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

2018-12-17黄梅

理论观察 2018年8期
关键词:选拔

黄梅

摘 要:党政领导干部问题是我国政治体制得以有效运作和永葆活力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在党政领导干部用人方面始终注重从选拨和任用环节来选出自我综合素养高、业务能力水平高和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党政干部,意在培育尽职尽责和有所担当的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守护者,和为保障顺利完成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把好国家决策者和管理者关口。而强化党政干部用人制度的关键就在于提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这也是能否保持党政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和有效工作的基础性要素。

关键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062 — 03

自我党成立以来,就对党的领导干部人选和工作要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转型时期,更要求强化党的领导干部用人制度改革,以提升他们应对新时期新问题的应变能力,以提升他们一心为国为民管理和服务的专业能力,以提升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创新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执政党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一系列干部理论为依托,结合当前执政党用人制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现状来深化执政党用人制度的改革,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为突破来解决新形势下的党政领导干部群众拥护问题。

一、影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因素

(一)党员群众的信用度

从双方地位来看,党员群众和党政领导干部之间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党政干部自身的综合素养能力能否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和信赖,直接影响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长期以来,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运作过程未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领导干部工作不能有效公开化,党员群众未能够对领导干部选任工作有一个系统性和透彻性的认知和了解,致使他们对领导干部产生了一些主观性的看法和片面性的观点,导致领导干部选任公信度大打折扣。显然,党员群众只有全面而又深化地认知了党政干部选任工作,并客观真实地了解了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的实践性活动,才能够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和信任,这样的公信度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民主性。值得注意的是,党员群众对领导选任的评价要建立在他们任用工作的应然状态上,而非一种假象中的实然状态上,一旦达不到党员群众所预定的实际结果,就会影响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任用工作做出客观而又真实的判断和评价,势必不利于提升领导干部选拨任用的公信度。显而易见,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公信度如何,不仅要着力提高选任工作运作机制效能,而且更主要的是要强化党员群众的自身知识结构、思维认知和民主法制意识等以提升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认知合理性和正确性,从而提高他们对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公信度。

(二)被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可信用度

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公信度高低问题,其最根本性的影响因素还在于被选拨任用领导干部自身的可信用度如何问题,被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自身的综合素养高且与群众选民在思想和认识具有一致性,那么,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度自然会提高。决定被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公信度的其自身的综合素养评判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决策能力。主要看是否具有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世情、国情和民情基础上,能否为国家的长远整体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向做出长效机制谋划。二是管理能力。主要看是否具有洞悉一切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问题的敏锐性眼力,能否针对存在的新挑战和问题而树立改革创新进取意识,从而提升自我在工作岗位上的管理水平为民请愿和为民服务。三是学习完善能力。主要看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剖析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能否承认且接受自己的缺点并紧随信息时代的社会潮流而不断加强自我培训和学习,以使自己能够不断适应岗位不断变化的现状需求而更好履行好其应有职责。

具体而言,干部本身拥有的管理能力侧重于考察干部是否体现为敏锐视角,同时也要侧重考核其当前表现出来的服务认识。在此基础上,党政干部应当拥有更为敏锐的视角,懂得运用全局性的视角来考察多种多样的事物,针对自身固有的某些认知与理念也要着眼于适当加以变革。只有如此,党政干部才能够拥有更优的创新性,针对现阶段的全新管理模式与管理思路予以全方位的接受。除此以外,作为党政干部还需表现为锐意进取的优良认识,而不能够觉得自身已经达到了最优的水准,从而表现为停滞或者止步不前的状态。面对市场化的全新趋势,作为党政干部就是要紧跟当前的全新时代趋向,针对自身所处的岗位予以更好并且更快适应。

二、当前党政领导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度的现状

(一)领导干部选任主体现状

首先,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更加完善,改变了过去以GDP数字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高低的基准,而是以德才为首要要素并兼顾廉、绩和勤来综合对领导干部选任工作进行评判;其次,把民主测评和抽评、民意和民访、社会调查等引入考核评价机制之中,使考核评价结论不能够停留在文字性的定论上,还需有具体性的量化实证描述;最后,注重由人事任免部门组织,各关联部门组成考评小组,坚持定期考评、不定期考评和长期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还注重对领导干部在日常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的应对处理能力进行监督和考核。

(二)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现状

首先,干部选任制度具有了创新机制,由人事任免部门下派督察员进入选任工作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并对存在的不足给予一定的意见和建议;组建党员群众组成的巡视组并给予他们特有的组织特权以对选任工作进行引导和管理;其次,引入互联技术与选任制度相结合的网络监督平台,开通全天候选任专项无记名意见栏和热线电话,并设置专人专管以最大化地收集选民对选任进程中的信息反馈;最后,不断强化选任政策、制度以及体系建立和完善,做好日常选任工作的检查和查处力度,并延伸选任监督力度到履职工作之中,一旦出现与任选条件不符合的情况及时给予纠正和整改。

