在繁多的历史记载中找出对应的文物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历史档案所记名称与现在文物定名的三要素,有的接近,有的却南辕北辙,很难统一。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呈进「金彩宜春南漆方胜式香几二对」,方胜式造型不是香几最常见的造型。而在故宫博物院所藏家具中,确有一对黑漆描金方胜式香几,也是仅存的方胜式香几。香几通体以黑漆描金为饰,方胜式几面,面下束腰,牙板膨出,肩部做出如意头造型。三弯式几腿,上舒下敛,足端外卷,下踩金漆圆珠,接有束腰方胜式托泥。粗看香几成对,但仔细观察,则发现两件香几束腰处的纹样还是有细微差别。最让人兴奋的是,通过查找文物的参考号,发现这对香几在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故宫物品时,一件收藏在寿康宫,另一件收藏在寿安宫。这两个宫殿都是崇庆皇太后曾经使用的宫殿,前者为生活区,后者为庆寿区。尽管崇庆皇太后的礼单中有各式各样造型的香几,方胜式造型的也仅见两对,故可以断定这正是崇庆皇太后曾经使用过的香几,并且两对香几当年在寿康宫与寿安宫应各陈设一对,但不知何时、何种原因各失去了一件。

清 黑漆描金山水图菱花式香几及局部、黄条高三四·五厘米 面宽二七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贴着的黄条上写有“乾隆四年八月初十日,李英进苏漆菱花式香几一对”,栓着的黄条上写有“五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刘炳忠交,赏福晋、公主用黑漆描金花大小香几三十三件。寿康宫”。

寿康宫旧藏的另一件黑漆描金山水图菱花式香几也在讲述着崇庆皇太后的故事。在这件体量不大的香几的几面里膛有两张黄条,一张贴着,一张拴着。前者其上文字为「乾隆四年八月初十日,李英进苏漆菱花式香几一对」,后者其上文字为「(乾隆)五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刘炳忠交,赏福晋、公主用黑漆描金花大小香几三十三件。寿康宫。」这两张黄条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这件黑漆描金山水图菱花式香几是乾隆四年呈进的,二是表明寿康宫在乾隆年间至少藏有几十件此类大小不等的香几,这与崇庆皇太后大寿时所呈进的数目很匹配。乾隆五十年,崇庆皇太后已经去世八年了,能够一次性交出三十三件香几,用于赏赐福晋、公主,寿康宫当年的收藏盛况,亦由此可见一斑。

猜你喜欢

描金皇太后宝座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 墨彩描金瓷艺作品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湛静斋款花开富贵描金兽耳葫芦瓶
抢宝座
抢宝座
穿长裙的“皇太后”
请“皇太后”走下神坛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