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TMS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神经肽Y和P物质水平的影响

2018-12-12程泓杨从敏孙聪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功能性消化不良

程泓 杨从敏 孙聪

【摘要】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神经肽Y和P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电针治疗,观察血浆神经肽Y和P物质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神经肽Y和P物质水平提高(P<0.05),兩组治疗后神经肽Y和P物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神经肽Y和P物质水平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安全有效,可能通过调节脑肠轴改善胃肠功能。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神经肽Y; P物质; 重复经颅磁刺激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6.0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6-00-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胃肠功能性疾病最常见的一种,以腹痛、饱胀、胃灼热、反酸和食欲不振等为特征,不伴有组织学上或代谢上的异常[1]。FD虽然不危及生命,但因高发病率,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带来巨大的医疗花费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话题。相关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FD的发病率为10%~30%,西方国家发病率为20%~25%,中国为24.4%[2]。首发型FD患者经常规治疗可以康复,若反复发作易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易焦虑或抑郁,反过来影响治疗,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有关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显示,胃肠动力紊乱、感染、内脏高敏状态、脑肠肽紊乱、精神心理异常等方面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FD的发生发展[3-4]。其中,脑肠肽作为调节胃肠道运动的重要物质,包括神经肽Y(NPY)、P物质(SP)、5羟色胺(5-HT)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等,直接或间接调节胃肠道生理活动。大量研究显示,焦虑抑郁情绪可以通过影响脑肠肽生成和分泌的失调,导致FD的发病[5]。目前针刺治疗FD是得到国内外认可的物理疗法,具有起效迅速、有效率高、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低等优势,且已经将FD归属于Ⅰ级针刺病谱,即针刺可以独立地对发病环节进行良性干预或消除[6]。而针刺治疗FD的机制研究显示,针刺是通过改善情绪,进而调节脑肠肽,恢复胃肠功能[7-8]。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物理疗法,具有高频(频率≥5 Hz)兴奋大脑皮质,低频(频率≤1 Hz)抑制大脑皮质的作用,目前广泛运用于焦虑症、抑郁症等身心疾病的治疗[9],具有安全、无创、无痛、有效等优点。因此,本研究基于rTMS具备改善情绪的优势,以电针作为对照,探讨rTMS是否可以运用于FD的治疗,为FD增加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对照原则,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门诊选择60例病例,分为rTMS观察组和电针对照组。rTMS观察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5~58岁,平均32.6岁;病程1~10年。电针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2~59岁,平均33.4岁;病程1~1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积分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依据《罗马Ⅲ的诊断标准》,系指除外器质性疾病而见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食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厌食、恶心、上腹烧灼感觉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症侯群,病程在3个月以上,经胃镜、上胃肠领餐造影、腹部B超检查无异常者。

1.2.2 纳入标准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受试对象;年龄16~60岁;通过实验室检查、消化道内镜、腹部B超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愿意且能配合参加试验者。

1.2.3 排除指标(以下情况之一属排除之列) (1)治疗前1个月接受过任何干扰本试验结果的治疗方式;(2)患有严重心脑肾功能不全及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占位性疾病等;(3)伴明显抑郁和焦虑或精神障碍者;(4)体内有心脏起搏器、内固定、假体等金属器械植入者;(5)rTMS或药物治疗反应大而无法配合者,或不配合治疗,或不按时随诊,或未按规定用药者,或难以坚持随访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采用英国Magstim公司生产的Magstim Rapid2经颅磁刺激仪给予患者rTMS治疗。第一次治疗时先确定运动阈值(MT)和刺激部位背外额叶(DLPFC)。初始两天统一采用80% MT的rTMS刺激右侧DLPFC,治疗参数:刺激频率1 Hz,每串刺激10次,串间隔15 s,总串数150串,每次刺激总数1 500次,每日治疗1次。从第3天开始采用80% MT的rTMS刺激双侧DLPFC。左侧治疗参数:刺激频率5 Hz,每串刺激30次,串间隔45 s,总串数25串,每次总刺激量750次刺激;右侧治疗参数:刺激频率1 Hz,每串刺激10次,串间隔15 s,总串数75串,每次总刺激量750次刺激。每日总刺激量1 500次。

1.3.2 对照组 采用2个导联线来实施2对穴位的电刺激,1个导联连接2个足三里穴,另一个导联连接2个内关穴。电刺激由串脉冲组成,串脉冲频率为12次/min,刺激时间2 s,每个脉冲频率为25 Hz,振幅为2~10 mA,每次0.5 h。

