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社会归因及对策探讨

2018-12-20艾葳

赢未来 2018年23期
关键词:厌学情绪社会因素农村教育

艾葳

摘要:初中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极其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干扰,从而出现负面情绪,厌学情绪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从一系列社会因素对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现象展开分析,以期为解决这类现象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村教育;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社会因素

引言:社会经济稳步增长,社会环境却并未得到净化,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差,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心理层面来说,厌学情绪是显著表现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初中生的学习质量快速下滑,厌学情绪高涨。据调查得知,近一半的学生已经产生厌学情绪,且男生数量高于女生数量。

一 厌学情绪的具体概念及表现形式

所谓厌学,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待学习的态度不端正,针对学习行为存在否定心理。具体表现包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发生冲突。综上所述,厌学情绪既是心理问题,同样是行为问题。根据大量调查发现,通常具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会具有抑郁、焦虑等病症,且与他人关系不融洽。

二、厌学情绪的社会归因分析

由于农村教学条件以及生活环境限制,学生的厌学情绪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一)社会整体风气

随着企业的招聘门槛逐渐提高,不公平事件频发,但是学校并不会从现实角度教导学生,各种理想式教育导致学生屡屡碰壁,从而导致学生的反感,其中,企业对基本工作人员的需求大幅降低,甚至于普通大学生的薪酬步入体力劳动者,从而导致农村学生认为浪费时间读书不如立刻出去工作。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即便是农村青年,也必须面对买房压力,由此,金钱论更是充斥于校园,严重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者,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环境并不优越,学费成为家庭负担,无疑加剧学生厌学情绪。

(二)人才选拔制度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唯分数论成为国内教育的基本理念。初中教育以中考为核心,尤其是农村初中,其不断为学生灌输跳出农村、进入城市的观念。由此可知,农村初中教育依然会以培养高分学生为核心,放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最终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学生以及教师无法提出自己的想法,放弃创造力,被考试所禁锢,且教师以及家长均以考试分数定义学生,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受阻,学习兴趣大幅下降,厌学情绪随之而生。

(三)大众传媒的误导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可能对学生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内容不良的刊物,其在学生中传播速度极快,严重危害学生思想。同时,农村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三观可能受到扭曲,例如学生开始盲目追求物质,受到犯罪思想的侵蚀,从而放弃学业,厌学情绪随之产生。此外,虽然新闻媒体传播速度,但是新闻工作者为吸引学生眼球,而不再追求新闻的真实性,甚至大范围添加娱乐性材料,例如成功人士的心灵鸡汤,而未能认真描述其创业的艰难过程,从而导致学生的思想受到扭曲,认为创业成功性较高,认为机遇的作用远高于学历,学习态度产生偏差。

(四)文娱活动的不当

文娱活动在农村发展较慢,且绝大多数娱乐活动均出现于电视媒体。由于缺乏娱乐活动,学生只能学习到语文、数学等主课,而无法接触到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同时,现在的体育课程依然以考试为主,学生无法真正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家长与教师认为文娱活动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此外,农村管理较为混乱,各式各样的网吧公然接待未成年人,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而希望通过网络游戏来缓解,进而沉迷于网络环境,每日每夜打游戏,精神逐渐被吞噬,厌学情绪高涨。部分零售店无条件售卖给学生香烟以及酒类,还有极个别的店主为了拉拢学生,用不良的方法诱导学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注意力从学习上被转移到社会性活动上来,对学习也就产生了厌恶感。

(五)农村留守儿童增多

随着就业压力逐步增加,农村青年均前往一二线城市工作,以求获得更高的薪酬,转变当前经济状况,由此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其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乏,致使其内心感到极其孤独。同时,学生的三观应当由教师和父母共同培养,缺一不可,仅仅注重文化教育而缺乏精神教育,只拥有教师的关爱而缺乏父母的陪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幅下降,其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出现。

三、改善农村学生厌学情绪的思考

(一)改革用人制度

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目前,社会应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同时,企业不应佩戴有色眼镜,区别对待应聘人员,应当做到人尽其才,解除传统的限制,以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为考评依据,减少非正常流动人员,促使全体员工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二)加强媒体的整合

政府部門应加大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力度,杜绝不良新闻,保证正能量传递给学生,积极塑造学生的三观。同时,培育出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价值引导者。对农村的初中学生来说,新闻媒体能够转变学生的认知,改善人与人的联系。因此,新闻媒体应加强育人功能,促使其正确了解社会,未来成为综合型人才。此外,新闻媒体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抛弃博眼球的工作观念。而且,目前的新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手机媒体人员,手机运营商应及时清除不良信息,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三观,发挥出正能量。

结语

农村初中生会受到诸多社会因素而产生厌学情绪,本文认为社会整体风气、人才选拔制度、大众传媒的误导、文娱活动的不当是促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因素,由此,本文提出改革用人制度、加强媒体的整合,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发展成社会的顶梁柱。

参考文献

[1]高虎龙.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227-228.

[2]赵晓通.从自我意识角度看农村初中厌学学生的转化与管理[J].晋中学院学报,2015,32(04):88-91.

猜你喜欢

厌学情绪社会因素农村教育
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关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
陆游羲皇情结形成的社会因素
高职学生厌学情绪抑制途径的几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