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错觉在西安园艺博览会的运用与研究

2018-12-18张虹逸易盼昕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艺术手法园林设计

张虹逸 易盼昕

摘 要:园林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其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所涵盖的专业学科也越来越广泛。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新时代。传统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山水的独特风格。而现代造园应在传统园林的影响下注入新时代的设计思想。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意识到视错觉的艺术性,合理利用视错觉并加以艺术手法的处理更能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要。本文通过研究西安园艺博览会中大师园视错觉的综合运用,归纳与总结视错觉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旨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新思路的参考。

关键词:视错觉;园林设计;艺术手法

1 概述

1.1 西安园艺博览会的概述

西安园艺博览会于2011年盛大举行,其主题为“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主题引自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长安”中的天所代表的是自然,人代表的是城市,长安是西安的历史名称。创意自然则表示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修复自然并注入新时代的设计思想。其理念为绿色引领时尚,倡导简单而不奢侈,低碳告别高耗,回归自然,不事雕饰,绿色生活成为追求的时尚。

世园会址在自然环境优越的浐灞生态区举办,为重要的自然资源。规划中对其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进行详尽的分析并重新整合,对生态区内的水体最大限度的保留。规划中对原有的自然生态充分利用,并实施修复生态的工作,贯彻落实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1.2 视错觉的概述

视错觉是指人在观察事物时受其他客观因素的干扰或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或基于个人经验、参照物不同而形成错误的感官体验。对于视错觉的定义,不同的研究人员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说法。

医学家定义视错觉是指人在“看”这一过程中,大脑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眼睛获得有限的信息做出最好的诠释。当我们用眼睛观察周边事物时,视觉感知系统会早一步调出脑中储存的信息与眼前的事物进行对比并做出判断。但是,由于自身的生理限制,一部分人往往无法客观真实地反应事物的本来面貌,会对事物的大小、长短、色彩等物体形态形成视错觉。

心理学家定义视错觉则是由于人的经验与长期的实践或不正确的参考对象而形成的一种错误的判断与感受,观察者在客观因素干扰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对图形产生不客观的感官体验。

总的来说,视错觉就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中产生的一种视觉感受,它是无可规避的,是人们看到某一事物根据其生理或心理因素而导致的第一反应。

2 视错觉在园林空间中的设计手法

2.1 反差式对比手法

视错觉的设计手法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运用,可以使游人所看到的景物与其生活经验产生重大的反差。这种巧妙的设计方式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已有所运用,如留园的入口运用了空间对比的手法,通道长度约为50米,当人们进入留园的入口时会感觉通道又窄又长,此时游人的心情是浮躁的。但通过入口通道后,人们走到主景区看到眼前的景物就会产生阔然开朗的感觉。其入口通道在设计上运用了大与小的对比、明与暗的对比、疏散与密集的对比,形成了丰富多变的空间。使一条狭长的通道,有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不会让人感觉单调乏味。其曲折狭长的入口与园内开阔明朗的景色又形成了对比,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处理手法。

2.2 延展性手法

又如拙政园内的吾竹幽居营造者运用了虚实对比的手法,巧用镜子以及水面的反射扩大了空间,使游人产生一种无限延伸的错觉。《园冶》中说道:“园林巧于因借。”在古代我国园林营造的过程中巧用借景的手法,有意识的把园外的景物借入园中,从而提升景物的高度,使游人产生一种置身于大自然中的错觉。步入吾竹幽居亭中园区域,即可见到北塔借景。拙政园非皇家私家园林,因此园内不允许建塔,但营造者发现在中园区入口处正好能清楚看到北寺塔,于是北塔便被借用成为拙政园的一景。

3 分析大师园中的视错觉景观设计手法

3.1 反差式对比手法在大挖掘园中的应用

在大师园最受游人热议的是由德国设计师马丁·雷恩·卡诺设计的大挖掘园。设计师在1000㎡的园地上挖掘一个洞口,作者寓意其地洞是到达中国的那一点。从远处看让游人产生一种仿佛看到深渊的错觉,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从地洞口往下看,地洞则是草皮下方的一个10m宽混凝土壳层结构,四周设有玻璃扶手。洞内设置扩音器,其作用是用于户外现场演说或者远距离对话时使用。设计师选择了阿根廷、美国、瑞典和德国作为外国站点,当游客接近地洞时,能够聆听到世界园,离开地洞,到达世界的另一端。设计师表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花园是将人们带入一个“外来”空间的地方: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自然,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但大挖掘园的地洞不仅是一个物体,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仔细观察表层地面的空间体验。其大胆的设计构想丰富了游人的参观体验。

3.2 延展性手法在迷宫园中的应用

在2011年西安园艺博览会中,玛莎施瓦茨在大师园中设计了一个35*35m的迷宫园。建园中主要采用砖、单面反射镜子以及柳树。在走廊上反复使用单面反射镜子,形成了无限延伸的视觉效应,有趣的是游人在走的过程中会在镜子中看到其他游客的脸以及听到游人们惊慌失措的惊叫声。在道路尽头设置了一个三角形的内部空间,空间微妙地变化着,伸展或者收缩,变宽或者变窄。墙面上贴满了单面反射的玻璃,镜子的反射更加夸大了空间变化的效果。区域内种植了若干柳树,由于镜面反射使经过的途人产生仿佛置身于无尽树林的错觉。

4 广州展园的设计构想

笔者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及广泛阅读,对视错觉和景观空间有了全面的了解,基于对大师园中的大挖掘园及迷宫园进行分析,认为仍有可完善之处。例如大挖掘园缺乏互动设计,导致游人体验感单一。笔者认为可引用舞台设计中视错觉的设计手法——重叠法,增强游人的体验感。重叠法则是基于人眼的错觉,通过布景间的重叠构成舞台的空间。视觉经验告诉我们,两个事物部分重叠时,虽然位于后面的部分被遮挡住,但我们心目中仍然可以联想到它的完整形象。重叠法多用于舞台设计,但用在景观设计中鲜有先例。基于對西安园艺博览会景观设计中的视错觉运用与研究的分析基础上,关于广州展园的设计,除了引用岭南特色文化,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运用视错觉效应,全面提高展园整体效果。一是运用造型元素变形视错觉。比如,在广州展园的建设中,充分运用造型视错觉手法调整视觉感受,可以运用飞檐、侧脚与收分等方法,借助微妙的变形方式,突出建筑形体气势,实现美观性与实用性有效结合。二是借助空间视错觉。通过分析构成园区内空间形态,进而精准把握园林景观空间与视错觉形态之间的关系,利用点状体、线状体、面状体、块状体四大元素,创造符合人们审美规律的空间形态景观。三是依托光影视错觉和色彩视错觉进行设计。在园区中利用镜面、金属等特殊材质的反射原理产生错觉空间。同时,利用有冷暖、轻重、迫近和膨胀感等特征的色彩渲染气氛、营造氛围,让园区景观更有个性。

5 总结

在视觉的艺术语言组织中,对错觉现象的不同理解,有助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营造。通过对西安园艺博览中大师园的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巧妙地运用视错觉。景观设计中运用视错觉手法可引用舞台设计中的重叠法,丰富游人的感官体验,使游人在游览园区的同时感受到景观设计的魅力。

猜你喜欢

艺术手法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南方园林设计与施工、养护
园林设计中地形的塑造
以艺术手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音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音乐:语文教学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