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规民俗建设形成村域治理新特点

2018-12-20向敏

赢未来 2018年23期
关键词:旬阳县旬阳村域

摘要:农村治理问题始终是党领导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农村治理问题也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要求的提出,使得村域治理工作在新时代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层治理新模式呼之欲出。本文尝试以陕南旬阳县推行的村规民俗建设自治方式所取得的成果,浅析村规民俗的内化于心的运行方式。

关键词:村规民俗;村域治理

一、旬阳县村规民俗建设提出背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群众主动性的调动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让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党群一心、群贤共治的生动局面,是基层治理的“牛鼻子”工程。

目前旬阳的发展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基层矛盾逐渐凸显:农村红白理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面对脱贫攻坚,部分群众抱以“坐等政府送小康”心态;部分村民存在“无诚信、不友善、不敬业”等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车霸、路霸、沙霸、街霸、村霸等“五霸”及司法不公、行政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就不能回避了。而长期以来,乡村自治受传统管理方式的制约,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民法律意识淡薄,都阻碍着农村工作的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农村治理问题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得村域治理工作在新时代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层治理新模式呼之欲出。

二、旬阳县村规民俗建设的新尝试

以“道德评议”夯实德化教育为基础。“内外兼修”促德治。“内”强调自发式的,用文化底蕴升华道德层次。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协助群众在本姓氏家谱中寻找代表性的家训家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出自己的家训家规;在“旬阳县国学教育基地”和国民教育校园内,宣传好家风好家训;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营造寻常百姓文明的修身齐家之道。

“外”侧重借力推力,用“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县范围内以村(社区)为单位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动员村中“公道正派、威望较高、敢于直言、热心公益”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县镇人大代表、村民代表、乡村精英等乡贤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对后进典型和先进榜样进行道德评议,分别在“善行义举”榜和后进榜亮相,号召全村踊跃学习先进,合力帮扶后进。

三、旬阳县村规民俗的运行原理

随着道德评议的推进,利用他人的外力转变自身的被动式作用,或者说利用外部环境压迫对自身行为、意识形成不可抗拒力会因环境的扭转(周围人对自己态度的好转及认可),使自身认同感增强而逐渐内化于心,群众内心的道德标杆会自发形成约束力,点状、个体的约束力会在更多的场合中达成共识,从而构成形成片状、群体的制约力。这种群体共识的约束力从内发而外化,开始大部分存在于口口相传中。

村域治理,是社会治理最基层的环节,治理不同于管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是我党首次提出,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相比,“治理”重点是强调多元主体管理,民主、参与式、互动式管理,而不是单一主体管理。传统管理最大的弊端就是消解了群众的主体性,一旦使群众感受到自己只是被动参与者,有“事不关己”的态度,整个村域管理的大环境就会陷入被动局面,村域工作很难开展。扶贫过程中,正是由于贫困户长久以来受管理的模式,大部分丧失了自己的“斗志”,认为扶贫中自己仍是被动者,“你们怎么扶是你们的事情,我不用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没有了主动权,就没有了参与的欲望,没有致富目标,如何真正脱贫?

村规民约是公约的一种形式,所谓公约即强调是多数人约定而成的,它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规定村民的行为,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则是规定村民违反和破坏规章制度的处罚条款,主要有进行教育、给予批评、作出书面检查等内容。它是群众自发认同而提出的,合力而成使群众在这种规章制度制定的参与度高,它所具有的约束力一是在一定程度上比村委制度要强大,二是填补了村委制度的空白区,让感性判定与理性断定相結合,让内外因作用同时发挥在村域治理中。

村规民约并非新的发现,它在历代以来的村域治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也不同。在当代村规民约一直是存在的,但大多流于形式。随着旬阳在脱贫攻坚过程的深入,明晰脱贫是个系统化的过程,不单单是物质上的丰盈,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充实,以一带百,扭转民风,净化政风,实现国家治理的政通人和。矛盾论强调个体存在于整体之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在村规民约流于形式层面上时,民风不正,大环境造就人人“甘于贫困”、“争贫受贫”现象;通过村规民约的约束和扭转,既杜绝了此现象,而且人人带动改善周边氛围,自发营造更好精神环境。

目前,旬阳县的金寨镇、神河镇、白柳镇等乡镇推行的村规民俗建设在脱贫攻坚中成效尤为突出,吸引多方学习组前来参观、交流。村规民俗建设实质上也是改善农民地位边缘化的方式,提升农民当家做主意识,相信其在随之而来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向敏(1989— ),女,硕士研究生,籍贯陕西旬阳,中共旬阳县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党建

猜你喜欢

旬阳县旬阳村域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传统音乐类】 旬阳民歌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旬阳民歌大家唱活动正式上线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发展类型及对策研究
村域人地关系定量研究——以重丁村为例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立足村域资源
缠访者入县志
旬阳烤烟新品种(系)区域比较研究
陕西省旬阳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预防研究
春天旬阳
村域经济治理效率综合评价的非参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