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助力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

2018-12-17王新颖

理论观察 2018年8期
关键词:话语权意识形态中国梦

王新颖

摘 要: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冲击与干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面临着时代性的挑战,主要包括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吸引力不足,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外来社会思潮的冲击等因素。通过增强“中国梦”在大学生特殊群体中的影响,借助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以及扩宽“中国梦”的传播方式等途径,充分发挥“中国梦”思想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梦;意识形态;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039 — 03

意识形态话语权主要是指在社会思潮中,争取民众认同、决定社会舆论走向等方面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1〕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在当今社会思潮多样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梦”的提出为化解这些困境提供了创新性的途径。

一、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陷入困境

(一)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创新性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频繁地涌入我国,它们借助媒体的夸张渲染,影响着社会的不同群体。民众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对意识形态理论认同感的降低,削弱了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的辐射力量,团结统一、凝聚思想的任务也变得更加繁重。意识形态话语权缺乏创新性影响着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中,只是宣传基本内容和理论知识,往往没有针对性,在教育形式和理论创新方面还有很大不足,经常照本宣科、作表面文章,影响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制约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实现。

(二)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忽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与军事力量的对抗,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软实力彰显一国的地位与形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也离不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然而,由于各种社会思潮泛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时未找到合适的现代化转型时机,民众往往忽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导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降低,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很难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如,一些民众忽视对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阅读,甚至对我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持拒绝态度。同时,相关部门在进行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中,不能很好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逐渐削弱了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的能力,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很难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中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多种外来社会思潮干扰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

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就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排挤。苏联解体后,西方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变为中国,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愿见到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强大起来。因此,在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或“军事威胁论”等,破坏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在政治上,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采取消极批判的态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妄加非议。除了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施压外,更是加强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破坏,大肆宣传“意识形态过时论”或“去意识形态化”等,将西方的普世价值论宣扬到世界各地。

二、“中国梦”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的作用

(一)“中国梦”的创新性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中国梦”是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创新性。首先,“中国梦”是理想目标与现实基础的自觉统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热切期盼,如今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与军事实力均位于世界前列,“中国梦”的实现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其次,“中国梦”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改革开放之后,我党逐渐找到经济发展的规律,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和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最大限度地照顾人民的利益。最后,“中国梦”体现着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的结合,“中国梦”诉求的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它正确地处理了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梦”不仅体现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理想与目标,也蕴含着每一个中国人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与之前相比,“中国梦”的意识形态创新比任何的政治口号都更具吸引力与感召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与认同感,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中国梦”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支撑着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涵着丰富的智慧与思想,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进行现代文化的转化。为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需要,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优秀的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熟知的抗洪精神,航天精神,以及杨善洲精神都是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转型之后的体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也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为基础的。因此,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也就是重视“中国梦”的巨大作用,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引人、感染人,增强民众的认同感,使其为我国现阶段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支撑。

(三)“中国梦”在抵制外来不良社会思潮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巨大转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也给国民生活水平带来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多种社会思潮源源不断地涌入国内,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冲击,给我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理想信念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及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消极观念的影响,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不断重视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认真对待“中国梦”的实现与作用的发挥,努力宣传“中国梦”的中国特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思潮,明确“中国梦”与欧洲梦、美国梦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坚决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用“中国梦”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三、如何发挥“中国梦”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的作用

(一)增强“中国梦”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感召力

首先,注重大学生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教师在进行“中国梦”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课堂这一平台,联系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充分展示“中国梦”的发展历程、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并借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做到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统一。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感。此外,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将校报、校刊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丰富“中国梦”的传播教育活动,以更丰富生动的形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最后,积极开展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只有扎根基层,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将自己学到的“中国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检验,通过个人的亲身实践,更直观地感受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改革的进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中国梦”的深层次理解,自觉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

(二)用红色文化助力“中国梦”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保护红色文化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红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她承载着中国的光辉历史与优良传统,党和政府部门应当对红色文化遗产给予特殊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对青少年进行革命宣传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挖掘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其次,挖掘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经济保障。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经济价值,助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多样的形式宣传红色文化,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对外输出,让世界各地感受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为实现“中國梦”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后,完善红色文化的教育体系,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撑。教师应当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时代内涵与中国特色,使学生更清楚地区分“中国梦”与欧洲梦、美国的不同之处。利用电视、电影、网络媒体、图书报刊等载体,形成生动活泼的教育宣传方式,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民族感情、民族气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精神动力。

(三)扩宽与创新“中国梦”的传播方式

首先,积极利用多种载体宣传“中国梦”。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功能,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新媒介的发展对“中国梦”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引导社会舆论,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

其次,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更密切地联系时政,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梦”思想的感染与熏陶。此外,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余时间,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以“中国梦”思想为核心的主题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使更多学生自觉加入到“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文化活动中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推出更多的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与党政领导共同探讨“中国梦”的历史底蕴与时代内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最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开展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中国梦”宣传教育正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使每个公民的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发展的远大理想相结合,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美〕阿尔温·托夫勒.预测与前提——托夫勒未来对话录〔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

〔3〕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8.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3-8-19.

〔责任编辑:侯庆海〕

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China i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Facing the impact and interference of diversified social though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power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our country is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times, mainly including the lac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th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impact of the external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By strengthen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dream" in the special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by means of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red culture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way of spreading the "Chinese dream", the role of the "Chinese dream" though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is fully played.

Key Words: The Chinese Dream;ideology; discourse power

猜你喜欢

话语权意识形态中国梦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