1.3.3 疗程 两组均每周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均于治疗前后根据免疫放射法说明书,测定FD患者血浆中的神经肽和P物质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未完成治疗计划脱失2例,剔除0例,实际完成28例;治疗组脱失3例,剔除0例,实际完成27例。两组完成率分别为93.33%和90.00%,符合统计要求。漏治率小于治疗总次数的10.0%,符合统计要求,脱落者不纳入疗效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和P物质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焦虑抑郁情绪会影响FD患者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和胃肠动力,且该类患者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10];而这一恶性循环的机制主要与脑肠肽水平相关,脑肠肽是由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构成的脑肠轴分泌调控。近期研究发现,FD患者脑肠肽水平异常,其中神經肽和P物质尤为明显,F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重,神经肽和P物质水平越低。

神经肽是目前FD发病机制研究较多的脑肠肽之一,主要存在于脑和胃肠组织,主要调节胃酸的分泌。已有的研究表明,神经肽通过神经肽受体抑制胃酸过多分泌,降低胃蠕动,减小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使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的逆蠕动功能增强[11]。

P物质也是目前FD发病研究较多的一种脑肠肽,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背根和肠道神经系统,主要起着刺激胃肠道平滑肌收缩的作用,从而促进胃肠动力[12]。

目前针刺治疗FD是得到国内外认可的物理疗法,具有起效迅速、有效率高、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低等优势,且已经将FD归属于Ⅰ级针刺病谱,即针刺可以独立的对发病环节进行良性干预或消除。研究显示,针刺治疗FD患者可增加血浆MOT,Ghrelin、神经肽Y含量,减少SS含量,有效改善胃肠运动,提示针刺对FD患者胃肠激素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13]。

rTMS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物理疗法,通过高频(频率≥5 Hz)增加大脑皮质兴奋性,低频(频率≤1 Hz)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而广泛运用于焦虑症、抑郁症等身心疾病的治疗,具有无痛、无创、安全、方便、有效等优点。

本研究基于重复经颅磁刺激具有调节情绪的优势,以电针作为对照,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结果显示安全有效,可提高FD患者神经肽和P物质水平,促进胃肠运动,缓解症状,为FD的临床治疗增加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Dai F,Liu Y,Shi H,et al.Association of genetic variants in GNβ3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a meta-analysis[J].Dig Dis Sci,2014,59(8):1823-1830.

[2] Miwa H,Kusano M,Arisawa T,et al.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J].J Gastroenterol,2015,50(2):125-139.

[3] Vadnie C A,Park J H,Abdel Gawad N,et al.Gut-brain peptides in corticostriatal-limbic circuitry and alcohol use disorders[J].Front Neurosci,2014(8):288.

[4] Holzer P,Farzi A.Neuropeptides and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J].Adv Exp Med Biol,2014(817):195-219.

[5] Koloski N A,,Jones M,Kalantar J S,et al.Is it the brain-gut or the gut-brain that drive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and functionaldyspepsia(FD)?[J].Gastroenterology,2011,140(5):S-462.

[6] Sharma A,Lelic D,Brock C,et al.New technologies to investigate the brain-gut ax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2):182-191.

[7] Rich A,Miller S M,Gibbons S J,et al.Local presentation of steel factor increases expression of c-kit immunoreactive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culture[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2003,284(2):G313-G320.

[8] Samelli G,Janssens J,Tack J.Helicobacter pylori is not associated with synmptoms and path-physiologycal mechanism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J].Dig Dis Sci,2003,48:2229-2236.

[9] Maertens de,Noordhout A.General principles for clinical use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J].NeuroPhysiologie Clinique,2006,36(3):97-103.

[10] Huang Z P,Yang X F,Lan L S,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factors and anxiety-depression in function dyspepsia:do relationships exist?[J].Gastroenterology Review,2014,9(6):348-353.

[11] Holzer P,Reichmann F,Farzi A.Neuropeptide Y, peptide YY and pancreatic polypeptide in the gut-brain axis[J].Neuropeptides,2012,46(6):261-274.

[12] Czujkowska A,Arciszewski M B.Galanin is Co-Expressed with Substance P, Calbindin and 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CRF) in 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 of the Wild Boar (Sus scrofa) Small Intestine[J].Anatomia Histologia Embryologia,2016,45(2):115-123.

[13]李佑桥,郑其进,张亚琳.疏肝健胃汤配合针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素及生长抑素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1,26(I2):1497-1499.

(收稿日期:2018-07-27)

猜你喜欢

重复经颅磁刺激功能性消化不良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观察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结合中医推拿调治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观察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言语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