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公藤多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2018-12-12孙楚枫李章宁冯婉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11期
关键词:雷公藤荨麻疹复发率

陈 月,鲁 戈,孙楚枫,李章宁,冯婉玉

(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44; 2.首都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44)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程普遍较长,持续时间一般>6周,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极大干扰[1-3]。目前,尚无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特异性方案,临床常采用抗组胺药对症治疗,但部分患者对该类药物不敏感,且停药后易复发,治疗效果并不理想[4]。因此,探索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新药与新方案具有重大意义。雷公藤多苷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部提取精制而成的药物。该药自上市以来,因其显著的免疫抑制效果,在皮肤科(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随机单盲或双盲对照研究。

1.1.2 研究对象:慢性荨麻疹患者,年龄16~80岁。

1.1.3 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雷公藤多苷+地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地氯雷他定单独治疗,由多组病例组成的临床试验,只选择所需的两组。

1.1.4 结局指标: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

1.1.5 排除标准:未公开发表的研究;观察类研究;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文摘、经验总结及综述类、病例报告类文献;基础医学研究(动物或细胞实验);数据不完整或重复报道的文献;研究样本量<10例的文献;治疗措施与前述不符的研究文献。

1.2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8年5月国内外关于雷公藤多苷联合地氯雷他定用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分别单独检索并交叉核对。中文检索词为“雷公藤多苷”“地氯雷他定”“荨麻疹”及“随机”;英文检索词为“tripterygium wilfordii glycosides”“desloratadine”“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及“randomized”。

1.3 资料提取与方法学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员分别单独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及全文等。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0版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包括:基线是否一致;随机方法是否正确;是否采用盲法;是否做到分配隐藏;是否失防或退出;是否采用意向治疗分析。所有质量标准均满足者,发生偏倚的可能性最低,评为A级;如其中任何一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仅部分满足(或不清楚),则发生偏倚的可能性为中等,评为B级;如其中任何一条或多条不满足(未使用或不正确),则存在高度偏倚的可能性,评为C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3软件,绘制文献荟萃分析(Meta分析)森林图,若森林图中异质性检验的统计量服从χ2分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异质性Q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则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绘制倒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共查阅到相关文献278篇,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1篇文献[5-15],均为中文文献;共涉及1 137例患者,其中观察组572例,对照组565例。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Tab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ologic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有效率:11篇文献[5-15]报告了有效率,其中观察组患者572例,对照组患者565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05,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

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2,95%CI=1.23~1.41,P<0.05),见图1。倒漏斗图的对称性较好,提示发表偏倚较小,见图2。

2.2.2 复发率:5篇文献[6,10-12,14]报告了复发率,其中观察组244例,对照组244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05,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0.14~0.38,P<0.05),见图3。倒漏斗图的对称性较好,提示发表偏倚较小,见图4。

图1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1 Forest plot of meta-analysis on the comparison of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图2 有效率的倒漏斗图Fig 2 Inverted funnel of effective rate

2.2.3 不良反应:8篇文献[6-10,13-15]报告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456例,对照组449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05,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8,95%CI=0.62~1.57,P>0.05),见图5。倒漏斗图的对称性较好,提示发表偏倚较小,见图6。

图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3 Forest plot of meta-analysis on the comparison of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图4 复发率的倒漏斗图Fig 4 Inverted funnel of recurrence rate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常见皮肤病,临床上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抗组胺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地氯雷他定是代表药物之一,可选择性地作用于H1受体,直接阻断组胺产生,且对中枢神经没有不良影响,作用持续时间长,还能拮抗过敏性炎症。雷公藤多苷具有较好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在临床上被皮肤科、免疫科等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雷公藤多苷能引起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血液系统等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氨基转移酶升高、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唇部或口腔糜烂等,因此,在临床上使用时需特别关注其用药安全性。

图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5 Forest plot of meta-analysis on the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本研究对11个随机平行对照的独立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估雷公藤多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属于轻度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

图6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倒漏斗图Fig 6 Inverted funnel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的证据,与单用地氯雷他定相比,雷公藤多苷与地氯雷他定联合应用具有起效迅速、临床症状缓解快和有效率高等优点,更适合作为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选方案。

猜你喜欢

雷公藤荨麻疹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讨厌的荨麻疹
雷公藤红素下调NF-κB信号通路延缓肝细胞癌发生的作用研究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