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和致育合力育人

2018-12-11马书彬

黑河教育 2018年10期

马书彬

[摘要]和育文化取源于《中庸》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黑河市第五小学的和育文化,是“以和致育、五和而育”,是“以和致育创建精品,五和而育奠基人生”。在学校德育建设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致力于家校和育、社会共育、协同育人,达到了多方位合力育人的效果,从而为学生健康、智慧、快乐的和美人生奠基。

[关键词]和育文化;合力育人;和育课堂;家校和育

黑河市第五小学坐落在美丽的边境城市黑河,是一所年轻富有朝气的学校。学校为黑河学院附属小学、黑河市第五小学教育集团的核心学校。面向未来,学校将发展的基调定为以和而不同的文化立校。在传承和发展的同时,提出“和育”文化。“和育”的五大体系(和育德育体系、和育课程体系、和育课堂体系、和育环境体系、和育家校体系)如同山谷的溪水,清澈而缓缓流淌,润泽学生的心田。

一、和育化人,至诚之道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中庸》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儒家千百年来以“和”文化作为天下古今都要遵循的普遍准则。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人生中无可替代的发展和受教育阶段,也是人一生中错过了就不可能弥补的发展关键期。“和育”就是以和致育,“和育”文化就是以和化人,回归教育的本源。我校的和育文化育人,是着眼于未来世界公民的素质教育,让来校的每个少年通过学校的六年教育,学会讲习惯,懂尊重,知善美,会学习,爱运动,有特长,为其健康、智慧、快乐的和美人生奠基。

二、“和育”之源,德才之道

学校的教育最终是指向育人,“全面提高素质,塑造高尚人格,筑牢思想道德根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是我校多年教育管理严守的准则,同时融入“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时代音符,做到处处德育、事事和育,形成纵横交织的德育网络。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以往的德育,多是“单一化”,不注重学生的思想与自主,情感与自觉。我校的德育注重知识的发展性、联系性、有用性,剔去一切杂质,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让学生在“和育”文化的浸染中,拥有雅气、灵气和欲燃欲裂的火焰之势。他们自由的心灵,在德育实践中得到启迪和释放,尤其是在走进农村的实践活动中,淳朴的民风,浓郁的民情,使学生找到求知的水源,让心灵在自觉中走向纯洁,让人格在不知中抵达高尚,最终打造出作风和实、人际和美、环境和谐、身心和悦的德育特色,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和未来人生奠定了基础。

注重核心,因材施教。在德育实践中,我校注重从“和育”文化中提炼出三个“金矿”:一是正确认识,用心靠近心。精心陪伴,耐心沟通,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天真无暇,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二是关爱激励,用爱换取爱。尊重、理解、宽容学生,温暖地包容一切,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都能战胜自己,成为有用人才。三是注重体验,用真情启迪真情。以活动为载体,用童心思考,用童眼观察,用童耳倾听,在活动中以真情赢得真情。相信学生可以以己之长,补己之短,最终实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

把握规律,注重实效。学校始终遵循“德育首位,教学中心,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分层实施德育活动。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校门,在学生的心中撒一把红色的种子,让他们在“童心向党,领巾飞扬”的活动中,感受党的阳光雨露和红领巾的意义,让不朽的信仰萌发在童年。二年级的“红旗飘飘”系列活动,用童心滋生童趣,用童趣唤醒爱国之心。三年級倡导做文明人、做规矩事,用纪律约束规范行为,培养学生自觉守纪、文明学习……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各种“和育”活动中,学会热爱、感恩、珍惜和担当,实现了教育的真谛——用自己的力量,激发自己的正能量。

三、人格养成,基于家教

“和育”下的课堂是知识的课堂,更是生命的课堂。德育是人心和灵魂的教育,是人内在的修养教育;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因为生命的体验与发展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

家校同育,唤醒善根。人性向善,学校的本质在于育人,唤醒善根。学生的人格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是从幼儿园启蒙的。忽视了家庭教育,会让学校承载过重的教育负担。学校要和家长携手,一起设计孩子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互相补充,形成合力。

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各年级、各班级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会议,及时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请家长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各年级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配合学校和班级的工作,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密切了家校关系。

开办家长学校。定期集中开展讲座,通过班级的微信群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方法,交流教育心得;向家长推荐好的教育书籍,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家、在校的学习、思想和行为表现,使其掌握教育的正确方法,推动家庭教育向科学化、人性化发展。

家长参与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我校特色建设和助推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号召家长协助完成“研学实践”校本课程。各班级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成不同的假日小队,在家长代表的带领下,走进农村、军营、科技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自然,开展“寻根溯源,粽叶飘香”“外面很精彩,我们去看看”“霞披夕阳情无限,霜染秋枫叶正红,最美不过夕阳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科学握个手”“寻访红色足迹”“探寻舌尖上的黑河”“快乐假日,跳蚤市场”等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研学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将校内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并有所感悟。活动融于“和育”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向善行为习惯、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情操;也让家长和孩子有了近距离的亲情交流,家长从中体会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

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每逢重大的活动,学校都邀请家长参加、指导,这对孩子来说是终生难忘的经历,对家长来说也是最大的褒奖。入学式上,家长领着孩子一起走进学校、走进班级;看着孩子登上领奖台,家长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入队仪式上,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戴上红领巾,互敬队礼;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邀请家长走上讲台,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讲给孩子听;参加学校的义工服务……这些活动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老师和学校,家校和谐了,教育也就好做了。

四、多方协同,合力育人

学校教育最终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公民。因此,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要始终把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未来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紧密联系起来,通力合作,合力育人。

军地共建,社会共育。在德育建设中,我们发挥部队、社区、单位共建的作用。开设了由部队、社会专业人士任课的少年军校、少年邮局、红色消防等课程;开展了走进军营、军训、拉练、我和解放军叔叔走边防,参观黑河好八连的连史馆、消防军营探秘、消防救援事迹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内涵,懂得责任的意义,明确个人成长与祖国强大的关系;每周一课的少年军校、少年消防警校课程是学生的最爱;把魅力黑河邮出去,节日给妈妈、爸爸、老师邮寄心里话,和俄罗斯小朋友互开邮箱;少年邮局的同学每天快乐、忙碌着分发报刊杂志,邮寄信件和贺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悟成长的快乐。

走进高校,体验成长。我校是黑河学院附属小学,利用高校的智力和文化优势,聘请学院优秀的教师和大学生来给学生上课讲座;组织学生走进高校参加各种活动、拓展训练、艺术欣赏,让学生在大学校园中感受并憧憬着自己的未来;黑河学院中苏抗战纪念馆是小解说员们讲演的舞台,学生用自己的内心讲述着……红色基因就以这样的方式在学生心中传递。

走出国门,看精彩世界。俄罗斯布市第十四学校是我校的友好学校,两校共同开展了十四年的访学实践活动。我校学生走出国门,学习语言、走进家庭、了解民俗、文化交融,打开了一扇扇瞭望世界的心窗,加强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在学校德育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实现了家校和育、社会共育、协同育人。如今,校园里随处可见这样的景象:师生落落大方,温文尔雅,言谈举止与众不同,露出一种“和育”化人的风范。 “和育”文化在师生的精心呵护下,散逸清香,春色满园。

参考文献:

[1]郑新蓉.现代教育教学应体现的教育价值观[J].学科教育,1999,(01).

[2]缪德良.中国传统文化要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