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优化措施

2018-12-18陶云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内涵措施

陶云

摘 要: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一种重要的图书馆发展理念。然而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多是在“技术至上”的原则下展开,很少从根源上去探讨什么是图书馆“智慧”以及人在知识获取中需要怎样的智慧支持等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的智慧图书馆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着重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的内涵以及目前智慧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期望能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措施;内涵

当前,各行各业正朝着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与变革,图书馆作为信息密集型行业,也必须融入到智能化的潮流与趋势之中。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史,其主要经历了从传统纸本、物理图书馆到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的转变。伴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必然进一步转变为智慧图书馆,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导模式和最高形态。智慧图书馆将是图书馆发展的一场新的革命。

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作为目前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而关于其概念,国内学者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国内最早的提出者严栋认为“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指出了构建一个智慧图书馆所必须的要素。之后,学者们对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大多以严栋的观点为基础进行补充,认可智慧图书馆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但与严栋的定义所不同的是,董晓霞、乌恩、张海萍等人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综合型图书馆,而韩丽、李显志、张振玉等人则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更高一级形态。2015年,孙利芳等人对智慧图书馆进行再定义,从宏观层面出发,多角度、多维度的对智慧图书馆进行剖析,使智慧图书馆的定义更加丰富,提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共享图书馆的观点。综合一些学者对智慧图书馆的定义,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依托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对图书馆进行智能化管理,针对用户提供智慧化、个性化服务的一种新的图书馆发展模式。

2 发展智慧图书馆的意义

自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发布《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以来,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智慧社会、智慧社区、智慧校园乃至智慧快递等各个领域的“智慧化”正在快速地从概念走向现实,并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智慧社会”,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等的深度融合,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新动能闭。在教育领域,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末高等院校要基本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囚。作为社会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论是智慧城市、智慧校园还是智慧图书馆,必须也必然要适应国家宏观战略布局,纳入国家智慧化战略体系。因此,图书馆需要加快谋划,加快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转型,不断提升信息和知识服务的能力,从而在服务“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3 我国智慧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3.1 智慧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相关研究流于表面。目前,由于智慧图书馆提出来的时间太短,届内学者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尚处于概念阶段,使人们在看到“智慧图书馆”这个词后,无法想象出它应有的样子;对于技术的研究多是停留在技术本身的介绍,且不够深入,针对性不强。多数是基于某种技术展开对智慧图书馆的论述,并未体现出技术与图书馆的融合。而且缺少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对智慧馆员培养的研究过于笼统,缺乏实际操作性;对智慧图书馆实践应用系统的研究过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緊密。

第二,研究领域有待拓宽。虽然近些年学者们针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领域由最初的概念、特征发展到技术、服务等方面,但有些在智慧图书馆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及出现的问题尚未得到重视,比如馆藏保护问题、数字资源版权问题、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能力不均衡等,目前国内学者针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甚至尚未涉足。

第三,社会重视度有待提高。智慧图书馆的实践探索多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公共图书馆研究力度不高,而且普遍缺乏与技术研发企业的紧密配合,公众认知度偏低,不利于未来智慧图书馆的普及和长久发展。

3.2 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优化措施

第一,加强战略规划与业务布局。由于智慧图书馆发展起步时间不长,还处于偏概念化和探索阶段,因此,图书馆向智慧化的转型应该统筹规划设计,实施分步走的战略。例如,可以从技术发展和技术接入的角度,按照初期的伪智慧阶段、实现精准服务的弱智慧阶段、实现智能响应的强智慧阶段、以及能够自动提供“类人”智慧服务的超智慧阶段的渐进式发展路径,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并基于不同阶段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特点进行新的业务布局。

第二,加强对图书馆员技术能力的培养。图书馆向智慧化转型的过程中,对馆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能力将成为图书馆员的基本能力。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没有智慧的图书馆员就没有智慧图书馆。只有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没有理解智能技术并会利用这些技术进行服务的图书馆员,图书馆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技术对接,那么图书馆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也就难以转变为智慧图书馆。因此,图书馆应重视馆员的技术能力,通过设置馆员准入机制、制定培训制度和设置培训课程及讲座、论坛和建立激励制度鼓励馆员自学习等途径,进一步培养和提升馆员利用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

第三,加强对用户技术能力的培养。图书馆的最终价值是通过它对用户的作用效果来体现的。用户自身状况是影响图书馆用户满意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用户对利用图书馆的认识、利用图书馆服务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智慧图书馆是基于新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智能技术贯穿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整个过程,而多数用户对新技术和新环境并不熟悉,缺乏一定的技术素养和数据素养,更无法自主地利用这些技术获得所需要的服务。因此,图书馆应与用户建立有效的沟通,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多种交流和学习方式,让用户紧跟并适应图书馆的最新发展,培养用户利用图书馆设施和服务的能力,并增强用户信息素养、数据素养、数字素养、技术素养教育,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第四,增强智能技术的敏感性。科技是有价值智慧形成的重要保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型是随着智能技术的升级不断发展和演变的,智能技术是智慧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图书馆要积极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需求环境,尽可能地感知、发现并及时引入智能技术,加快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进程。要建立研究团队、技术研发团队、应用推广团队,加强技术的预警判断和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转化,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经验,与技术公司开展有效的合作,融入到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之中,增强建设智慧图书馆的主观能动性,占据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主动权,加快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变革的进程,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智慧图书馆来说,目前还属于新生事物,国内诸多学者的关注度和研究力度还有待提高,虽然国内各地都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实践,但总体来说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对智慧图书馆的完整认识和可资借鉴的最佳范例。因此,未来还要各方共同努力,更多地讨论、交流、学习和借鉴,加大研究力度和关注度。将智能化作为技术手段,通过自我开发、合作开发、技术引进相结合等途径,将智能技术更多地应用到图书馆中,将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作为应用目标,推动智慧图书馆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利芳,乌恩,刘伊敏.再论智慧图书馆定义[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8):17-19.

[2]李伟超,贾艺玮,赵海霞,张柳琪.近十年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18(03):171-176.

[3]初景利,段美珍.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J].图书馆建设,2018(04):85-95.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内涵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挖掘习题的内涵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