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翻译教学中转喻能力培养方法

2018-12-17白姣张剑飞

理论观察 2018年8期
关键词:转喻英语翻译能力培养

白姣 张剑飞

摘 要:转喻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格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语言中。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實际应用能力,对学生转喻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转喻能力培养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学生转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关键词:英语翻译;教学;转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165 — 03

引言

转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语言中。转喻主要通过关系概念化过程、概念映射、对同一功能领域的两个概念用涵项连接的方式等形成非对称性映射〔1〕。转喻认知主要是通过一句话对另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的某一实体概念进行概述。其中不仅限制于从语言现象中辨认的低层转喻,还有从语法转喻及言外转喻的高层转喻。2010年教育部颁发文件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与交际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随着学生对英语翻译的实际应用,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的认知思维〔3〕。转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英语翻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英语翻译转喻能力的培养方法

转喻(Metonymy)作为一种修辞格,在认知语义学崛起时建立,主要以喻体代替本体,而在转喻句中喻词与本体都不会出现,而是直接将本体说成喻体〔4〕。借喻通过喻体来产生更加含蓄、深厚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让句子更加简洁明了。概念转喻映射结构图,如图1所示:

而转喻也分为高层与底层,高层转喻时作为研究间接语言与语法的一种重要手段。标志性的转喻主要出现在场景理论中,将其概念范围拓展到语言行为领域〔5〕。将场景中的间接语言看做整体场景的表达,而不同间接的表达作为部分,因此一个场景就由多个间接表达所组成。转喻思维也就可理解为场景中的一个间接表达能够激活整个场景,从而获得整体意义〔6〕。因此转喻中认知背景也是影响转喻最重要的因素,高层转喻思维基本操作模式图,如图2所示:

1.1 英语翻译教学中指称转喻能力的培养

转喻指利用一个概念指代另一个概念,也是转喻中最常见的一种经典转喻方式。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转喻能力的培养主要有对转喻的解读,其次是对转喻的识别两部分,首先是对转喻的解读,让学生能够对词汇转喻有一定的认知。其次是对学生转喻能力培养中的转喻识别〔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本内容中规约化的转喻,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所体现的转喻思维,并且对转喻理念的认知模型中的规律进行详细讲解。例如,在“How long is the river”一句中,大部分的学生只是简单的了解,并不能看出其中存在的转喻,而这句汇总实际是标量转喻的体现,利用标量上限来代替整体标量。如果利用“short”代替“How long is the river”中的“long”,将会形成标记异常表达。许多转喻现象中发话人是有意制造特殊的修辞效果,这种转喻现象在语言中已形成固有的语言,例如用“Hemingway”代替“海明威作品”、用“iron”代替“熨斗”等等。

1.2 英语翻译教学中语法转喻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大多数时候很难发现句子中存在的转喻。想要帮助学生正确的对非常规转喻,也就是新创转喻进行认知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创新转喻离不开语义制约、语法制约、语用制约等,例如在“The sax is in a good mood”一句中,虽然从表面看来,语义与搭配十分不协调,但主语呈现的是乐器——萨克斯。因此从主语可以推导出句子中所说的“萨克斯”实际为“萨克斯手”〔8〕。学生对转喻的评价能力培养,主要由因语言现象在发生过程中的一定内在动因,语言教学需要应用到一定的实例与操作依据〔9〕。由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机能与基础大致相同,因此学生的认知也大致相同。以这种认知的共同性为基础,英语与汉语中的转喻表达有一部分相似的部分。培养学生的英语翻译转喻能力,教师应当从语句与语法结构等入手,以举例的形式,像学生揭露从语句到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转喻现象〔10,11〕。识别与解读转喻能力培养的基本前提就是影响学生词法与句法的实现〔7〕。以词类为范畴,以范畴为例,让学生明确范畴化词类,从而体现名词动用的具体化。

2 英语翻译教学中转喻能力培养的实现

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离不开实例,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对实例中转喻的辨识能力,根据实例出现的内容顺序进行解读:

实例一:THE SCHOOL IS MAN :例Despite the new coat and cable guardrail of paint, the school I recognized 10 years ago is still remarkable and persevering.这一句将学校比作人,并且利用一些消极的副词进行修饰,来显示出学校多年不变的风格,从而表达对学校的消极情绪;

实例二:MY MOTHERS ENGLISH IS CHOP SUEY:My brother prefers to speak English more than I do.He criticized her especially for my mother. Often, her Pidgin - China is like a scrambled chop.这一句中表述了母亲的英语水平,表型出目前英语中夹杂许多洋泾滨英语,并且弟弟对母亲难以忍受,经常批评母亲的英语水平,表现出因为母亲的英语水平而感到尴尬;

实例三:THE TEACHER IS A PALM TREE:My only memory for him is that he wobbles on his heels like his palm, and he always holds his twitching hands behind his back.这一句虽然采用明喻手法,但从概念域来区分这一句应归为暗喻的一种。将教师比喻为棕榈树,通过副词、动词词组等修饰,将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

3 转喻能力实例分析

学生转喻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还揭示课本中的转喻形态与社会关系。在实例中,将内容与社会联系起来,便能看到其中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实例内容。转喻分析的基础上,为今后综合分析提供有效支持,实例中态度评价资源,如下表2所示:

分析上表可以看出,“Chinese”相关的词句全部都为消极评价,从整体看来也都以消极评价资源为主,这样看来对转喻的分析也找到了支撑。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下,上述例子中能够体现文中作者与其家人教育程度与社会融入度上的差异,也是中西方文化冲撞的另一种体现。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想要提高学生英语翻译的转喻能力,需要教师对外语学科知识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以要以培养学生转喻能力为目的进行目标语言学习,注重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对学生转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杨敏,黄翔.基于跨境电商方向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6,(11):77-79.

〔2〕张松松,顾云锋,潘艳艳,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研究报告——以南京地方高校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 2016,(02):70-74.

〔3〕金衡山.问题与对策:英语文学阅读课程设置原则与实践——基于华东师大英语系文学阅读课程的实验〔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6,(02):14-21.

〔4〕高岩, 卢珊, 吴耀武. 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及其演进——基于2001-2014年CSSCI数据库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6,(01):24-30.

〔5〕张屹,陈蓓蕾,李晓艳,等.智慧教室中基于APT模型的iPad电子教材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Tobys Dream》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6,(08):63-71.

〔6〕俞毅, 崔亿君, 徐春华,等.中文教师眼中的中职英语教学——谈英语教学的“兴趣、情景、应用和文化”〔J〕. 业技术教育,2016,(05):27-30.

〔7〕李恒,曹宇.第二语言水平对双语者语言抑制能力的影响——来自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和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的证据〔J〕. 心理学报,2016,48(4):343-351.

〔8〕李怀奎, 李跃平,LIHuai-kui,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的整合——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30所示范院校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70-75.

〔9〕邵海燕,丁宏偉,纪楠.互联网技术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理论、模式与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8).

〔10〕胡伟力,陈怡婷,谢鹏,等.基于“5+3”改革加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8):29-33.

〔11〕李克,卢卫中.英语专业学生转喻能力对翻译能力的影响探究〔J〕.外语界,2017,(01):64-71.〔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转喻英语翻译能力培养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