近些年以来,信息化手段正在全面适用于当前的干部选拔与干部考评。与传统模式相比,建立于信息化手段之上的全新选任模式体现为更优的适用性,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实时性沟通。从群众监督的视角来讲,运用信息化的举措在客观上也可以畅通实时性的民众反馈平台。

三、新时期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路径选择

(一)公开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以提升公信度的民主化

其一,强化民主意识以推进人事制度民主化改革,凸显领导干部选任的民主性。注重党组织对领导干部的管理民主化,以及领导干部选任集体内部的民主化表决;其二,扩大选任工作中的群众参与度以及最大化的对选任信息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以提高群众对选任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而切实履行好自己的选举资格;其三,推进选任工作领导干部信息以及选任工作方式、程序、结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以实现领导干部选任工作全方位地向社会公开和群众公开并受他们监督;其四,加强对选民的知识水平和选举能力进行培训和教育学习,以提高选民选任领导干部的民主化技术和质量,切实在对领导干部选任工作进程减少一些主观性人为因素,而选出切实得到大家公认和满意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反映人民群众利益的领导干部带头人。

长期以来,针对党政干部在施行考核时通常来讲都倾向于定性考评,在这其中涉及到多层次的干部考评指标。然而实质上,有关部门如果仅凭定性考评来评价党政干部当前能够达到的整体工作水准,那么很难将其纳入精细化的考评视角下。因此为了从根源上加以改进,針对干部考核就要视情况融入定量考评的新措施。具体而言,建立于定量考评前提下的党政干部考核体现为更加显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这是由于上述模式能够紧密融合多层次的干部考评角度,而并非仅限于各个时间段的干部业绩。与此同时,针对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模式如果能够着眼于全方位的融合,则有助于在根本上强化干部现有的综合素养,对于干部自身拥有的服务认识也可以显著予以增强。

(二)提高干部选拔任用技术水平以提升公信度的科学化

其一,以量化分析工具为领导干部选任工作注入科学化因素。注重统一性公开考试选拔以及业务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晋升提拔相结合,通过考试着重从心理、知识素养、精神面貌等方面来考量领导干部的选任基础性条件,通过专业素养考核切实把胜任能力强、实践业务处理能力强和各方协调能力强的人得以正确性的选拔和任用。其二建立健全以科学为指导的领导干部选任测评体系。转变以往的唯学历、政绩、资历和职位工作等方面的测评机制,而应引入现代信息测评技术为辅助工具以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和多专业的智力测评系统给予测评体系的资源支持。

在提升公信度的有关举措中,关键举措应当落实于保障整个考评流程的科学性,通过运用科学性的手段与举措来给出相应的晋升决策与考评决策。在此前提下,有关部门针对党政干部就要全面明确其当前现有的综合知识素养、干部心理素养、总体上的精神风貌、协调与合作能力以及其他要素。在传统模式下,针对干部考评通常都会局限于较窄的考评视角,因而没能将原有的考评范围拓宽至多层次的考核要素。因此可见,有关部门如果有必要选拔或者提升某些年轻干部,则需运用综合性的视角来全面加以考评,从而确保将全面考评的侧重点集中于真实能力。通过运用上述的转变措施,对于多样化的考评与选拔模式就能够综合加以运用,并非局限于政绩或者学历等较窄的晋升与评价角度。

(三)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择优机制以提升公信度的制度化

其一,从相关的政策、制度和规范上来构建领导干部选任工作体系,以解决选任工作的依据性问题。一些工作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坚固和工作魄力大的领导干部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制度以及规范向他们倾斜和关照,以使人事管理组织直接给予选任,让他们及时地在应有的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为国家和问人民做好服务;其二,强化选任后的领导干部继续培训、学习和监督机制,被选任上的领导干部还必须通过培训和学习方式以熟悉和适应新任岗位职责要求,以能尽快地实现身份转变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同时,通过组织的工作谈话交流、群众回访、工作定期汇报和不定期的跟踪调查等方式,以强化对选任领导干部的延伸性监督,以调查到位的领导干部切实的工作能力与广大人民群众期望度是否具有一致性,并对选任有误之处给予及时性纠错;其三,合理配置选拨职位的资格条件和竞争选拔程序。以竞争的工作岗位现实状况以及岗位运作特点为依托,并考量现有满足竞争岗位的人才情况,坚持实事求是来制定能够吸引符合岗位工作需求的广大领导干部参与性的资格条件。

结语

鉴于执政党以往用人制度实践方面的经验和不足,我们党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进行了革新,特别着重凸显选拔任任用环节上的公信力,以最大程度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为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把控好用人监督关口,以促使这些党政领导干部坚守好岗位切实履行好职责,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从而促使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各个阶层的群众上下一致和齐心协力为建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参 考 文 献〕

〔1〕蒋瑛.有效提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实践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2,(12):

22-25.

〔2〕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研究〔J〕.探索,2014,(01):74-81.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选拔
法官的选拔任用与专业化培养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教育管理
高校辅导员选拔班干部的策略研究
小学体育训练队工作浅析
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与经济发展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学生干部选拔标准方式的探讨
成才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