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互动式课型: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探索

2018-12-10蒋玉琴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开放互动课型研究从人的培养目标出发,聚焦学科关键能力,重点进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的转变和优化,逐渐形成新的数学教学关系。在开放互动式课型研究中,构建了开放互动、指向能力的课型结构,确定了面向生活、面向思维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多维多向、多层互动的教学过程,形成了学习实践、交互创生的研究机制。

关键词:课型研究;关键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9A-0017-03

研究数学课型,首先要给数学知识内容分类。我们把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涉及的数学知识归到三大知识结构块,即数与代数部分、空间与图形部分、统计与概率部分。把握了类知识的共同特征后,我们设计了8种开放互动式课型。自2006年起,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开展了持续12年的开放互动式课型研究。到目前,已有二十多所省内外学校、近四十位教师、数千名学生参与研究。

一、开放互动式课型的基本结构:开放互动、指向能力

在开放互动式课型的研究中,针对以往数学课堂存在的刚性预设、机械推动的问题,提出弹性预设、动态生成的教学设计理念。为此,我们提出,教学要向“四面八方”打开,实现向生活开放、向学生思维空间开放、向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开放,培养有思维能力和全面素养的人。为此,我们建构了“两类八型”的开放互动式课型结构(如图1)。这些课型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开放互动式课型基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意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数学关键能力。数学关键能力的培养在这八个课型研究中的侧重各有不同,具体分布如表1。

二、开放互动式课型的教学目标:面向生活、面向思维

在开放互动式课型的研究中,针对以往数学教学以例题为中心的讲题、套题等封闭机械训练,提出面向生活、面向思维空间开放的教学目标,使数学教学成为培养“全人”工作的一部分。数学的学习不仅要解决数学问题,更要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拓宽思维空间。我们强调了数学学习的生活意义,并根据不同的学生设定弹性的教学要求,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要求,也有针对学有余力学生的弹性教学要求。开放的教学结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应有的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开放互动式课型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环境,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开放互动式课型研究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增强主动发展意愿,提升结构迁移能力,把握研究方法,感悟思想文化,并形成数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个过程超越了知识技能的有限目标,丰富了数学教学的教育价值(如表2)。

三、开放互动式课型的教学过程:多维多向、多层互动

以往课堂多采用“师问生答,师说生听,师写生看”等单向的教学模式展开,很难做到面向全体,更难让更多的学生站到课堂的中央。在开放互动式课型研究中,我们尝试建构多维多向、多层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让课堂的资源丰富多样。

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纵向长程的整体设计,还是横向单元的整体设计,都要注意形成每节课之间具有关联意义的教学。为此,在整体设计中还要有意识运用开放互动课型的三大教学策略来体现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1)“整体进入,先总后分”教学策略。在一个教学长段或教学单元的起始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个教学长段或教学单元的知识背景与类型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逐步深入学习。此策略适合新知建模类课型的单元初始课。(2)“教用结构,先慢后快”教学策略。同一类知识,前面内容的教学以知识结构、过程结构和方法结构为主,到教后面的内容时,帮助学生运用结构实现对同类知识的主动迁移。在教学结构阶段是慢速的,在运用结构阶段则是加速的,此策略适合所有新知建模类课型。(3)“融通渗透,渐进养成”教学策略。教学中我们提出:要关注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的思维策略的形成和优化。这种策略是要让学生因掌握和运用结构而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因此此策略适合复习整理类课型及部分新知建模类课型。

在研究中,我们建设了“一馆两区三大平台”的多维课程资源,以支持开放互动式课型教学的开展。“一馆”即数学工坊室,由游戏板块(针对低年级)、实验板块(针对中年级)、设计板块(针对高年级)组成,为互动生成数学课型研究创设平台。“二区”即数学体验区和数学实践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能力。“三大平台”即网络互动平台、环境互动平台、活动互动平台,利用平台定期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利用“一馆两区三大平台”,学生在充满数学味的课程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力。

四、开放互动式课型的研究机制:学习实践、交互创生

在开放互动式课型的研究中,研究内容繁杂、研究力量单薄、研究人员不固定的问题影响着研究的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坚持学习与实践交互创生的基本策略,以課堂教学改革为基本内涵,以小学数学“课型研究”蒋玉琴名师工作室(连续4期,至今已持续12年)定期活动进行定向突破为基本方式,以构建课堂教学新形态和形成系列观点的互动生成、双向建构为基本过程,以名师工作室成员及笔者原任职的常州市花园小学的骨干教师为变革的基本力量,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介入式实践研究为基本研究方法。研究中,我们提出:采取课堂案例研究的方式,以与成员所在学校数学教研组共同创造为基本路径,以每月一次现场研讨的方式,通过扎实探索、反思重建,将教师经验式的教学实践,转化为研究性的变革实践。学习与实践交互创生的研究机制推动了研究的持续深入开展。组建教学研究团队,持续深入开展课型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在各自的教研组应用,提升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整体水平,确保更多一线教师参与研究。

指向学生关键能力的开放互动课型研究从“开放互动”的视角,基于儿童心理,依托课型研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凸显儿童创造个性。研究构建了聚焦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开放互动教学结构体系,形成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新型教学方式和新型学习方式,设计了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关键能力评价方案,在校本化实施中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从关键能力培养看文秘专业教学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国际贸易》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