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帕洛诺司琼用于麻醉诱导前对术后止吐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8-12-12刘春梅刘俊杰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司琼恶心盐酸

刘春梅,刘俊杰

(1.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郸城 477150; 2.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 郸城 477150)

麻醉对临床外科手术意义重大,可根据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为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常采用复合麻醉。恶心呕吐是麻醉及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呕吐发生时间分为急性呕吐、迟发性呕吐和期待性呕吐[1]。盐酸帕洛诺司琼是第2代5-羟色胺(5-HT)受体阻断剂,在临床上常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化疗及麻醉术后的恶心呕吐。本研究探讨了盐酸帕洛诺司琼用于麻醉诱导前对术后止吐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旨在为术后止吐方案的制订提供客观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4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均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晕动病史者;并发胃肠道功能疾病者;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过敏史者;麻醉前24 h呕吐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40例;年龄21~65岁,平均(47.74±3.66)岁;体质量42~83 kg,平均(56.31±7.24)kg;其中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5例,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20例,胸腔镜纵膈占位切除术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41例;年龄17~66岁,平均(48.88±4.01)岁;体质量40~79 kg,平均(49.24±7.39)kg;其中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4例,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23例,胸腔镜纵膈占位切除术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24 h,禁饮12 h,肌内注射阿托品0.4 mg和苯巴比妥0.2 g。进入手术室常规监测各项生命指标,构建静脉通路,准备行气管插管。麻醉方法:首先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和丙泊酚2 mg/kg;而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2 mg和芬太尼4 mg/kg进行麻醉诱导;最后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5 μg/(kg·min)和异丙酚7 mg/(kg·h)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前30 min,观察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规格:5 ml ∶0.25 mg)0.25 mg;对照组患者快速静脉滴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规格:5 ml ∶5 mg)5 mg。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新斯的明1 mg联合阿托品0.5 mg,患者恢复意识及呼吸后拔出气管导管,送入恢复室观察。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呕吐发生情况。急性呕吐是指在术后24 h内发生的呕吐反应,迟发性呕吐是指在手术结束24 h后发生的反应。(2)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包括腹胀、头疼、心电图异常及便秘等)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有效:术后48 h内,无恶心呕吐症状;基本有效:术后48 h内,存在轻微恶心呕吐症状;无效:术后48 h内,有呕吐动作,无呕吐物或存在严重呕吐症状。总有效率=(完全有效病例数+基本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比较

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逐渐升高。术后0~4、4~12及12~24 h时,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时,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2.2 两组患者止吐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止吐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止吐效果比较[例(%)]Tab 2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vomit-stopping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Tab 3 Comparison of incidenc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3 讨论

普通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约为30%,对于特殊手术或特殊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可高达70%~80%。其中,恶心系指上腹部不适和紧迫欲吐的感受,呕吐系指通过胃的强烈收缩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过食管、口腔排出体外。其原因包括插管对咽喉的刺激、手术时间过长及麻醉药的不良反应等。恶心呕吐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营养的吸收,且呕吐发生时局部压力骤增或将引起患者伤口开裂、静脉压升高,持续严重呕吐还会导致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降低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2]。恶心呕吐分为反射性呕吐、中枢性呕吐和前庭障碍性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器、肠胃迷走神经系统、前庭迷路系统和皮层中枢产生的多种化学递质均可对延髓外侧的网状结构呕吐中枢产生刺激,诱发呕吐,其中胃肠黏膜嗜铬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5-HT刺激5-HT3受体是恶心呕吐发生的主要原因。5-HT3受体分布于外周小肠壁内神经丛和中枢神经系统,当外周受体和未被血-脑脊液屏障保护的脑干极后区受体被阿片类麻醉药如芬太尼、瑞芬太尼激活时即导致呕吐发生。

司琼类药物自1991年上市后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疗效显著[3-4]。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药还能用于外科手术后由于麻醉引起的恶心呕吐[5-6]。其为5-HT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性拮抗中枢和迷走神经的5-HT受体而发挥止吐作用[7]。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手术麻醉用药及用量相同,对照组患者加用盐酸托烷司琼,观察组患者加用盐酸帕洛诺司琼。结果显示,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逐渐升高;术后0~4、4~12及12~24 h时,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时,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吐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药物对恶心呕吐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但盐酸帕洛诺司琼的效果更优,且帕洛诺司琼对迟发性呕吐的防治效果较盐酸托烷司琼更佳。究其原因可能是盐酸托烷司琼虽能同时抑制5-HT3、5-HT4受体,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急性呕吐和迟发性呕吐,但其半衰期为8~12 h,难以达到临床预期效果[8];而帕洛诺司琼在抑制中枢5-HT3受体的同时还能抑制细胞内5-HT释放,阻断5-HT信号的传递,半衰期为40 h,在体液内发挥作用时间更长,具有较强的止吐作用[9-10];且由于帕洛诺司琼独特的化学结构,其与5-HT3受体的结合性更强,高达其他药物的30倍[11-12]。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优于第1代5-HT3受体拮抗剂,对其他手术后的恶心呕吐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13-15]。

综上所述,盐酸帕洛诺司琼用于麻醉诱导前能有效预防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司琼恶心盐酸
盐酸泄漏
HPLC法测定盐酸伐地那非的杂质含量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对盐酸昂丹司琼与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左氧氟沙星在0.9%NS注射液中配伍稳定性的考察
对盐酸昂丹司琼与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左氧氟沙星在0.9%NS注射液中配伍稳定性的考察
重复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多日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盐酸帕洛诺司琼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