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防治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疗效对比研究

2018-12-12朱海燕于丽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11期
关键词:潜血胃液外伤

朱海燕,于丽娜,张 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肿瘤科,辽宁 沈阳 110042)

胃黏膜损伤因素与保护因素之间的平衡决定了组织的完整性[1]。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是严重外伤、重大手术、严重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等重症引发的机体强烈应激反应,是以导致患者胃、十二指肠急性浅表性黏膜充血、糜烂及坏死为特征的严重并发症、较深的黏膜损伤,当溃疡发展侵蚀大血管时,可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该病病死率较高,可达50%~60%[2]。国外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奥美拉唑预防上消化道损伤具有极佳的效果,但目前临床对其使用剂量存在争议[3]。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剂量奥美拉唑防治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收治的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患者90例病例资料。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46~68岁,平均(54.4±6.2)岁;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苍白,伴胃底散在红色瘀点,符合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的诊断标准[4];入院诊断:脑出血21例,重度颅脑外伤19例,胃肠手术19例,脓毒血症11例,胸部外伤13例,重症胰腺炎7例。排除严重消化道肿瘤及对奥美拉唑过敏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大剂量组,每组45例。大剂量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46~68岁,平均(54.1±6.4)岁;脑出血10例,重度颅脑外伤10例,胃肠手术10例,脓毒血症5例,胸部外伤7例,重症胰腺炎3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6~68岁,平均(54.7±6.0)岁;脑出血11例,重度颅脑外伤9例,胃肠手术9例,脓毒血症6例,胸部外伤6例,重症胰腺炎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统一的基础治疗,包括补充林格液、血浆及红细胞等。常规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规格:40 mg)40 mg,静脉滴注,1日3次。大剂量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规格同上)80 mg,静脉滴注,1日3次,3 d后调整剂量为40 mg,1日3次。两组患者均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尿素氮、血红蛋白;置胃管,于治疗前,治疗4、8和24 h后测胃液pH;进行胃液潜血试验(检测转铁蛋白),记录两组患者治疗3 d后的胃液潜血转阴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素氮、血红蛋白水平逐渐恢复,且大剂量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blood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pH比较

治疗4、8及24 h后,两组患者的胃液pH逐渐恢复,大剂量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pH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pH of gastric juic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3 两组患者治疗3 d后的胃液潜血情况比较

治疗3 d后,大剂量组共有40例患者胃液潜血试验呈阴性,转阴率达88.89%;常规组共有26例患者胃液潜血试验呈阴性,转阴率达57.78%。大剂量组患者的潜血转阴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大剂量组患者出现恶心1例,腹胀1例;常规组患者出现恶心1例,均未经治疗自行缓解。

3 讨论

机体应激状态下,神经、体液及内分泌调节失常,胃部局部血流量减少,造成黏膜缺血与缺氧,从而形成再灌注损伤,破坏胃黏膜损伤因素与保护因素之间的平衡,减弱机体防御能力,削弱胃肠道黏膜保护作用,造成能量代谢障碍,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5-6]。此时,胃蛋白酶及氢离子抵抗能力下降,H+反向弥散增加,黏膜受损出血。而机械通气是引发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的重要因素[7],且创伤后应激反应可促进垂体-肾上腺素释放糖皮质激素,使胃酸的分泌量更大,对黏膜产生损害,引起出血[8]。一旦发生应激性黏膜出血,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立即采取各种措施止血。既往防治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常采用垂体后叶素和局部肾上腺素,但多个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副作用较大,尤其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等疾病时不可使用[9-11]。我国相关指南推荐的防治方法为:创造胃内止血的必要条件,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溶解,迅速提高胃液pH,pH>4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关键[12]。

质子泵抑制剂为治疗胃黏膜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其抑制胃酸分泌的机制为:通过特异性抑制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H+-K+-ATP酶活性,使细胞内H+不能转运到胃腔中,减少胃酸分泌,扩张胃黏膜血管,改善胃黏膜血流[13]。奥美拉唑是第1代质子泵抑制剂,自1982年起开始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在1988年正式上市[14]。奥美拉唑给药后浓集于胃壁细胞,能强效抑酸,高选择性地抑制胃部H+-K+-ATP,抑制胰酶在胃中分泌,提高胰酶在小肠中的生物利用度,刺激胃泌素的释放,增加胃贲门、胃体及胃窦外黏膜的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同时,其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具有黏膜保护作用[15]。

胃黏膜缺血、胃液pH降低、炎性介质与胃动力紊乱等参与应激性溃疡的全过程。血红蛋白是判断出血是否停止的敏感指标,大剂量应用奥美拉唑可控制消化道黏膜损伤出血,补充血容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素氮、血红蛋白水平逐渐恢复,且大剂量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尿素氮水平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时,止血过程中pH反应呈高度敏感,酸性环境不利于止血,胃内pH<4.0,纤维蛋白栓溶解;pH<5.4,血小板聚集障碍、凝血障碍;pH<6.0,血小板聚集力和出血时间增加4倍以上;pH<6.8,止血反应异常;pH>7.0,止血反应正常。本研究中,治疗4、8及24 h后,两组患者的胃液pH逐渐恢复,大剂量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大剂量组患者的胃液潜血转阴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可更好地修复损伤的消化道黏膜,改善胃液pH,胃液潜血转阴率高,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潜血胃液外伤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金属离子/环糊精包合物在潜血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胃液为什么不会溶解掉我们的身体
新生儿胃液PH值检测在胃液细菌培养中的意义
尿潜血“+”是肾炎吗
尿潜血如何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