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8-12-17李楠王云

理论观察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用失误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李楠 王云

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化进程中, 大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我国大学生在英语运用中依然存在大量语用失误,要培养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要培养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就要制定英语语用能力的具体培养策略:转变教与学的理念,提高英语实践兴趣,转变以此来加强大学生对英语语用能力的认识,激发大学生提高英语语用能力的兴趣,达到提高大学生群体英语运用能力的目的。语言内容和相关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大学生;语用失误;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162 — 03

一、引言:

当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外国文化传承中的精髓,更需要准确的利用英语这一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来发扬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学习一门语言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能够在交流中使用它,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面对日益发展的全球一体化环境下,英语语用能力已是大学生的必备能力。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由于语言环境差异、个人态度、应试教育等原因,虽然达到了一定的英语水平要求,但却缺乏对英语如何恰当使用的应用能力。培养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学以致用”。大学校园教学资源较中小学更加丰富,教具和教学设备也更加的完善, 这为大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好外部条件。有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再辅以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语用意识,真正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英语和表达思想。

二、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语用失误

英语和汉语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下,表达相同意义的思维方式不同,这就造成了在缺乏语用能力的情况下,大学生在使用英语时普遍存在语用失误现象。要培养大学生的语用能力,就要正视这些失误,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1.语用语言失误

我国大学前的英语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应试为目标,主要学习英语知识,以语法为主要内容,注意语言的规范形式。虽然对教材的会话内容进行了加强,但仍以语法规范,固定问答为基础,缺乏灵活性,也忽视了实用性。到了大学学习中,许多学生依然在套用过去的模式,思维不够灵活。

首先,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多义词的词义掌握死板。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仅仅能熟练的掌握一个多义词的一到两个意思。由于对其他意思不熟悉甚至不了解,因此无法做到根据语言环境正确判断意义与使用词语恰当表意。例如在英文中有一个词同时具有:“物理的”,“身体的”,“物质的”以及“体检”等意思(以上为大多数字典的排列顺序)。比如在遇到“在献血站,我接受了一次体检。”这个句子时,大部分学生还是常常第一时间把本应译成“体检”的词译为"物理的。这就是中国学生被单词学习时只了解字典中前一两个意思的习惯导致的。还有一些语用的失误是由于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不了解造成的,例如:“面包与黄油”,这在中国人看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是在美国人看来那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也就成了“生计”,指收入的来源。在两个走在一起的人分开时说“面包与黄油”又可以是一种祝福,“吉星高照” 之意,大学生如果不知道其言外之意和文化背景就会产生疑惑不能很快掌握真正含义,进而影响交流的顺畅。

其次,大学生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不够了解或者了解得不够透彻,对一些熟语或俚语的积累不够,在使用英语时会自动带入汉语思维。在汉语中,语句和意思讲究一一对应;然而在英语中,有些句子成分是可以省略的,意思和句子之间往往并不能一一对应。并且,特定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不是字面意思,而是包含其它的意义。比如,“如履薄冰”,学生在翻译时往往直译成“在冰上走”, 但英语中没有这种说法。 出现这种失误的原因是英语与汉语的学习有很多的共通之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找出两者在不同方面的不同之处并且加以总结。稳固的知识积累是运用一门语言的基础,词汇的积累是英语语用的奠基石。

再次,错误理解短语或句子的意义是目前大学生英语语用过程中最普遍的问题。英语短语或句子的意义通常不止一种,尤其是短语。学生会忽略掉短语和句子的完整意义学习。因此,对英语知识的“知之甚少”会直接造成学生对短语或句子的不全面理解和錯误使用。有些句子是绝对不能按照句子表面的结构去翻译的,如果对句子中短语或者结构的深层含义不了解,直接逐词逐字翻译出来的意思可能会跟句子原本的意思大相径庭或者截然相反。

2.社交语用错误

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中庸精神为主;而西方则是开放的国度,思维方式跟中国是大相径庭。由于思维方式、价值观、风俗习惯等的不同,中国人在和外国人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误会。比如面对西方人,我们的学生仍在中国的谦逊思想先客气的表示拒绝,但在西方人看来,更直接,更真实的表达可能会更深得人心。另外禁忌语上我们的大学生除了已经为人熟知的“老”对于与西方人对话中为禁忌外,对其如何表达“老”的恰当用词却不是十分的了解。当需要表达“老年人”的时候,中国的大学生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直译,但是这种直译的表达在西方词典中并无老年人之意,甚至根本就没有这种说法。这种直译的表达在俚语中意思为“老公”“老爹”,非正式用法中对朋友讲相当于“老兄”。西方人忌讳“老”字,因它代表衰败,他们会尽量避免,所以我们中国人在涉及此类表述的时候也应切记不要用直译的方式来表达。

