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与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2018-12-12龚小春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包块异位

彭 丽,吕 倩,龚小春

(随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湖北 随州 441300)

异位妊娠主要指受精卵于子宫以外着床,着床位置以输卵管居多,该病作为妇科常见急腹症,若治疗不及时或无效,十分容易引发大出血等严重后果,甚至造成患者死亡[1]。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的常用药物,两者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但随着中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研究发现,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可取得更佳的疗效[2-3]。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中药与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4例。纳入标准:经B超、CT等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生命体征平稳,无活动性腹腔出血,血尿常规正常;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盆腔出血者;盆腔包块>5 cm者;存在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无法配合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近期服用过影响观察的药物者。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双盲法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27.6±4.2)岁;输卵管妊娠38例,宫颈妊娠1例,阔韧带妊娠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9~36岁,平均(27.9±4.5)岁;输卵管妊娠39例,宫颈妊娠1例,阔韧带妊娠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片(规格:2.5 mg),1次10 mg,口服,1周2次;同时给予米非司酮片(规格:25 mg)1次50 mg,空腹口服,1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取黄芪、山楂各50 g,益母草35 g,连翘25 g,赤芍、蒲公英、当归、杜仲及桑寄生各15 g,桃仁、没药、乳香及丹皮各10 g,红花8 g,三七、甘草各5 g,置于清水400 ml中煎至320 ml,取汁服用,1日1剂。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包括腹痛消失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阴道流血消失时间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及氨基转移酶升高)。

1.4 疗效评定标准

无效:症状、体征未改善甚至加重,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包块体积未明显缩小甚至增大;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盆腔包块体积显著缩小;治愈: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盆腔包块消除。总有效率=(治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cases(%)]

2.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β-HCG转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腹泻,1例恶心呕吐,1例氨基转移酶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例头晕,2例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P=0.54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improvement time of symptoms

3 讨论

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作为保守治疗的代表性药物,在异位妊娠的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4]。甲氨蝶呤是抗代谢药,可通过阻止人体四氢叶酸的合成,促使滋养叶细胞变性坏死,还能有效抑制滋养细胞的分裂、增殖,破坏绒毛组织结构,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有效杀死胚胎[5-8]。但是,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大,在临床上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以减少剂量和不良反应[9]。米非司酮是具有抗糖皮质激素及抗孕激素作用的药物,能够竞争孕酮受体,拮抗孕酮活性,从而对孕酮的作用形成阻断作用,将胚胎杀死并促进其排出;同时,可作用于绒毛,使异位妊娠绒毛加速坏死[10-12]。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其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但总体疗效还有待提高[13]。

中医学认为,异位妊娠的病机为血瘀少腹,不通则痛,故应以活血化瘀等为治疗原则。中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使异位妊娠的治疗得到了新的进展。本研究中使用的中药由黄芪、山楂、益母草及连翘等组成,方中黄芪补气固表、脱毒排脓,山楂散淤血、消食积,益母草消水行血,连翘散结消肿、清热解毒,桃仁破血行瘀,乳香通经止痛、活血行气,牡丹皮消瘀、清热凉血等,诸药共奏通调血脉、活血散瘀、润肠通腑之功效[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与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可提高疗效,加速症状改善。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用中药并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中药与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包块异位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产前超声诊断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香油消肿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