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现实境遇的三重维度分析

2018-12-17武超

理论观察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时代

武超

摘 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建设需要辩证分析所处的现实境遇,不仅要看到机遇与成就,也要对困难和挑战做出判断和预测。放眼世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生机的同时,中国的外部环境依旧存在问题;立足国情,社会生产力和生產关系转型升级,社会结构分层和民众价值观分化却不断加快;结合党情,党的执政使命被赋予新的活力的同时,各种考验和危险却也依然存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执政文化建设;现实境遇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026 —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新了的时代,这标志着我们所面对的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1〕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同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也必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其在国际国内的现实境遇,有利于党执政文化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发展,构建出与新时代文明相适应甚至优于新时代文明的文化体系。

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国际局势伴随着不稳定、不明确因素的增加而不断发生变化,多极化进程和因种族、宗教等问题而引发的地区冲突齐头并进,全球化在为世界各国创造机遇的同时,也为之带来了各种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搭乘全球化的快车,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扩大国际影响力,逐步融入世界,把握时机,占据主动。

(一)机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多元化与多样性色彩

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失误与波折才会看见柳暗花明,苏东剧变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重大事件,给当时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带去了极大的彷徨与震荡,但这并没有使得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事业一蹶不振。相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模式的成形和不断深化,不仅是资本主义获得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机会,社会主义也从中受益,世界性社会主义运动伴之重现活力,并呈现出的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古巴共产党、越南共产党、朝鲜劳动党等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都通过自身的不懈探索,寻找出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路,一些西欧发达国家的共产党也力图通过“超越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等主张,扭转其在本国政党竞争中的不利局势。事实证明,一统天下的苏联模式并不能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选择,社会主义更应因地制宜,在客观条件基础上展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从信仰到理论,再到实践,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标签,它通过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反复比较和验证,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科学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建设社会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放置于世界无产阶级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环境中,以广阔的政治胸怀吸收和汲取了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政治文明,将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与世界格局变动相联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快速发展和转变。从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到改革开放再到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理论和实践探寻出了如何在经济文化各方面落后的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熠熠生辉的途径,并沿之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显示出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科学性,不仅照亮了社会主义在不可预期的发展前景,也为世界上其他还在探寻富强之路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总结。

(二)挑战:国家安全的外部环境发生激烈的调整与变革

国际治理体系与秩序的变革促进了国家之间经济往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不了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重大传染疾病和气候问题的恶化促使了相隔甚远的组织走向帮助与合作,这说明,无论是积极的发展,还是消极的矛盾,当今世界所发生的一切调整与变革,都在推动着世界各国寻求互助与共赢的路径。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及“一带一路”的倡议的提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事务的履行和实施,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将和平、和睦、和谐的愿景铸熔于国际事务的处理之中,展现出了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应有的姿态。“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2〕对于中国来说,世界和平力量近年来以几何倍数的增长无疑为中国国家总体安全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即使在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格局、“西方中心论”的理念难以为继的国际局势下,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所谓的“公正”与“合理”依旧缺乏普适性,世界和平和中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当今世界“资”强“社”弱的事实没有改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二者间的摩擦或口角时有发生,以中国为代表的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依旧需要抵抗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给自身安全带来的威胁。除此之外,一些西方国家总是忽视掉新兴国家的崛起必然会促进双方多方面共同利益稳步上升的事实,片面的认为在世界资源和国际战略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新兴大国的崛起必然会使他们本该得到或已经获得的利益受到威胁。这种带有守成主义的政治思维驱使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视中国的崛起为自身的威胁和挑战,并不断在政治博弈、贸易往来、文化安全、军事建设等方面给中国制造麻烦。

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成就与困难

从党的十八大的“三个没有变”到十九报告提出的“一个变、两个没有变”,这一转变反映了当今中国的真实国情,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改革开放、艰苦奋斗,实现社会各方面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在我们为此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要了解仍有一些不发达因素在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进程,深入分析正反两方面因素,对党新时代的执政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国情参考。

(一)成就: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转型升级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面临着经济落后,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等问题,为了要解决广大民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邓小平同志以经济建设取代政治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努力促使生产力的发展发挥出最大能量。受技术和人才等条件的限制,“要素推动”和“投资规模驱动”成为当时我国发展经济的主动力。依靠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吸引外资的发展方式虽然能在一段时间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资源环境制约的增大,这种不平衡的发展路径极易加剧民众之间收入差距,破坏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有碍中国社会的良好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党中央提出的发展战略,由依靠要素和投资规模的驱动转变为注重创新驱动,实现生产力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是一种高质量、内生型的战略路径,以加大科学技术和人才引进弥补原有粗放式、导入型增长模式存在的受交通、环境等因素限制的缺陷,参考人民需求和科技水平等因素,形成优化高效的供给体系,大大提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此同时,“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等执政目标的前后提出最大程度上契合人们对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的愿望,“一部分先富起来”的现实逐步向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与党“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愈发接近。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也对党新时代的执政文化建设做出了指示。新时代党要发挥执政文化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激发广大群众的责任、创新、冒险、竞争等意识,引导人们克服懒惰、封闭、守旧、仇富等心理,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经济政治文明的提升。