中国的汉字含义深刻简练,一个汉字可以涵盖的意义范围较大。如:“家”这个字,可以是抽象意义的,也可以是现实意义的。而在英语中,虽然有好几个词都可以译成“家”,但由于所涵盖的范围都不能够与中文的“家”相一致,因此在不同修饰语下不能替换使用。不同的修饰语限定了后面“家”的词的使用。例如:当修饰语是“舒适的”这类词的时候,由于修饰语的限定,后面的“家”是指房子,因此要使用英文中对应表示“房子”的“家”才对;当修饰语换成“和谐的”这类词时,由于修饰语的限定,后面的“家”是指家庭,因此要使用英文中对应表示“家庭”的“家”来表示家庭成员的概念。但是由于中英字义涵盖范围不同,中国的大学生也还不能准确选择英语的词语,将其合理用于交际中。

中国的大学生由于语用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对西方文化不甚了解,在用英语表达时会出现想当然的做法,产生许多外国人无法理解的中式英语和误解。如:“我想要一点白酒。”会被译成“我想要一点白色的酒”汉语中“酒”可以指任何种类的酒,但是英语中分别用不同的词来表示不同的酒。英语中,葡萄酒、红葡萄酒或者白葡萄酒都是专门的词来表达的。

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大学生在学习跨文化交际时,一定要透彻了解外国的国家历史文化。

三、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在习总书记对于“一带一路”发展方向上,语用能力也必将称为中国大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的能力之一,这样才能更好的吸收西方之精华,传播中华之光辉。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根据以上总结中可见, 大学生词汇在应用中的实际意义, 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现实交流中的语言使用方式都有所欠缺。为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具有语用能力的合格大学生, 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培养策略:

1.转变教与学的理念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密不可分。在当代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路人。韩愈在其作品《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单纯的为等级考试等相关应试考试而进行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使我们的大学生不仅能够流利的地说,还要说的准确、恰当。思想应该跟随时代变幻的脚步,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当代科技手段,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让学生脱离教师的监督也能进行自学,利用好当代丰富的学习资源,从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发现语用错误并改正。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首先要明确目标,要注意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课本有限知识之外,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掘语言运用的新知识、新技巧。要多接触英语原文内容,主动钻研词语、句子、篇章中的隐含意义;多用英语交流,尤其是利用大学中的外教与留学生资源,或者利用好网上的跨国交流平台。大学生更要主动掌握语用知识,在使用英语时注意避免语用失误,及时分析英语使用过程中的得失,使自己的语用能力不断进步。

2.提高英语语用实践兴趣

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不能仅靠教师的安排、布置、監控、测试。应更多的去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学习的内容、适合自己的方式,并积极鼓励学生在任何适当的时间地点,面对合适的对象采用英语表达。大学生可以结合西方电影、电视剧等媒体内容的趣味性和与英语能力运用相关的竞赛的奖励促进作用,使自己爱上英语学习,爱上真正熟练、准确运用英语交流。

3.提高大学生自身实践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吸收强度。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学生角度出发,寻找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和能够给予大学生更好锻炼语用能力的资源、方法、手段。教师不断了解新的语言发展,追上时代脚步,提高语用意识与水平,能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教师可指导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与英语有关的课外活动,增长自己的知识,拓宽眼界,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大学生自身更要注重语言应用的实践活动,积极利用每一个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与室友、同学在适当的时间,尽可能多采用英语交流,并互相寻找优缺点,相互促进。也可以多进行翻译练习,寻找有对照的英语素材(原版英语影视作品就是很好的素材),自己独立完成后,在与成熟的作品作比较,找出差距,缩小差距;大学生可以多参加与锻炼语用能力有关的活动,如:英文演讲、配音、小品比赛,不断促使自己提高语用能力。

4.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设备运用于课堂教学,计算机的便捷为大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捷径。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网络与计算机的融合为教师查找资料拓展知识提供渠道,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为课堂气氛注入活力,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极大兴趣。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校提倡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英语知识文化熏陶,在一定阶段自主参加语言活动实践,包括参加各级各类英语竞赛,如演讲, 短剧, 配音,写作等; 布置一些课前、课上和课后活动,并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应任务后,结合自身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一系列感受,独立撰写报告。这一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了将英语用到实处的机会,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也丰富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趣味性。在语用教学手段上,尽量为学生创造锻炼英语语用能力的环境和机会,比如为大学生们提供与留学生外教交流的机会和交流平台,促进中外学生日常的交流。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频率,并及时更正其错误。

结语:

文化爆炸的当今社会,英语已经成为我国大众普遍学习的语言。大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与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相关,各大高校相应教育部改革是大势所趋。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在硬件设施上为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丰富的客观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利用良好的策略去有效的提高大学生语用能力,成为我们如今主要面对的课题。就目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培养策路还是要先提高学生的掌握语言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大学生使用英语的主动性,增加大学生使用英语传递信息的实践机会。这样的策略就要求我们要在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上进行更利于学生语用能力发展的转变。知识丰富了, 运用英语的实践增多了, 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 才能真正让大学生主动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学习, 我国大学生语用能力势必会达到符合其自身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能够让西方认识”真正”的中国。

〔参 考 文 献〕

〔1〕温丰玮,易宁.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2〕董建霞.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策略教育探索,2013,12.

〔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223.

〔4〕张巨文.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2007(7):125-128.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60-165.

〔6〕陈曦蓉.语用能力与语用失误的培养〔J〕.巢湖学院学报,2005(7):137.

〔7〕唐红芳.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何自然.语用学和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10).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语用失误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称呼语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