(二)困难:社会结构分层和民众价值观分化造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与建构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社会发生了并正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初的单一、僵化的社会逐渐被多元、活泼的社会所取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这表明,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途径、利益往来以及收入分配不再仅仅局限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主导,而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取决于利益主体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判断。逐利性的市场竞争加快了社会的分层,由原来以家庭背景、户籍来源、工作类型为划分标准的层级式逐渐转变为重视思想品质、学识学历、工作经验的个人综合素质的开放式结构,这给予了人们突破原有的身份约束,走向自由市场的机会。人们在自由竞争中不断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因为不同的财力基础、社会阅历和利益关系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意识形态领域与主流价值观念发生不同程度的交融和碰撞。这导致传统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接受着有史以来最大程度的挑战和解构,但是,解构实质上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建构,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现代化实际上就是一個构建符合当代人民多元多样多变的需求,具有现代特征的新的社会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结构分层还会继续,新型社会群体依旧会不断涌现,如何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同时满足其衍生出来的诸如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主观情绪,如何在各类社会思潮因网络虚拟世界的喧嚣而激荡碰撞的情况下,防止一切错误思想因“网”而生,扰乱视听是党和国家所面对的挑战。

三、实现新时代党的执政使命过程中的动力与阻碍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在了一个最接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有着高度的政治信念和历史使命感,在用实际行动回应来自其他国家政党的质疑和国内民众的期许的同时,对面临的困难和要进行的斗争也有着准确的把握。

(一)动力:新时代党的执政使命被赋予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迈进新时代,一个又一个时间节点见证了它引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程。现如今,站在“强起来”的历史起点,我国的国情社情党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原本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阐述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当今社会的真实情况。所以,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新的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这是一项基于综合分析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的情况、问题和矛盾所得出的重大政治论断,它不仅呼应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文化核心理念,更从根本上厘清了当代中国新的发展思路和党的工作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之后,在延续“三步走”的基础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被列入了党的执政战略中。进入新时代,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总书记又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做出了新的“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系统地刻画出未来几十年内我们党和国家建设任务书和时间表。新起点有新面貌,党的执政使命因激发出的源源不断动力而更具生机,它兼具了时代发展的阶段性与民族复兴的延续性。因为,虽然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变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却没有变;虽然党对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进行了更长远的部署,党完成目标的信心、坚定政治立场的决心以及夺取伟大胜利的战略定力却没有变;虽然我们党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难题,但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勇气始终没有改变。党的执政文化建设需要我们能够正确认清执政使命,理解时代内涵,顺应新形势,筹划新发展。

(二)阻力:“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依然是党坚定内在自信的阻滞力

以“四个自信”为主要组成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论”是新时代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在我们对其深入研究之前,要明确一个关键点——中国共产党作为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向全体党员和社会民众贯彻“四个自信”之前,首先要塑造好自身的内在自信。换言之,就是党对自身素质积淀和发展前景的自信与否对“四个自信”对全体党员和广大民众教育和引导的现实效能具有直接影响。在如今的党内政治生活中,以“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为代表的负面因子依旧是党需要时刻对之保持戒备的“定时炸弹”,它们产生的破坏力能够随时动摇甚至击垮党的内在自信。放眼党的执政实践,在大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提高党的先进性以及和执政能力来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的阶段,如何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政治分化、经济打压、军事遏制、以及意识形态唱衰等不公正待遇,党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并有所作为?着眼党的组织建设,很多党员干部因沉迷于物质生活致使理想信念和革命斗志的缺失;一些党员因原有的执政本领难以适应现如今的执政工作,导致任务完成质量的下降;有些党员背离了与人民群众能保持血肉联系的原则,凌驾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上;还有部分党员干部成为反腐败斗争的漏网之鱼,依旧在侵蚀着我们党的肌体。考验持续存在,危险不完全消除,就意味着党的先进性建设依旧如履薄冰,党树立的内在自信依旧存在随时崩塌的风险。这就要求新时代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工作必然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未雨绸缪的谨慎态度,以不同形态的文化力抵御风险与考验,给予党不竭的动力,坚定其内在自信。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0.

〔2〕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02).

〔3〕〔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21.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